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张氏以其世代居住的连城山而冠名。其址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依山傍水。
01
坐落在菜籽湖畔,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官山村,是连城张氏发祥地,历史上有:张孔纲、张孔纪,张孔印,张敏求、张尹、张兰等历史文化名人和风流人物。
乾隆时期勅赠文林、承德郎,邑庠生出身的张自拔、字公达,号严溪,是连城张氏九世祖,他去世后,因孙子、曾孙皆进士,受清道光皇帝追赠奉政大夫,他享有独立的如宗祠一样的“享堂”供子孙祭祀),严溪公长子,名孔纲号松斋,以孝道立世,乾隆十一年皇封孝子,领银建孝子牌坊于连城华涧祖居宅前,永垂不朽。
桐城道光续修志对他是这样记载:
“张孔纲,字克维,号松斋。少肄业国子监,为徐大司成元文所激赏①。尝随其父暮行山中,有虎突至,纲恐伤父,以身先当之,虎窜去。母病笃,访医不遇,号泣路侧,遇异人指示一草曰:『服此立愈。』问之则丁姓也,言讫不见。归以疗母,疾果如其言。至今,人名其草,为『丁公藤』云。
乾隆丙寅年,勅旌孝子。著有《善报录》风劝②乡里,人多化③之。卒年九十。叔子均,字继皋,号豹峰。年十二入家塾④,其师严,每键户⑤,不令出。一日从墙下贯中逸去,时雷雨晦暝⑥,家人徬徨,莫知所之。日暮至,盖闻母病,从医肆中携药饵归。尝除夕有盗匿室中,家人执之,均见而泫然⑦,予以酒食赠。贸易资劝⑧,戒遣去。其人卒改行为善类。纯笃之行,绰有父风。”
严溪公次子张孔纪,号赤崖,清监生,授州同知,以富可敌国,德满人间,青史留名,枞阳县志页,对他的历史功绩的记载。
桐城道光续修志对他是这样记载:“张孔纪,字克修。国子监生。考授州同。幼失母语,及辄陨涕,事继母如所生。性谦约,见义勇为。增修连城湖堤,伐石和沙,路以益固。于焦岭沿山沟、羹脍塞,诸孔道中,创石亭十余所。又于乌金渡,小缸窑诸通津①,施舟渡以利往来。周恤三党②。或助之金,以买祭产。或资之读,以掇科名。卒年九十”。!
他同时在连城、戴冲、官山建有龙、虎、金、戴、玉五个庄园。严溪公三子张孔印,郡贡生,候选教谕。其长子张渡,(枞阳县志有记载)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历任陕西平凉府华亭、庄浪、平蕃、西宁等县知县,后署理狄道州知州。
三子张楫声口不凡,贡生,历任浙江省温州府通判,山东高塘州、云南建水州知州。长孙张兰,中书科中书,历任江西吉安府莲花厅同知,丙子科乡试内监试,广西桂林府军盐厅同知,兼管保桂局,摄理全州知州。署柳州府知府,兼理通判事。其三代故事在当地成为美谈。
张孔纪公所建的五座庄园之一“戴庄”堂心
文革中被毁孝子牌坊的残石件(孝字残石犹存)
02
张燕卿,连城张氏十八世“良”字辈,民国时期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教育家,实业家。学生时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请愿。抗战初期,随安徽省财政厅长章乃器赴立煌县(今六安),投身抗日,从事整顿安徽财政工作。
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反对国民党内战,拒任桐城县“戡乱委员会”委员,主张和平建国,毅然辞去职务,回原籍枞阳,创办四毅中学(即今枞阳中学)寄希望于教育建国,培养青年一代。他任四毅中学校长(年—年)的同时,又兼任桐城师范校长。在主持两校繁忙之际,常跋涉于桐城、枞阳之间,备尝艰苦,为现在桐城师范和枞阳中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广泛接触进步人士,为争取和平解放枞阳,不顾个人安危,承担中国农工党联络工作。四毅中学一时成为各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在桐南活动的联络中心。
为解决教学经费以及让穷苦民众也能享受同等教育,创办“人和油坊”(即枞阳红旗油厂前身)民族实业,以实现实业救国抱负和梦想。在办学的同时,还热心于民众公益工作。他积极倡议复修被日寇炸毁的白鹤书院和黄金桥。解放前夕每年寒冬腊月在枞阳上码头施粥于饥民。
枞阳中学赋节选
03
官山村有狮子山、鲶鱼地、美女鲜花地、北麓山的各种传说,丰富了当时讯息不发达时期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相传,刘伯温对北麓山赞曰:“人人说北麓山差(没风景),北麓山上有三枝花(三块风水宝地)。哪姓葬到吉祥地,子子代代出探花。”
正因为有这个传说,北麓山山麓葬满了坟茔,都想碰碰运气,能否葬到山上的一枝花上。山顶有一块风水宝地,叫”天鹅孵蛋”,传说要葬到此地,要出帝王。这样难得的吉地,按理说,应该有很多人抢破头把祖先葬下,可是至今还无人问鼎,原因是怕招来灭族之祸,再加上山高路陡,棺材也抬不上去,所以只留个传说代代相传。
北麓山还有一块风水宝地,叫“乌鸦展翅”。葬有宏实中学创办人李光炯先生的祖墓,枞阳中学创办人第一任校长张燕卿先贤也长眠于此。
官山村有枞阳道教圣地“黄公山”,山上有仙人洞、照妖镜等名胜。黄公山脚有一风水宝地,叫“蜈蚣地”。明朝万历年间连城张氏三世祖子昭公
