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的辨证论治

一、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

二、肩关节周围疼痛的特点是:1.早期呈阵发性酸痛,有沉重感,常因天气变化与劳累而诱发。以后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疼痛性质为难以忍受的酸痛或胀痛。2.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烈疼痛。3.疼痛昼轻夜重。经常于睡眠中痛醒,影响睡眠。

三、压痛点较广泛,常在喙突(肩内陵穴)、庸峰下(肩髃穴)、肱二头肌腱沟、肩胛冈上缘(秉风穴)、小圆肌上缘(肩贞穴)及冈上、冈下部较明显。

四、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的特点是:1.肩关节各方向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2.功能受限尤以外展、上举最为显著且出现最早做此动作时可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3.随着各方向功能受限的加重,影响日常生活。特别是穿衣、梳头、叉腰、洗脸、如厕等动作均有困难。4.严重时影响肘关节功能,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位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5.后期局部出现肌肉失用性萎缩,尤以三角肌明显,疼痛减轻或消失,肩功能基本丧失。

一、手法治疗1.先用掌根或拇指按揉肩周及肩胛周缘数分钟,后用三指拿法拿捏患肢数遍。肩部疼痛较重者可多用按压法,进一步缓解痉挛、疏通经络。2.痛点弹拨:适用于慢性期,重点是肩部压痛点,以酸胀为度。3.背后屈肘上扳法。4.环转摇肩法。5.肩关节后伸扳法。6.牵抖肩关节法。7.搓揉肩部及上肢数遍,结束治疗。

二、汤药三痹汤加减。独活9克,秦艽9克,防风9克,桂枝9克,细辛3克,川芎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赤芍药9克,白芍药9克,茯苓9克,杜仲9克,伸筋草9克,党参9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

三、中成药七厘胶囊,每日0.5~1克,每日两三次,孕妇忌用。祖师麻片,每次两三粒,每日2次。活血止痛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四、贴敷疗法可根据情况选用骨通贴膏、麝香壮骨膏、狗皮膏、奇正消痛贴膏、跌打膏、寒痛乐、汉磁灸热贴等,贴敷患处。

五、自我康复锻炼推拿手法治疗配合自我锻炼,疗效较好。方法有:弯腰晃肩法——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爬墙运动——面对墙壁,双手或单手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体后拉手——双手向后,用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或一松一紧,反复进行。外旋锻炼——背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两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数次。甩手锻炼——患者站立位,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收、外展运动,动作幅度由大到小,反复进行。摇膀子——弓箭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放松自然伸直,做前后环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慢到快。扭腰甩手:两足分开站立,双手放松,然后向左右扭动腰部,两手同时做前后或左右甩动。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功能能恢复,且痊愈后很少复发,但有糖尿病史或结核病史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有自愈倾向,但时间较长。推拿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如患者能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则效果更明显。

患病期间注意肩部保暖,同时避免肩部负重及过度劳累。

典型肩关节周围炎的发展规律一般是: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疼痛减轻→功能恢复。推拿治疗不能改变这一规律,但能使其病程缩短,症状减轻。因此,指望短时间的一两次或数次治疗就能治愈的观点是错误的。一般都需要20次左右、约2个月的推拿治疗才能取得效果。(摘自《乡村中医实用技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c/2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