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啸天
籍贯广东省丰顺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佛山作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小小说学会会长。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万字的文学作品。从年至今,先后出版了《铁丐将军吴六奇》《武则天的游戏》《慈禧集权的秘密》《我的名字就叫农民工》等25部文学专著,有纪实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本。小说多次入选全国年度排行榜,作品及名录被收进《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中。
吕啸天华夏英雄人物系列小小说三题
1
初平二年的一次军演
郭嘉去见袁绍是在初平二年的初夏时节,那一年郭嘉二十一岁。颍川青龙山上的杜鹃花开满了枝头,一袭青衣的郭嘉独自一人行走在山花绽放的山道上显得非同寻常。
郭嘉行走了三个月才来到冀州城。冀州牧袁绍没有见他,说:“未领过一兵一卒,未立过寸功未得过寸地,此等之青年怕是不学无术来图虚名而已。”他让人把郭嘉安顿在驿馆里,住几日给点银两把他打发走。
三天后,袁绍谋臣辛评、郭图来见袁绍。辛评称赞不已说:“下官与郭嘉面谈,郭嘉雄藏万兵智谋过人,其才其志胜过下官数倍,明公应重用他。”
见辛评说得郑重其事,袁绍将信将疑说:“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人真有这样的本事?”
“眼见为实。”郭图说,“主公,不妨让郭嘉领兵一试。”
袁绍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只能让他领兵进行比试。”
袁绍让其长子袁谭与郭嘉各领兵一千进行模拟作战。郭嘉却说:“郭某只要五百兵士就可。”比试是在冀州城郊拨云坡的连云山举行。战事为期十天。为了避免伤亡,比试以缴获兵器的数量作为胜败的条件。一名兵士若被缴获兵器就得退出比赛。袁谭认为自己率领的兵士是对方人数的两倍,采取的是固守和包围战术。他把千人分成了三营,每队分三百余人,他稳坐中营指挥。待机对郭军进行包围歼击。
郭嘉则把队伍带到了连云山上。五百兵士分成十队,每队五十人。当天夜里夜半时分派出两队士兵带着十面战鼓在袁军营里千米之外的地方猛擂。睡梦中的袁军被惊醒以为郭嘉领兵来劫营,慌忙集合队伍迎战。待队伍集结完毕才发现前面茫茫黑夜前面的山坡上空无一人。无奈,袁军只得解散队伍。刚刚躺在营帐里,十面战鼓又擂响了。一夜的奔袭骚扰,袁军没有睡好,已现疲态。
次日夜晚为防郭嘉故伎重演,袁谭派出了一百多人埋伏在军营的四围,若是郭嘉再派鼓手来扰则围而擒之。下半夜,袁军刚刚睡着,冷不防二十多匹战马从不同的方向冲进袁军营帐,每匹战马的马尾都系着一把烧得正旺的火把,袁军营帐多处燃起了大火,睡梦中的兵士惊慌失措,争相向外逃命,发生了踩踏,踩死三十多人,三百多人受伤。仅两晚,袁军与郭军还没交过一次手,袁军就折损三百余人,被弄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郭嘉欺人太甚!”袁谭勃然大怒,下令全军兵分三路向连云山推进对郭军进行围歼。袁谭前锋马当率三百余人来到连云山下,遇见了郭军一百多名兵士。马当自恃人多,立即挥马掩杀过去。不料等待他们的竟然是早已挖好的三个巨大的陷阱。马当所率的人马全部当了俘虏。郭嘉令人把他们兵器缴了,再把他们的军服脱了下来让郭军穿上,再派人去向袁谭传信说,前锋旗开得胜,已缴郭军兵器百件,请中军和后路军前来策应。袁谭大喜,加速前行,天黑时分,与郭嘉假扮的士兵汇合。夜里,郭军三百兵士悄然起身先把守夜的值哨打晕,把袁军的兵器拿走。
袁绍在中军帐设宴为郭嘉庆功。郭嘉没有参加,称头痛旧疾复发。那一日,士兵清点缴获的兵器竟有一千五百件之多。袁绍暗中给袁谭多派了五百名的兵士。
郭嘉在军帐里坐了一夜黯然无语。
“一个郭嘉可抵十万精兵。”辛评对袁绍说,“主公,此人能用则用,不能用万万不可留之。”
袁绍笑了笑,不置可否。
两天后,郭嘉来见袁绍说:“明公,之前对阵,郭某能胜纯属侥幸而已。郭某还想再比试一次。上一次比试是山地作战,此次想比试骑兵。”
“正合我意。”这一次袁绍让次长子袁尚与郭嘉各领兵一千骑兵进行模拟作战。临行前,袁绍让袁尚调了十名神箭手混入郭嘉军中:“郭嘉有惊天之才,但难于掌控,只有借比试之机除之以绝后患。”
这次比试是在冀州城郊的飞云渡进行。次日早上,袁尚就接到兵士报告,说郭嘉帐中已不见人影。他已于前一天晚上单人独骑悄然离开了军营。案上有他留下一纸书文: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郭嘉访明主建图霸大业,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袁公有谋划而无决断,仿效周公礼贤下士而又多疑,郭嘉何托?
