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邓铁涛老先生的这些药方,救了钟南山

  我国中医的人数,~年时近50万,年时只有25万,到了非典发生的年也只有38万;而西医人数则由年时的人,到年的万人,中医药学由于在各个方面都与西医药学不平等,中医已接近被消灭的边缘。

  非典期间,钟南山院士的女儿不幸也感染上了,钟院士就将女儿托给邓老用中医进行治疗,后来痊愈了。不是钟院士不相信西医,他本身就是西医,但他也担心西医疗治后的后遗症,即肺部的纤维化等。而中医却是从根本上去根了。

在03年非典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广东相信中医的人很多,因此广州中医一开始就治了很多非典。对中医来说,不管非典是新病毒还是老病毒,都是辨证施治,没有什么特别的。

早在年2月11日广州《羊城晚报》就发表了《中药综合治疗初见成效》。2月17日《羊城晚报》又刊登文章《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立大功》,介绍了中医中药治疗SARS的显著效果和治疗经验。

实际上,非典期间钟南山一开始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非典,死亡率很高。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论文《38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救治回顾分析》记录了钟南山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钟南山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抗生素、激素、免疫调节、人工通气。

顺便说一下,17年后的李文亮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治疗的。

李文亮采用了钟南山治疗非典的方法

这38个病人全部使用了抗生素,其中32人联合使用两种。24例使用抗病毒药奥司他韦治疗但对控制病情无效。

病人全部使用激素治疗,平均用量毫克每天,而且持续了3-4周。8例达毫克每天,最高冲击治疗达毫克每天。

8个死亡案例中,6例死于多器官衰竭(MOF),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全部对激素不敏感。

因为治疗效果不佳,医院中医科的中医帮忙。

这件事,有钟南山参与写作的论文《71例SARS患者中医药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证明。

钟南山请来中医科的潘俊辉、杨辉、喻清和、王峰、邱志楠5位中医,中医药介入治疗的71例SARS患者,治愈70例,只死亡1例。

这期间,钟南山治疗了88个病人,死亡10例。

其中钟南山使用纯西医治疗的17例,死亡9例,死亡率53%。

而中医药介入后参与治疗的71例,只死亡1例,死亡率1.4%。

实际上,广东多例非典,钟南山只治了88例,而且他的死亡率是广州市最高的。

广州非典治疗情况不完全统计

治疗非典最成功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治疗73例病人零死亡、零转院、零复发、零后遗症,医护人员零感染。医院0死亡是因为把重病人转走了。

当年全球非典病例共例,死亡人,病死率近11%。其中病例百人以上的是:

中国大陆:例,死亡人6.6%;

中国香港:例,死亡人17.1%;

中国台湾:例,死亡人27.1%;

加拿大:例,死亡41人16.3%;

新加坡:例,死亡33人13.9%;

而广东的非典死亡率为3.8%,广州为3.6%,全世界最低。香港的死亡率是广州的四倍。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广州的西医比香港的西医厉害四倍吗?

钟南山院士坚持认为,成功的经验是他提出的“三早三合理”。

“三早”和“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合并症”。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客观的。非典的成功经验,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中西医结合,而不是钟南山疗法。

这一年在抗非典一线奋斗的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的女儿钟帷月不幸也感染上了非典,钟帷月为运动健将,曾获得游泳全国冠军,钟院士就将女儿托给邓老用中医进行治疗,后来痊愈了。

