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干燥果皮。我国南北都有栽培,以江苏、河南等地较多。具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
古籍中的石榴皮
1、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2、治牛皮癣: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2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3、治冻疮久烂不愈: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本草汇言》)
4、治久痢不瘥:陈石榴焙干,为细末,米汤调下三、四钱。(《普济方》神授散)
5、治妊身暴下不止,腹痛:安石榴皮二两,当归三两,阿胶二两(炙),熟艾如鸡子大二枚。上四物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产经方》石榴皮汤)
6、治粪前有血,令人面黄:酢石榴皮,炙研末,每服二钱,用茄子枝煎汤服。(《千金方》)
7、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8、治诸虫心痛不可忍,多吐酸水:酸石榴皮一两(锉),桃符二两(锉),胡粉一两,酒二合,槟榔末二钱。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前二味至一盏,去滓,下胡粉、槟榔、酒,更煎一沸,稍热,分为三服。(《圣惠方》石榴皮散)
9、驱绦虫、蛔虫:石榴皮、槟榔各等分,研细末,每次服二钱(小儿酌减),每日二次,连服二天。(《山东中草药手册》)
10、治丁肿恶毒:以针刺四畔,榴皮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方》)
11、治牛皮癣:㈠石榴皮蘸极细的明矾粉搓患处,初搓时微痛。(《山东中草药手册,)㈡石榴皮(炒炭),研细末一份,麻油三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二次。(《全展选编·皮肤科》)
12、预防稻田皮炎:石榴皮二两,五倍子二两,地榆(炒黑)二两,明矾五两。取清水五斤,将前三味药放入水内煎沸后,再煎10分钟,然后加入明矾,用木棒不断搅拌,至明矾全部溶于水中,再煎至剩下药液3斤左右,去渣冷却备用。用时须在下水前将手、脚在药液中浸泡一下;也可用棉花球蘸涂。待药液干后入水工作。每次出水休息,必须如前浸涂后再下水工作。(《上海中医药杂志》(6):,)
13、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医学正宗》)
14、治汤火烫伤:石榴果皮适量。研末,麻油调搽患处。(《贵州草药》)
饮片
石榴皮除去杂质,洗净,切块,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有多数疣状突起,有时可见简状宿夢及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小凹坑及隔瓤残迹。切面黄色或鲜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5.0%。②
(总灰分)同药材。
石榴皮炭取净石榴皮块,照炒炭法(通则)炒至表面黑黄色、内部棕褐色。本品形如石榴皮丝或块,表面黑黄色,内部棕褐色。显
酸、涩,温。归大肠经。
3~9g。
置阴凉干燥处。
回复关键字获取往期文章:
一枝黄花
丁公藤
丁香
人工牛黄
人参
八角茴香
人参叶
儿茶
九里香
九香虫
刀豆
三七
三白草
三棱
三颗针
干姜
炮姜
干漆
土木香
土贝母
土荆皮
土茯苓
土鳖虫
大叶紫珠
大血藤
大豆黄卷
大皂角
大青叶
大青盐
大枣
大黄
大蒜
大蓟
大蓟炭
大腹皮
山麦冬
山豆根
山茱萸
山药
山柰
山香圆叶
山银花
山楂
山楂叶
山慈菇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金子
川木香
传射干
广枣
广金钱草
广藿香
女贞子
小叶莲
小驳骨
小茴香
小通草
小蓟
飞扬草
马齿笕
马勃
马钱子
马兜铃
马鞭草
王不留行
天山雪莲
天仙子
天仙藤
天冬
天花粉
天竺黄
天南星
天麻
天然冰片
云芝
木瓜
木芙蓉叶
木香
木贼
木通
木棉花
木蝴蝶
木憋子
五加皮
五味子
太子参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松
瓦楞子
牛黄
牛蒡子
牛膝
毛诃子
升麻
片姜黄
化橘红
月季花
丹参
乌药
乌梢蛇
乌梅
灭麻仁
巴豆
巴豆霜
巴戟天
水飞蓟
水牛角
水蛭玉竹
甘松
甘草
炙甘草
甘遂
艾片
艾叶
石韦
石吊兰
石决明
石菖蒲
石斛
石榴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