郭嘉途经襄阳城在隆中的一个凉亭里遇见了一位年过半百的长者在教一位十岁孩童诵读《梁甫吟》。
郭嘉与长者交谈了一番之离开时,长者指着郭嘉的背影对孩童说:“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此人在世之时,你万万不可出山。”。
这位长者名叫司马徽,世称水镜先生。那个十岁孩童名叫诸葛亮,字孔明。
2
祥兴二年的海殉
陆秀夫:我是左相陆秀夫,楚州盐城是我的故里,我出身于书香世家。三岁我就师从先生孟夫子读四书五经,十岁读兵书历法。我不喜欢说话,在亲友同窗聚会时,我常常是半天不发一言。我喜欢的是沉思,我的老师把我视为独具一格的青年才俊。景定元年春闱,我考上了进士,这一年我二十四岁,与我同科登进士的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名臣,他就是文天祥。我曾任过司农寺丞、宗正少卿等职务。生逢乱世,家国不幸。金国和蒙古国对大宋输出的是弯刀强弩和利箭,南宋王朝多灾多难,百姓流离失所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金人铁蹄的碾压下从临安一路仓惶逃往婺州、温州再到泉州。从此之后,勤王成为我和其他臣工们的使命和宿命。拥立登上皇位仅两年的赵昰病逝了。在大臣的惶恐不安之中,我和张世杰力排众议拥立只有七岁的广王赵昺登上了帝位。王朝的运作危如卵石,我在殚精竭虑苦苦支撑。
赵昺:我就是大宋皇帝赵昺。我不想做皇帝,我想玩一些属于我这个年龄的人的游戏,骑木马荡秋千。做皇帝又累又危险,一路南逃真的是苦啊,跟随来的大臣和士兵一个个死掉,夜里听到外面呼啸的寒风,我心里塞满了惶慌。左丞相陆秀夫对我说,皇帝就是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皇帝就是国家的标志,皇帝没有了,国家就灭亡了。我从他的明亮的眼睛里看到了果敢、坚毅,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还有一种决绝。我只有按他说的坚持做下去。
张弘范:我是大元兵马副元帅张弘范。至元十五年,我就随大元帅伯言从中都直捣宋国都市临安,像群狼撵追羔羊一样把宋国的君臣追得一路南逃。从临安转战泉州,我参加过对南宋王廷无数的战事。陆秀夫携少主赵昺从泉州逃到崖山,我一路紧追不舍。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不战能屈人之兵。那是所有战事指挥官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我曾派宋廷降将卢照棠带着我的亲笔信和一份厚礼前去劝降。陆秀夫给我回了一封只有八个字:尽忠报国,至死不渝。我长长一叹。一切的结局只有交给武力来决断。祥兴二年二月初六这一天,我指挥四路大军十万人马在厓山发起了对南宋王廷的最后会战。
张世杰:我是右相张世杰,厓山会战我是军事总指挥。背山面海,崖山地势险要,征得左相同意后,我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所有人马全部登船,依山面海,将一千多条战船排成一字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身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的长木。少帝的座船安置在群船的中央,诏示着全军将士誓与舰船共存亡。张弘范见我军战船集结成片采用了火功,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我军船上湿泥阻止了火势的蔓延,长木又顶住了火船,第一战,我军取得了胜利。张弘范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第二战,只有一个字:堵。他派出重军封锁海口,切断了我军的水源和食物的补给,兵士饥渴交加,我军的战斗力遭到了致命的削弱。