文章题目:《钟南山:非典里的“老方子”》作者:荆棘文章来源:《齐鲁周刊》年第14期

不是钟院士不相信西医,他本身就是西医,但他也担心西医疗治后的后遗症,即肺部的纤维化等。而中医却是从根本上去根了。所以钟南山院士,在SARS初期,面对SARS病毒手足无措的时候,发现中医治疗效果好,对国外很实事求是,向国外介绍经验的时候,把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在了首位。并因此钟院士特上门致谢邓老,并合影留念。邓铁涛所领导的中医团队,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取得了光辉战绩,他所在的广东中医院做到了四个零,即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零后遗症!确切地说,我们把抗击非典的头号功臣封给他也一点不为过,但是后来的非典庆功宴上,却无一位中医人士受到邀请。那么邓铁涛是用何方药治愈了钟帷月呢?非典期间邓老无私的公布全部治疗方药,现介绍如下:邓老治疗方案:1、早期多在发病后1~5d左右,病机以湿热遏阻,卫气同病为特点。治疗上强调宣透清化。常见证型有湿遏肺卫、表寒里热挟湿2型。1)湿热遏阻肺卫证:症见发热,微恶寒,身重疼痛乏力,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浮略数。治法:宣化湿热,透邪外达。方选:三仁汤合升降散加减。药用:杏仁12g,滑石15g,通草6g,白豆蔻5g(打,后下),竹叶10g,厚朴6g,生薏苡仁20g,法半夏10g,白僵蚕6g,片姜黄9g,蝉蜕6g,苍术6g,青蒿10g(后下),黄芩10g。湿重热不明显,亦可用藿朴夏苓汤加减化裁。2)表寒里热挟湿证:症见发热明显,恶寒,甚则寒战壮热,伴有头痛,关节痛,咽干或咽痛,口干饮水不多,干咳少痰,舌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宣肺化湿。方选:麻杏甘石汤合升降散加减。药用:炙麻黄6g,生石膏30g(先煎),炒杏仁10g,炙甘草6g,白僵蚕10g,片姜黄9g,蝉蜕6g,薄荷6g(后下),连翘15g,金银花15g,黄芩10g,芦根15g,生薏苡仁20g。2、中期多在发病后3~10d左右,病机以湿热蕴毒、邪伏膜原、邪阻少阳为特点。治疗上强调清化湿热、宣畅气机。1)湿热蕴毒:症见发热、午后尤甚,汗出不畅,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口苦或口中粘腻,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湿解毒。方选: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生石膏30g(先煎),炒杏仁10g,茵陈蒿15g,虎杖15g,白豆蔻6g(打,后下),滑石20g,法半夏10g,僵蚕10g,蝉蜕6g,苍术6g,姜黄10g,石菖蒲10g,柴胡12g,黄芩10g。2)邪伏膜原:症见发热、恶寒,或有寒热往来,伴有身痛,呕逆,口干苦,纳差,或伴呛咳、气促,舌苔白浊腻或如积粉,脉弦滑数。治则:疏利透达膜原湿浊。方选:达原饮加减。药用:厚朴6~9g,知母10g,草果1~3g(后下),黄芩12g,柴胡15g,法半夏10g,杏仁10g,生薏苡仁30g,滑石20g。3)邪阻少阳:症见发热,呛咳,痰粘不出,汗出,胸闷,心烦,口干口苦不欲饮,呕恶,纳呆便溏,疲乏倦怠,舌苔白微黄或黄腻,脉滑数。治则:清泄少阳,分消湿热。方选:蒿芩清胆汤加减。药用:青蒿10g(后下),竹茹10g,法半夏10g,赤茯苓15g,黄芩10g,炒杏仁10g,陈皮6g,生薏苡仁30g,滑石20g,青黛6g(包煎),苍术6g,郁金10g。3、极期(高峰期)本期多在发病后7~14d左右,临床的突出表现为气促喘憋明显,或伴有紫绀,病机以湿热毒盛,耗气伤阴,瘀血内阻为主要特点,少数可表现为邪入营血,气竭喘脱;治疗在祛邪的同时必须重视扶正,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清营汤、犀角汤等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并静脉使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1)热入营分,耗气伤阴:症见身热夜甚,喘促烦躁,甚则不能活动,呛咳或有咯血,口干,气短乏力,汗出,舌红绛,苔薄,脉细数。治则:清营解毒,益气养阴。方选:清营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水牛角30g,生地15g,玄参15g,金银花15g,西洋参5g(另炖服),麦门冬10g,山茱萸15g。并可静点参麦注射液以益气养阴。2)邪盛正虚,内闭外脱:症见发热不明显,喘促明显,倦卧于床,不能活动,不能言语,脉细浅数,无力,面色紫绀;或汗出如雨,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治则:益气固脱,或兼以辛凉开窍。药用:大剂量静点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并用参附汤或生脉散(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4、恢复期多在发病后10~14d以后,病机以正虚邪恋,易挟湿挟瘀为主要特点。主要证候有气阴两伤,气虚挟湿挟瘀。治疗强调扶正祛邪,并重视化湿、活血。1)气阴两伤证:症见热退,心烦,口干,汗出,乏力,气短,纳差,舌淡红,质嫩,苔少或苔薄少津,脉细或细略数。治则:益气养阴。方选:参麦散或沙参麦冬汤加减化裁。药用:太子参15g,沙参10g,麦门冬10g,扁豆12g,炙甘草3g,山药10g,玉竹10g,法半夏6g,芦根15g。2)气虚挟湿挟瘀证:症见气短,疲乏,活动后略有气促,纳差,舌淡略暗,苔薄腻,脉细。治则: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方选:据虚实不同可分别选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参苓白术散或血府逐瘀汤等加减化裁。药用:太子参15~30g,生白术15g,茯苓15g,扁豆10g,生薏苡仁30g,佩兰10g,郁金10g,法半夏10g,桃仁10g,丹参12g,当归10g,赤芍12g,忍冬藤30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小编删除。

青玄辟谷期?五一班:4月29-5月5日

地点:广东·惠州·万怡(五星级)

咨询/报名:子青老师(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gx/7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