和锡类堂张氏三世张道荣公皆葬于此吉地。连城三世祖子昭公与张道荣公,是外孙与外公的关系,同列张氏三世祖,这里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连城张氏一世祖名叫继祖,原本梅氏,明初从婺源避难到桐城县的南乡戴家冲(就是现在,因野紫云英花盛开,而闻名全国的岱冲湖畔)安了家。
二世祖名琳,原名长受,字宜之。娶戴冲太学生张道荣公之女,生五子。长子:子颜、次子:子容、三子:子宗,四子:子昭,五子:子澄。只有子容,子昭两子瓜瓞绵绵。从五子开始不姓梅,开始与戴冲锡类堂张氏“朋姓”张。这就是“连城张”的来历。
从三世祖开始,连城张氏与戴冲锡类堂与张氏联坟墓,共祠堂,叙辈分,俨然同一个宗室了。连城张俗称梅股,张氏三兄弟分别为戴冲股、官桥股、双河股,合称张氏四大股。
外孙与外公同列三世祖,但是在派字辈分上,相差两世。如连城张“复”字辈是十九世,戴冲、官桥、双河三股“复”字辈是二十一世。现在连城张氏七百年了,正进行八修宗谱。
要分清哪些房下子孙是姑娘张,哪些房下是外婆家张,只要问清字辈,和世系,就一清二楚了。这都是我们祖宗在七百年前的智慧安排,可称上是和谐社会的开山鼻祖。
04
官山传奇故事多,最多的莫过于连城张氏三世祖的坟墓传说最多。
传说之一,连城张氏在历史上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人丁兴旺,瓜瓞绵绵,进士及第,人才辈出,皆由此坟发祥。老桐城、枞阳县志记载连城名人有:张期僎、张期凤、张尹、张兰、张赟、张楫、张鹄、张孔纲、张孔纪、张敏求、张水容等等先贤名流,是教化一方的楷模。
传说之二,据连城张氏族谱记载,官山山产田地是从叶姓人家买来,立据交易完毕,开荒垦地,百亩良田,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多年后,军户叶氏后人成为当时的“军阀”,持枪毁约,要张氏再加银子,官司打了数十年,在县、府多次调解下,张家又加了一倍银两,才定为铁案,不准叶家再毁约加价。现在官山山青水秀,怡人居住,想起连城张氏先祖创业不易啊!
传说之三,连城张氏三世祖坟有长了两棵榆树,有大碗口粗。风水先生说,那是蜈蚣两根须,碰不得。民国时期,当地有一位老农,想锯一棵榆树回家做农具的“耖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来锯树锯了几锯,他觉得不对劲,就用灯笼照着看锯口,不看则已,一看惊魂!锯口出来的不是锯末,而是鲜血!
见到此景,逃回家中一病不起,临死前,他对家人说出在张氏坟前锯榆树的经过,并嘱咐家里亲人,不要再去碰那两棵榆树,那是蜈蚣须子。
传说之四,连城张氏三世祖墓解放后就没有人去上坟扫墓,遗忘在万木丛中。年连城张氏八修宗谱主倡者之一、安庆东郊新洲乡文孝父子,按家谱记载的地方,经过多方不懈地寻找,时隔七十多年后的祖坟,只有一块石碑矗立在荒草丛中,字迹清楚地告诉人们,这里是连城张氏三世祖的坟茔,呈现在子孙后代面前的祖墓已是破败不堪,年连城张宗亲会决定对祖坟重修。
开工期间,引来当地百姓来参观,众人赞誉说:“不愧是一算连城张’的称号,明朝的祖墓传承有序,现在又大修,真是大户人家风范,孝道传承的楷模!”
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位老者指着那块旧石碑,啧啧称奇地说:“太神奇了!那块旧石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两头黄牛打角(争斗),把一个碑角打断了,是我把它捡起放回原处,现在又长粘上了!”说着,他用手指着还依稀可见一条痕印说,“就是从这里断的。”大家对老人的善举,表示感谢。心里却说,此祖坟故事多,不在乎又多了一个故事,谁也不把此事放在心上。
传说之五,这是我亲历的故事。年祖墓大修后,冬至举行祭祖大典,因子孙繁多,烟花爆竹不计其数。读罢祭文,就开始放烟花,所有的烟花都点上了火。主持修墓为首的老者起达宗亲突然想起一件事,叫负责放烟花的人,留一个烟花到戴冲三世祖坟前放,因为我们连城三世祖子昭公是戴冲三世祖的外孙,每年做清明冬至都要到外公坟前祭拜。负责放烟花的人说:“你们说迟了,全部都放完了,只剩下一个坏的,点了几次都点不着。”
大家也很无奈地说:“就把那个放不响的,拿到外公坟前试下”,于是,两人把没有放响的烟花抬到道荣公坟前,没想到一点就着,响彻云霄!大家都啧啧称奇,这是祖宗在冥冥之中的巧妙安排。此时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说:“过去对三世祖坟的各种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今天我们就亲历了放烟花的传奇,又给三世祖的坟墓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精华推荐?
一年三节
菜籽湖畔故事多
儿时的玩具
民间传说:朱元璋奇闻趣事
刘大櫆故居及出生地考证
枞阳民间故事:抢亲与改嫁
手艺人逸闻趣事
枞阳民间故事三则
民间故事:连城山麓百门楼的传说
民间八拜之交的故事
民间故事拾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