陆秀夫:崖山会战无比的惨烈,七八万将士有过半死在敌军火炮之下。张弘范锁江一月之后发起了总攻,我军无力抵抗,大势已去。张世杰提出用小船把少帝接走再进行突围。我没有同意。突围不成被元军截获将遭受的是无尽的折磨和羞辱。靖康二年三月,金人围攻汴京,徽宗赵佶与钦宗赵桓二帝被金人掳去受尽了凌辱,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靖康之耻末雪,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以身殉国,维护我少帝的尊严是我必须坚守的臣道和臣节。我做出了一决绝的决断,我仗剑令我的妻子女儿先跳进了大海中。让家人殉海之后,我换上了朝服,给少帝行了最后的一次朝礼之后,我背着他纵身跳进了滔滔江海之中。这惊天的一跳震撼了船上所有的大臣和将士,在哭喊声中,其他船上的大臣和将士共几万人也纷纷投海殉国。崖山失色,草木含悲。
张世杰:我率领的水军余部突围来到海陵山脚下,正要派人前打探前方战事,,接到了左相陆秀夫背少帝投海殉国的惊天噩耗。我内心无比的悲痛,也无比的震撼。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被迫又投海殉国。我在崖山之战失利之时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但是如今国运式微,国家蒙难,已再无新君可立、无将士可调遣。天意如此,我又何必苟活?说完我也纵身跳进了滔滔江海之中。
张弘范:这样的结局是我想要的,但又似乎又不是我想要的。表面看,我战胜了对手,但我的内心又觉我并没有真正战胜他们。一天天过去了,陆秀夫身负少帝投海殉国的场景一次又一次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南宋末代王朝气数已尽,王军压境,宋廷失去抵抗力量最终被击溃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南宋王朝一直没有血色,但是这些王臣却热血满腔。我想不到是这个末代朝还有像陆秀夫、张世杰这样的忠臣英杰,他们都有铮铮铁骨和一颗颗为国尽忠之心。南宋的最后时刻被陆秀夫、张世杰这样的忠义之臣抹上了亮色。一个王朝结束了,但是关于这个王朝英烈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3
医侠常万春
梅城莲花山下韩江江畔依山傍水建有一个万春堂。后院是一个百草园,种着生地、生姜、山茶、艾草、荠草、仙茅、木莲、百合、牛蒡、党参、木瓜、合欢、丁公藤、七星草等一百多种中药,可观赏闻香甚是别致。万春堂前院是一个医馆,医馆正门贴有一副楹联:侠义天下事,医儒万世长。出自梅城百岁书法名家魏鹤翁手笔,有一种摄人心魂的神韵。
万春堂主人常万春年近五旬,出生于医学世家,曾祖父那一代起就习医。三百年来,万家医名在梅城是妇孺皆知。常万春五岁读汤头歌诀,十岁就随父亲行医,到十八岁已尽得家传。万家推崇医儒同源,习医的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天赋过人常万春在梅城声名鹊起。
三十岁创办万春堂,常万春立下了三条规矩:专医奇难杂症,患小病者到普通医馆去治,给小医馆一条生路。专医跌打骨伤刀伤,百姓耕田地砍柴伐木上梁建房等作业一有不慎就会遭受损伤。伤筋动骨只要内服外用万春堂的药可保不留后遗症。专医无钱医治者,穷苦人家看诊抓药随意给些费用。交不了药费者等病好若感到过意不去,可到后院做些田活给草药田拔草施肥或收割晾晒以抵药资。感念其仁心仁术,梅城人送常万春一个医侠的绰号。
这一天一大早,医馆抬进了一位女伤者,年近三十,脸上被划了一剑,伤口很深,满脸是血。见到常万春,女人示意随同来的人打开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三根金条。她对常万春说:“春大夫,只要你不让我的脸上留下疤痕,这三根金条就是您的。”
常万春没有说话,他先帮女人清洗伤口,然后涂上他独创的金创药。再开了几味中药叫女人带回去煎服。然后才对女人说:诊金药费一两银子。
十天之后,女人的伤口不仅没有留下任何疤痕,而且整个脸变得更加鲜亮。这个女人是梅城金花派掌门人叶倚花。感念常万春仁心妙术,她逢人就说常万春是神医、侠医。
梅城隶属嘉应州,素有习武之风。拥有大大小小门派近百个。门派一多,争强好胜的比试,门派之间为争地盘争弟子争口气的火拼时有发生。不管结局怎样,争斗的人到了最后一定会把伤者抬到万春堂。因为路途远,伤得又重,有些伤者抬到万春堂时因失血过多已回天无力。
常万春做出了两个出乎寻常的决定:重新调制了专治跌打刀伤剑伤的内服药万春还魂丹,外涂外贴创口的神奇刀剑笑。第二是让比试打斗的人及时告知,他派人把这药提早带到现场以便及时服用。有时打斗者众,他还赶去现场及时进行救治。常年下来,救治的伤者多达数百人,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对常万春自是感激不已。
