雨季来临,湿气来袭来认识这六种芳香辟浊

中医里有“芳香辟浊、化湿醒脾”的说法,那么“芳香”和“化湿”有什么关系呢?

在中医养生里,夏季养生有2个主要方面:一是夏季养心,二是避暑祛湿。

关于夏季养心、养阳方面,大家说得比较多。主要是因为这些属于“治未病”范畴里的,算是“未雨绸缪”。

而避暑祛湿则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多是身体有了少许的不适、或者有不适的趋势时需要做的。所以,更偏向于“治标”方面。

那么,夏季如何避暑祛湿?

有一定中医基础的朋友都知道,暑为阳邪,其实就是属于“阳热”的范畴。总的来说,避暑之法不外于就是清热降火;而湿气则是阴邪,其性凝滞,调治之法则是芳香化湿居多。

01

脾喜燥恶湿,而芳香化湿醒脾

脾喜燥而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而芳香类的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所以芳香之品能化湿醒脾,温燥之药可燥湿健脾。同时,它又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气机通畅,则湿郁则解,能除掉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病机。

02

常见的芳香本草

■藿香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宣散表邪、行气化滞的功效,常用于夏伤暑湿、反胃吐食、腹胀泄泻。《本草正义》:“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对于夏季饮食生冷或就吹空调受寒后而引起的寒湿型胃肠炎与胃肠型感冒,藿香正气丸能解表和中、理气化湿,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佩兰佩兰性平,味辛,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化湿药大多辛温香燥,适合寒湿内阻者,如果是湿热内蕴者,可以用性平不温的佩兰,如与木棉花、鸡骨草、车前草、绵茵陈、土茯苓、薏苡仁等一同熬水代茶饮用,可以清热祛湿。■紫苏紫苏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蟹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气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胎动不安等。紫苏是药食两用的好物,新鲜的紫苏叶味道浓烈,可凉拌做沙拉,拌鱼、肉,做菜做汤,爽口又芳香,很好吃。紫苏亦是增香调料之一,可矫鱼蟹之腥味。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多用煮法。■苍术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皆有健脾、燥湿功能,均可用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但是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兼有燥湿作用,为益气补脾要药,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醒脾运脾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因此,临床上对于痰湿较重者,我更爱用苍术,如经典名方“平胃散”,不少人以为平胃散是治胃,其实平胃散是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它从燥湿入手,主以运脾,再以行气为辅,兼以和胃。■厚朴厚朴性温,味苦、辛,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常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著名医家李东垣云:“厚朴,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气,故能散湿满。”对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厚朴常与苍术、陈皮等配伍,组成“平胃散”。对气滞胸腹胀痛,常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则与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还可配苏梗、半夏等同用。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砂仁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夏天闷热潮湿,不少人都没有胃口不想吃饭,而砂仁就是化湿醒脾开胃之佳品。因为砂仁气味芳香,性温味辛,主要生长在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善化湿,天然具备了抵御湿邪的能力,还能畅达中焦脾胃气机,与鸡内金、谷芽、麦芽搭配,可化湿消滞。■白豆蔻白豆蔻性味辛温。在历代本草家笔下,它是常用的行气化湿、健胃止呕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白豆蔻的描述是:能“宣散肺中滞气,温行胃中寒气,燥化脾经湿气”三个主要功用。概括起来,就是“芳香化湿、健脾开胃”。所以,白豆蔻也就可以适用于脾胃虚寒、脾虚湿郁或气滞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呕吐反胃,胸脘满闷,腹部胀痛等症。常和藿香、半夏、陈皮、生姜、丁香等配伍同用。因为白豆蔻有芳香行气、温燥化湿的特长,也可用于调治夏秋之交发生的湿温病。证见身热不扬,有汗而热不退、头痛身重、胸脘堵闷、食欲不振、口不渴或口甜、小便不利、舌苔白厚滑腻、脉象濡滑缓。白豆蔻用于湿温之证时,常配合杏仁、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比如三仁汤等方剂,以起到辛开、苦降、淡渗三方面的功效,更是中医调治湿温最常用的方药。

白豆蔻的上等品,叫做“紫蔻仁”,外形个大、味浓、力足。紫蔻仁主用为芳香行气,温中调胃药。

其功效介于砂仁和白蔻之间,芳香温燥之性比砂仁较小,但比白蔻稍强。所以,在调胃药中,有时可以用紫蔻仁代替砂仁。

而在中医处方上,如果只写“蔻仁”的话,一般就是指白豆蔻仁。

白豆蔻和砂仁的区别:

白豆蔻和砂仁都有行气调中的作用,但蔻仁和胃止呕的作用胜于砂仁,砂仁暖胃燥湿的作用胜于蔻仁。

化湿燥湿药是治疗脾胃湿阻的常用药物,但是要想祛湿效果好,还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如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者,常与行气药物配伍;如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伍温中祛寒药;如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常配伍补气健脾药同用;如用于湿温、湿热、暑湿者,常与清热燥湿、解暑、利湿之品同用。来源:广东中医药乡村振兴产业为根金色田园专注:生态农业芳香及药用植物产业研究与开发承接:生态农业项目策划规划与设计生态农业技术咨询芳香与药用植物全产业链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bm/8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