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华南阳桐柏红茶情

南阳桐柏红茶情文/张倩华岩知道我爱喝茶,尤其是醇厚的红茶。从桐柏出差回来,特意送给我满满一提“桐柏红”。第一次喝家乡的红茶,便喜欢上了其汤色明亮、鲜爽内敛的品性,似一位古典女子,含蓄端庄,温润平和。特别是冬季,万物萧瑟清冷,小憩时泡上一杯红茶,那氤氲着一团暖意的柔和水汽徐徐升腾,单是看上一看,便让人心神俱醉。轻轻抿上一口,一种甜美的香气充溢齿间,真让人“三月不知肉味”。红茶是全发酵茶,具有消炎杀菌、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可空腹饮用,以冬季最为适宜。明朝刘伯温在《多能鄙事》中记载了红茶,并介绍了“兰膏红茶”和“酥签红茶”的调制法。刘伯温的好友、翰林学士朱升就红茶的制造还写了一首茶诗《茗理》,介绍了红茶制法。从这些记载可知红茶创制于明朝并从此名扬中外。淮河源头的桐柏山,山高、壑深、雾重,空气湿度大,阳光多散射,自然把茶叶滋润得丰满瓷实,叶肥汁多,经久耐泡。桐柏山上也多出上等蕙兰,花香熏染更使茶叶格外清香。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生长的自然环境作了描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行走在桐柏山,无论是清澈的山涧之中,还是巍然挺拔的奇峰怪岩,随处可见一丛丛生机勃勃的矮小灌木,深绿的卵形叶片,灰白如铁的枝干,深深扎根于麻骨石或岩石之中,构成了一道独特风景。桐柏茶本有野生基因,因此香芬超逸,耐泡耐品,用南阳话说就是“抓口”,这也是南阳人品鉴信阳茶和桐柏茶之间差异的重要依据。人曾说红茶是母性的,这可能和红茶与生俱来的包容性有关。红茶可清饮,也可与不同的饮料和水果调饮。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加绚丽;加入脐橙,爽心悦目,味道更加趋于超拔,多了一份意外的温润妥帖。夏季加冰凉爽适口,冬季加姜暖脾暖胃,总之你愿意怎么喝,她都会适应着你的性子,但又始终保持着自身个性的完整。其随和、丰沛、精纯的品质宛若一位极品女子,尽管风华绝代,仍然虚怀若谷,这是其他茶类无法比拟的。一杯红茶,总能让人品出唐诗宋词的韵味,那种由内而外、炉火纯青的极致之美,凝练成一身道骨仙风,令人在滚滚红尘中涤尽一身浮躁和烦闷。喝茶也是讲情趣的,杨万里说过:“从来天分拙劣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一帮子人酒醉饭饱之后大呼小叫走进格调豪华的茶座喝茶是下乘的品法;三五知己在青山绿水之间“垒砌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中乘的喝法;一杯红茶夜自饮,面对清风抚明月,才是上乘的喝法!“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自古以来,好山好水好茶,都是顺其自然存在的。相传陆羽曾骑一头白颅乌牛走进南阳桐柏山,用泉水烹煮茶汤,滋味醇厚甘鲜,且久饮不厌。《茶经述评》记载,陆羽曾把天下水质分为二十等,桐柏淮源水位列第九。随着“陵谷变迁”,高下易位,名泉在环境的污染下大多次第淹没,如桐柏淮源山泉这般清轻甘洁、纯净若处子的泉水恐怕已不多见了。既有好茶又有名泉,桐柏山如此得天独厚,看来淮河源头的“桐柏红”红遍中国、走向世界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作者简介:张倩华,女,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天涯孤客、沙漠胡杨林、雪之恋等,中国银行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中国银行南阳分行,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金融》、《金融时报》、《金融作家》、《工人日报》、《中国金融工运》、《中行职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广播电视报》、《南都晨报》等纸质媒体及中国金融新闻网、中行职工网、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xw/2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