梅城沙鲸帮帮主丁百鲸却对常万春恨之入骨。沙鲸帮拥有帮众达千人,是梅城第一大帮。连年来,丁百鲸通过争地盘抢占了城中多片商铺垄断了城北大片的粮油生意。他发动了多次火拼,加速对其他门派的排挤打压,目标是做梅城的武林盟主。常万春在火拼现场抢救伤者,被丁百鲸视为在跟他作对。有两次,他想派大弟子潜入万春堂,直接把常万春杀了。但是常万春医德高尚医术超群,受到全城百姓的拥戴,万一事情败露,百姓震怒起来,自己在梅城怕是再难有立足之地。
明的不行来暗的。丁百鲸每次要对其他门派下手之前,先派人到万春堂警告常万春:“不准送药送药去现场,否则打断你的腿。”
“治病救人是医者的天职。”常万春不为所动,照样派人送药或亲自去现场。丁百鲸气得咬牙切齿。
这一天正午时分,数十名黑衣人突然来到万春堂把前院后院团团围住,所有的人不准进也不准出。沙鲸帮与金花派正在城外韩江亭进行火拼。金花派只有五十余人,在梅城武林属于弱小门派。丁百鲸根本就不将对方放在眼里,多次派门人前去挑战,但是掌门人叶倚花并没有屈服。上一次,叶倚花脸上中剑,常万春凭着过人的医术将她救治。这一次丁百鲸亲自带着数百人准备将金花派一口吞掉。
两个时辰之后,围在万春堂的黑衣人一声惊叫之后急忙打开一条路,一个年过五旬满脸横肉的壮汉被抬进了万春堂。他正是沙鲸帮帮主丁百鲸。他带人将金花派围住正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一个头发、眉毛、胡子全白的老人飘然而至。他对丁百鲸说:恃强凌弱,乃是武林之耻。老夫先跟你过几招。这位老人正是梅城百岁书法名家魏鹤翁,他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他以手中毛笔为剑,指眼削腿,仅十招,丁百鲸就倒在了地上,使大刀的左手和右腿骨折受伤。
常万春很认真帮丁百鲸疗伤,他检查了一番对丁百鲸:“魏老先生笔下已留情,否则以他功力伤腿是难于保全的。”然后拿出还魂丹给丁百鲸服食之后,伸出三个手指按在右腿上一运力,骨折就得到了复位。
丁百鲸内心翻江到海无比震惊:常万春内力如此高深。他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没有人会知道他还是魏鹤翁的关门弟子。
丁百鲸伤好后先是派人给之前遭受过欺凌的门派赔礼道歉送上赔偿费用。又提议公推常万春为梅城武林盟主。此举得到各门派的响应。
《梅城奇异志》记载了这段传奇:常万春,嘉应州梅城常氏第三十代传人。世医习文武略,悬壶济世仁心仁术惠泽乡众,传盛名,后公举为梅城武林首领。
创作谈
创新就是写作者的天职
·文/吕啸天·最初起步:发表第一篇小小说撑起我的作家梦
我来自有世界客都之称的粤东梅州。这个培养出了嘉应州名诗人丘逢甲、黄遵宪,共和国开国元勋叶剑英等大批英杰才俊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之初,处在非常贫困的生存线上。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和我的家人就是靠着父母耕作几亩山田赖以糊口。家里生活艰难,我每个学期在学校的住宿费仅有两元。很偶然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位同学到县城玩,在县城街头唯一的一家旧书摊前,见到了很多文学杂志,每本售价五毛钱。我用一元钱买了一本《清明》、一本《春风》。里面的小说真好看!我由此对文学杂志非常热衷。一到周末,就到那家旧书摊前,花上一元买上两本过刊。坚持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买了五十多本的《作品》《花城》《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阅读了梁晓声、张欣、蒋子龙等当代作家的优秀小说作品。这些知名作家的作品滋养了我的文学情愫。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后,使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年,我到丰顺县龙山中学读高一。我写的一篇小小说《“糖水”》投给了《广东农民报》,一个月后这篇小说在该报的副刊上发表了。我成了县里第一个在省报发表文学作品的学生。这件事当年在全县校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我做起了作家梦。
