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风团和红斑。一般认为,荨麻疹每天或几乎每天发作,持续6周或以上者,为慢性荨麻疹。
风团一般成批出现,24小时内可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是出现眼睑、口唇肿胀时,消退会比较慢。
大部分急性荨麻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系过敏所致,过敏原因很复杂,常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
1.食物:高蛋白的食物,如鱼(鳕鱼)、虾、蟹、核桃、牛奶等。
2.吸入物:以尘(粉)螨阳性率最高,依次为屋尘、真菌孢子、动物皮屑、羽毛、挥发性化学品等。
3.药物:如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疫苗、维生素B1等。
4.感染细菌(牙齿槽脓疡、扁桃体发炎、化脓性乳腺炎、幽门螺杆菌胃病)、真菌(白念珠菌、癣菌病)、病毒(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寄生虫(蛔虫、血吸虫、疟原虫)。
5.精神因素:情绪波动、抑郁、精神紧张。
6.内分泌:甲亢、糖尿病、白血病、淋巴瘤。
7.物理化学因素:日光、摩擦、压力、机械刺激、冷热、某些化学物质进入机体。
8.其他胃运动功能存在一定障碍者。
具体原因要结合病史和检查,但仍有部分慢性荨麻疹无法明确病因。
治疗:原因明确者可以病因治疗,主要是祛除有害因素的接触,若为食物引起者避免进食,若为吸入引起者避免吸入,改变环境。若为药物引起者避免再次服用该药或类似成分的药物,若有合并感染则抗感染治疗。对无法避免接触的过敏源,可考虑特异性脱敏疗法(适用于过敏原明确者)。
然而,生活中往往难以发现明确病因,常对症治疗:
首选抗组胺药物治疗:
H1受体拮抗剂:依巴斯汀、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等。
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片、法莫替片、雷尼替丁。
非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安络血、潘生丁等。
另外,各位街坊比较关心的问题:要不要忌口?如果不是食物引起的,不用忌口。如果与食物有关,则需要忌口相应的食物。
供稿:皮肤诊疗中心区敏仪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