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文化普及基地你身边的健康文化科普助手!
黄
燥湿清热有根黄
疏影横斜惊阆苑
芩
药性
苦,寒
归经
归肺、胆、脾、
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1
黄芩介绍
为唇形科植物黄苓的根。产于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干燥。生用、炒用或酒炙用。
2
临床应用
湿温暑湿,湿热痞满,泻痢,黄疸。本品性苦味寒,能清热燥湿,凡湿热诸证均恃为要药,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
肺热咳嗽。本品主入肺经,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又为肺热咳嗽之要药。
高热烦渴,寒热往来。本品有清热泻火作用,气分实热证每多用之。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本品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血热出血。本品清泄火热,有凉血止血之效。
胎动不安。本品有清热安胎之功,治热盛胎动不安。
3
主要配伍
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身热不扬,常与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药配伍,如黄芩滑石汤。
治湿热中阻,寒热交结所致之痞满呕吐、舌苔黄腻者,多与黄连、半夏等药配伍,如半夏泻心汤。
治湿热蕴结于大肠之泄泻、痢疾,身热腹痛,常与黄连、葛根等药配伍,如葛根黄岑黄连汤。
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与瓜蒌仁、积实、胆南星配伍,如清气化痰丸。
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常与栀子、薄荷、大黄等药配伍,如凉膈散。
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与柴胡同用以和解少阳,如小柴胡汤。
4
性能功效
黄芩清热燥湿,尤善清泄中上焦湿热,为治湿温、暑湿、胸脘痞闷之要药。《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故大肠湿热,泄泻痢疾,湿热黄疸亦常用之。《本草正》云其“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咳,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萎、乳痈发背”,《滇南本草》云其“上行泻肺火”,黄苓长于清泄肺火及上焦实热,乃苦寒清肃之品。
5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6
食用禁忌
苦寒败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THEEND-
健康问题
黄芩的功效?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但也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