一个作家的文学之路,往往都是因为最初读了一些文学作品,有了写作的冲动,于是就情不自禁进行模仿写作,我称之为原生态写作。进入文坛之后,就有相对多元的写作,从量变到质变,前提就是熟悉的和感兴趣的题材。我对于故乡的一草一木满怀深情,以新乡土(农村)为题材进行创作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是在青少年时代,我对历史有着浓烈的兴趣,后来系统读了“四大名著”、《战国策》、《左传》等历史书籍和李鸿章、王安石等历史名人传记,这些对于我历史小说的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佛学禅思和官民题材,则是我工作游学获得的新素材和灵感。随着阅历的丰富,将来创作题材的拓展也会越广和越宽。
活在当下:鲜活的素材是小小说的创新之源
茅盾曾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论述道:“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一幅异域的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以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一个只有游历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予了我们。”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是支撑城市崛起的基石。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当城市化的浪潮席卷了大江南北之后,反映都市生态群的“新移民文学”“学院文学”“白领文学”“商战文学”“打工文学”“青春文学”等成为时代文学的主流,以农村为题材的乡土文学正被逐渐边缘化。传统乡土写作式微已不可逆转,现代城市题材的主流写作已成为文学发展的大趋势。
生于斯,长于斯,对于乡村我始终有难以割舍的情怀。作家的使命就是要对极端物质主义和人的异化倾向进行思考和批判,对人们在特定的生活场景的生存背景、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与对立进行反思,对乡村生态环境不和谐现状的思考等当代文学的共同主题上,进行深度的开掘与探索创作。在创作农村题材的小说中,我尽力去打破思维定式,从方法探索、观念创新、人物塑造、主题开掘等方面,争取新的突破;从内容到形式、从肉身到灵魂、从批判与建设等多方面展开新的书写。
我每隔两个月就会回家乡一次,在探亲访友深入田间地头中,就会获得一些鲜活的素材。比如两年前,我在9月份回到家乡时和几位亲友去爬山,万万没想到,那几位曾经常年种地现在不干农活的亲友爬了一半,就累得放弃了。我由此构思了一篇小小说,故事讲述市扶贫干部来到乡村后,于“五一”劳动节组织了一场乡村运动会,项目就是跑步。为了凑人数,扶贫干部带头报名。没想到报名的村民跑了一半就跑不动了,跑得最快的就是这位业余时间坚持打羽毛球的干部。常把“穷是穷了点,穷骨头还是有几根”挂在嘴边的老村主任认为,农村人跑不过城里坐办公室的干部,这是非常丢脸的,甚至是奇耻大辱的事。到了国庆节,村主任再组织了一场运动会,项目是爬山比赛,结果一半村民爬了一半又放弃了。扶贫干部还是拿第一名。这背后的原因是,不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多,生活好了以前想吃没得吃的农民现在大吃大喝,不种地运动又少,于是农民的体质普遍下降,得“三高”的人群很多。到了春节,市扶贫干部把送到村里进行慰问的米和油减了一半,换成健身器材送到了村里。这篇名为《乡村运动会》的小小说,一经发表就被多家选刊选载,并入选了年中国年度小小说选本。
创新实践:运用多种体裁使创作模式多样化
