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金石学家、书法家。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我永州历史上就出了两个名人,一位是宋朝周敦颐,一位是清代何绍基。然而幼小的我对于这两位可以说是完全不知道,直到初中学了《爱莲说》才知道周敦颐,至于何绍基,应该是我高中某日心血来潮,在网吧查资料时查到的。
说来也好笑,我家小区里有一户姓何的人家,那户的儿子就叫何绍基,我当时不谙世事,以为他就是大人口中那位能人,于是对他崇拜了好久。后来事情搞清楚了,才知是闹了乌龙。
何姓是永州大姓,永州有一句老话叫“唐天下,何半家”,可见永州何姓之多。今年六月,我去道县看过何绍基故居,也许是为了发展旅游吧,那儿已经是重建的了,何绍基的东洲草堂早就成了一处钢筋混泥土的民居。
想找写何绍基题的碑刻,问了问才知,何绍基幼年就搬离了故乡到北京生活,此后一直居住外乡,一生也只有四次回乡。
而何绍基在永州所留题刻,多是在他最后一次回乡时所留。
浯溪碑林题诗
同治壬戌()正月二十二日
释文:
归舟十次经浯溪,两番手拓中兴碑。外观笔势虽壮阔,中有细筋坚若丝。咸丰纪元旧题在,时方失恃悲孤儿(石柱上有余辛亥年题字);次年持节使蜀西,剑州刻如饥鹤棲(剑州有此碑翻本)。既无真墨本上石,何事展转钩摹为?唐人书易北碑法,惟有平原吾所师;次山雄文籍不朽,公伟其人笔与挥。当代无人敢同调,宋贤窃效弱且危。涪翁扶藜涷雨里,但感元、杜颂与诗;公书固挟忠义出,何乃啬不赞一词?海琴、同轩喜我至,珍墨名楮纷相随。书律深处请详究,拓本成堆吁可悲!
同治壬戍正月二十三日於同轩大令陪游浯溪,知杨海琴太守方议重修。二十五日至海琴郡斋谈中兴碑作此,用山谷韵。何绍基子贞。
何绍基是个诗人,论诗宗李白、杜甫、韩愈,尤推崇苏轼、黄庭坚,故为晚清宋派诗人。何绍基的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或是题咏金石书画。浯溪此诗即是为颜真卿书《中兴颂》而作,但他并没有向前人那样评价中兴颂背后的故事,而是另辟新径,论述自己在书法上的心得。
诗中提到两人为:
於学琴,号桐轩,江苏附贡,咸丰十一年正月任祁阳知县,同治二年去任。
杨翰,字海琴,时任永州知府,为何绍基的好基友。
朝阳岩题诗
同治壬戌()初
释文:
城中碧云庵,城西朝阳岩。太守薄领余,于兹拂尘衫。岩间次山题,铭语初未鑱。上客有邓子,法绍斯冰岩(海琴属邓守之补篆次山铭)。千秋缺事补,光怪发崭嵒。构亭曰篆石,命酒与客咸(海琴新构亭曰篆石)。酒阑索我书,笔突墨不减。我将九嶷游,便挂灕水帆。洞壑多鐍扃,神鬼所祕缄。樵踪或偶触,游屐空相馋。岂惟题记绝,太古草不芟。安得视斯岩,城郭影相衔。特因易探蹑,未免迩尘凡。登高试一望,群彦来髟髟。瞻仰御使台,文字知酸醎。朴学罔不甄,华士奚能搀。军兴越十年,妖燄余枪欃。宜有异材出,与世靖貙麙。深山卓逸伦,不受誉与谗。瑾瑜匿在璞,孰为剔厥嵌。近玩必不奇,抉奥岂厌巉。君喜亦曰然,非止游者监。夕阳忽在西,暮霭霏松杉。高齐乃剪烛,翠墨烂藤函(回署后,纵观浯溪、淡岩诸拓本)。
海琴太守招游朝阳岩即事有作兼示白兰言学使,时同治壬戌初春道州何绍基艸。
这是一首五古,叙述杨翰和何绍基来游朝阳岩的事,里头提到朝阳岩诸景,这个以后再说。
宁远玉琯岩题名
同治元年()二月初十
释文:
同治元年二月初十日,何子贞同王继斋游紫霞洞、玉琯岩。憩于书房,见学童仿书,并记此。
