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开封周王府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这谁都知道,好像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在学术领域,常识往往是不正确的。《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胡适先生在上一个世纪初考证出来的,之后,广为人们所接受。胡适先生的考证之所以出现了失误,一是因为当时所见资料有限,二是因为胡适先生抱着先入之见,避开了一些不利的证据。

在胡适先生的考证以前,有很多人都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邱处机,因为邱处机曾长途西行,去见成吉思汗。他的弟子李志常曾以此为题材,写了本《长春真人西游记》,简称《西游记》。渐渐地,人们把《长春真人西游记》与小说《西游记》混同,并认为邱处机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胡适先生澄清了这个问题,认为邱处机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应该说,这是胡适先生的功劳,但胡适先生旋即又走入了另外一条错误的道路,匆匆忙忙地把小说《西游记》的著作权判给了吴承恩。他的根据只是《淮安府志》上的几个字:“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吴承恩的这个《西游记》,到底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退一步说,如果是一本书,是一本什么内容的书?是地理类的书还是小说?胡适先生都没法证明。事实上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一本地理书。清初的《千顷堂书目》就将其列入了史部舆地类。看来,要想搞清《西游记》的作者,非得另找证据不可。有人想用淮安方言来证明吴承恩的著作权,但今天有很多学者,都从书中找到了其他地方的方言。

笔者以为,要弄清一部书的作者,必须从此书的版本源流入手,换句话说,就是要弄清此书最早从何处传出来的。

《西游记》最早的版本是金陵(今南京)世德堂所刻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此书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那么,这个版本出自哪里呢?令人十分吃惊的是,这个版本的来源竟是开封的周王府。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分封诸子,其五子朱(木字旁加肃)被分封到了开封,是为第一代周王,以后周王历代相传,与明王朝相始终。周王府遗址,就在今龙亭一带。

明代盛于斯的《休庵影语》,详细介绍了位于开封的周王府与《西游记》最早版本的关系。《西游记》的最初抄本出自开封的周王府。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的较早的版本,却出自南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奥秘在周如山身上。周如山不但是一位书商,而且还是大梁(开封)人。周如山刊刻过小说《国色天香》,有书坊在江南。这样我们就弄清了《西游记》的最初传播过程:先由位于开封的周王府传出,而后再由开封人周如山携其书到江南刊刻。所以《西游记》研究专家吴圣昔先生认为,开封周王府的《西游记》,是最早的《西游记》抄本。

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西游记》中,有一篇署名陈元之的序,此序对我们研究《西游记》的作者,十分重要:

“《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藩王自制。”

此段话的大意是,《西游记》一书,不知道是哪一个人写的。有人说出自某一藩王府中,有人说是王府的幕僚,有人说是藩王本人。

过去,大家对这段重要的资料不甚重视,否则的话也不会得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错误结论。后来有人重视了,但又认为这个藩王府是鲁王府。经专家考证,鲁王府所刊《西游记》是《长春真人西游记》,所以这个藩王府只能是位于开封的周王府。因为上引资料表明,周王府的《西游记》虽与现在的《西游记》稍有不同,但确确实实是小说《西游记》。而《西游记》的作者,就呼之欲出了。

那么,《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周王府的幕僚呢,还是周王本人?

我们知道,《西游记》对崇信道教的嘉靖皇帝多有讥刺,而我们见到的最早的《西游记》刻本又是万历二十年所刻,所以,要找《西游记》的作者,只能在嘉靖、万历年间寻找。《西游记》作者生活在嘉靖、万历年间,而且又与开封的周王府有关,有了这两个大前提,我们的探索就有了大致的方向。

(待续)

赵国栋,年生,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开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汴梁晚报。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河南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评论、论文多篇。论文《红楼梦作者新考》、《曹雪芹的真实身份》曾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引起了广泛争鸣。著作《红楼梦之谜》的创作曾因语言幽默、风格独特而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评介。出版有长篇小说《拨云见日》、《逐鹿神州》,作品集《北大故事》。主编有《伊尹与开封饮食文化》。

(编辑:刘海永)

添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gx/7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