在小小说创作中,我一直强烈反对无主题写作。近年来,在一些报刊上,不时读到一些作家创作的主题过于朦胧的作品,其作品的结局是反逻辑思维,其作品往往又是没有主题的。读后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不知作者想表达何种思想,对这样的写作,读者常抱怨这是故弄玄虚浪费时间。针对这点,我一直进行主题鲜明的写作。故事性是我的小小说非常注重和追求的。在已经创作的六百多篇小小说中,我刻意追求在有限的容量和篇幅中融入曲折的情节,使每一篇作品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悬念设置是我小小说中比较成功的表现形式。几乎在每一篇作品中,至少有两个悬念,从开端到第一个高潮,再发展进入第二个高潮。并且在悬念设置上进行两种解套方式。第一个悬念,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出乎人意料的;第二重悬念,作者给人的悬念解答给读者留下石破天惊的感觉,从而产生了小说的震撼力度,也令读者回味无穷。
语言追求也是我小小说创作中非常认真追求的方向。我在小说语言方面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用故事性的语言进行写作,二是用部分文言文进行创作,三是有些作品采用现代写实的内心独白进行创作。语言力求给人阅读的美感和快感,这是我追求的艺术效果。在小小说的这种应有形式中再进行多种体裁的运用,使创作模式更加多样。在历史的题材中运用“大事年表”“日记”“自我独白”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力求使小小说的形式更多样化。
作家使命:创新就是写作者的初心与天职
我身边有一拨拨的作者、作家,开篇出手不凡,早期出手的一篇或多篇作品都能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几年之后,激情消减,他们再出手的作品就会变得平淡无奇,再写的作品都只是量的提升,很难有质的再飞跃。其实这是很多人的瓶颈。这世上最难的就是超越自身。
国画大师白石老人授徒时,曾留下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成为每个艺术工作者进行自觉创新的宣言。创新是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如果说想象力是作家必备的能力的话,那么创新就是作家的一种责任。在当下和未来,放眼全球,每个行业都在进行创新。写作者的创新内涵有很多,要在“新”字下足功夫,题材新、视角新、创作手法新、情节结构新、展现的主题新、给人启发的内容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保持鲜活、朝气和健康的生命力。创作遵偱此法,也是要追求可读性、思想性与语言的艺术特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作者具有丰厚的文学素养、丰富的生活阅历,还要有不断探索追求超越自我的动力、激情与勇气。艺术的探索、创作的探索,说到底就是自己向自己下手,自己否定自己。没有雄心壮志,没有果敢的勇气与毅力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写作停滞者我认为这其中除了天赋、学识外,最关键是他们不敢自己否定自己,没有勇气自己向自己下手。于是就有一大批的作者十年甚至是二十年还停留在第一次飞跃的写作水准上。这真是令人感到很可惜的事。若是他们一旦奠定了基础,在后来漫长的写作旅程中,在语言、叙事风格、眼界、格局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的开拓提升,最终实现艺术探索、创作探索成为艺术追求自律这样的境界,中国文坛的名家与大家一定会增加许多。
评论
寻找更佳的生存方式
——就历史小小说创作访谈吕啸天
·文/雪弟·
雪弟:据我所知,你已经出版了《武则天的游戏》《万木草堂的秘密往事》《天降红雪》等五本历史小小说集。这样一来,你毫无疑问地成为国内对历史题材最为用心的一位小小说写作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开始了对历史题材的书写?你写作的材料主要来自哪里?目前已创作了多少篇?
吕啸天:首先感谢你对我写作,尤其是小小说文体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