题刻很小,在南宋时期来自莆田的道县县长方信儒同志所题“九嶷山”三大字中“疑”字的笔画间,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何绍基来到了玉琯岩,这次题刻里却没了他的好基友杨翰,反而多出一个“王继斋”,这个人也没出现在御祭碑中的陪同人员里。翻看一下何绍基的《东洲草堂诗钞》,有一首《王继斋携榼陪游,夜宿西湾张秀才家》诗,时间正是同治元年,可知题刻中的王继斋就是诗中的王继斋。诗中最后说:“西湾暂借书堂住,剪烛论文得醉眠。”这和题刻中的“憩于书房”是吻合的。
宁远舜帝陵书祭碑
同治元年()夏日壬子朔越五日丙辰
释文:
维同治元年岁次壬戌季夏日壬子朔越五日丙辰
皇帝遣湖南署布政使恽世临致祭于帝舜有虞氏神位前曰:宝篆斟元,奉三无以出治;璇玑协瑞,樟千圣以同符惟帝王保泰垂模,乘乾握纪。在昔显庸创制,早启后人祖述之思;于今伟烈丰功,犹隆明德馨香之报。联藐躬嗣统,庶政新裁。惕艰大之遗投,奉典谟为法守。一二日事几兢业,方廑继序于当躬;亿万年治法钦承,尚冀传薪于先哲。爰稽彝典,肃奉精裎。道契羹墙,弥切宪章之念;仪陈鼎俎,用申昭告之诚。惟冀来歆,福兹亿兆!
陪祭官永州府知府臣杨翰
陪祭官署宁远县知县臣陶夔咸
书石官前翰林院编修臣何绍基
自夏朝开始,九疑山舜帝陵就作为祭祖朝圣之所,历代香火不绝,大禹、秦始皇、汉武帝望九疑而祭舜。后常有朝庭命官司和地方官员来此祭祖谒陵,代代相袭,较有名气的有南朝宋武帝刘裕遣官张邵、颜延之,唐玄宗李隆基遣官张九龄赴九疑祭舜,并留有祭文。
洪武四年(),太祖朱元璋亲制御祭文,遣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疑祭舜。此后,如遇国家大典、大事,朝廷遣官祭舜,渐成定制。明代御祭15次,可考者13次。县令代朝廷致祭为每年二祭,时间为农历二、八月上甲日。
清承明制。荣锡勋《南岳形胜考》:“历代帝王遣使致祭南岳,必分诣炎陵舜陵。”清代更甚,二陵祭文亦同。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御祭45次。
这次是同治刚刚登基那会儿办的一场祭祀,文体是四六骈文,大致的意思是自己作为新帝登基,以后一定会努力云云。何绍基虽然是书碑者,但他应该没能和杨翰一块过来,彼时的他正在长沙城南书院讲学。
另有碑刻几块,我未见实物
今记录余下,改日访得再考:
一、
宁远县九嶷山西湾村有何绍基榜书“水峙山流”
二、
道县何绍基书姑父姑母“清故黄公元伯暨配何氏老嬬人墓碑”
三、
宁远县文物局藏《应请书题辞碑》
元次山學會
元次山檔案館
商餘山
SHANGYUSHAN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
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元结《自箴》
商余诸子
海因王凤弢米湾陈涛乔延坤高恩
郭军鹏曹晓东郭东伟
商余学社
史大观王晓兵曹新峰李亚凯李海东宗艺
徐帅领赵家田杜笑谈王秋雨李艺诺
商余农庄
商余灵药农庄土产农家膳食学术会议
次山书院
书籍出版作品推介学术研讨文化传播
鲁山县次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元次山学会
会长王凤弢学术主持海因
编辑史大观
Shangyushan1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