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的本草考证,中国药典牵牛子来源

▍来源:同茂顺整理:周建理团队

依照《中国药典》,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

这个药最大的麻烦是,Pharbitis一属我国分布三个种,变色牵牛Pharbitisindica(Burm.)R.C.Fang只分布台湾海南,考证不用考虑,只有两种即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但按中国植物志记载,此属的三个种都来自美洲,那么自明代以前的牵牛子的来源就成了一个大的问题。

就此,我们对牵牛子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考证

▍下面是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图经本草、本草衍义的描述内容:

陶隐居云∶作藤生,花状如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球子核。比来服之,以疗脚满气急,得小便利,无不瘥。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易药,故以名之。

唐本注云∶此花似旋花,作碧色,又不黄,不似扁豆。其三白草,有三黑点,非白也,古人秘之,隐黑为白尔。陶不见,但闻而传之,谓实白点。(今注)此药蔓生,花如鼓子花而稍大,作碧色,子有黄壳作小房,实黑,稍类荞麦。比来服之,以疗脚肿满,气急,利水道,无不瘥者。

图经曰∶牵牛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三、二丈。其叶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里作球,每球内有子四、五枚,如荞麦大,有三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之。又名金铃。

衍义曰∶牵牛子,诸家之说纷纷不一,陶隐居尤甚。言花状如豆,殊不相当。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开,日西合。今注∶又谓其中子类乔麦,亦非也。盖有如木猴梨子,但黑色,可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别以麸,炒去皮尖者。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可以看到,自唐代以来,植株为藤本,花似旋花,但为蓝色(旋花是粉红色);叶为三尖(三裂);子为黑色者为鉴别之要点。

在我国旋花科植物中,藤如旋花,花白,粉红者居多,如打碗花属、心萼薯属,飞蛾藤属。花黄者有之,如丁公藤属。旋花属也只有灌木旋花,微显蓝色,但它非藤本,马蹄金属叶不裂。鱼黄草属基本无蓝花种,只有一蓝花土瓜仅分布于云南西南。月光花属,来自南美,无蓝色花。番薯属多生于南方,中原有之的蕹菜为白花,三裂叶薯,番薯花为红色或稍偏紫,不为碧色。总之分布于我国中东部的旋花科植物除了裂叶牵牛之外,本草所载种无从考证,我曾于植物分类学家讨论过,他们也认为,中国植物志所述“本种原产热带美洲”可能过于武断,中国也原产,只是欧美植物学家首见于美洲,模式标本也采自美洲,故出现了错误的推断。

由此我们得出,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Choisy的野生种原分布于中国和美洲,裂叶牵牛种子应是中药牵牛子的来源。

至于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植物学家亦认为源自美洲。加上其叶无三裂,花为粉红,种子不黑,距本草所述牵牛子的特征相去甚远。国家环保部公布为第三批外来入侵植物,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可能造成危害,理应除之。《中国药典》将其作中药牵牛子的正品来源,实乃大误也。

同茂顺群介绍

同茂顺招募核心成员,如有意愿添加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c/3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