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累及器官和发生频率的有毒中药不良反应

重要小贴士

中药大品种联盟近期正在征集专家库成员,我们殷切欢迎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愿意为中药大品种培育、为中药产业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加入中药大品种联盟。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中的通知,或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作者:王懿,孙蓉

⊙编辑:小余

药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毒就是药,中药毒性即是中药偏性,有毒中药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成分复杂、作用多样、配伍用药为显著特点,在临床上发挥独特的疗效而被历代医家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是几千年来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本健康手段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系种族健康繁衍的智慧结晶。近年来,随着有毒中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

药品不良反应(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ADR属于药物安全性这一基本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临床疾病治疗中不可规避的现象。因此,掌握有毒中药ADR的发生频率,才能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之下,更加合理有效的将有毒中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因此,本文将按照中药类别对药典记载的83味有毒中药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这些药物提供文献数据支持。

1各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

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按照人体的主要系统来分表现形式如下。

1.1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口唇、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烦躁不安,牙关紧闭,抽搐,惊厥,语言不清或障碍,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

1.2循环系统

症状与体征:心悸、征忡、胸闷、发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过慢、传导阻滞、心音低钝减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

1.3血液系统

症状与体征: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DIC,过敏性紫瘫,再障,甚至死亡。

1.4呼吸系统

症状与体征: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紫给、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1.5消化系统

症状与体征:口干口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暖气流涎、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黑便、黄疽、肝区疼痛、肝肿大、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1.6泌尿系统

症状与体征:尿量减少,甚至尿闭或尿频量多、腰痛、肾区叩击痛、浮肿、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痛、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实验室检查,尿中红细胞、尿蛋白、管型,氮质血症或有代谢性酸中毒。

1.7生殖系统

症状与体征:男性主要为阳痿、阳强、早泄、性交不射精等,女性主要为闭经、月经稀少、功血、不孕不育以及流产等。

1.8皮肤及附件

症状与体征:瘙痒,斑疹、丘疹,水疱、脓疱,溃疡,鳞屑,风团、结节,常见的有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血管性水肿等。

2基于中药种类分析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频率

把握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对于临床应用有毒中药治疗疾病的早期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中药的种类对有毒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分析如下。

2.1解表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细辛和苍耳子两味药。细辛的常见不良反应报道有头痛、呕吐、出汗、烦躁不安、面赤、呼吸急促、脉数等,涉及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苍耳子不良反应多为急性发作,多脏器、系统都会出现不良反应,除了以上系统外,还涉及到泌尿系统,出现蛋白尿,甚至少尿、无尿,部分患者有见尿素氮升高。因此,解表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神经、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

2.2清热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11味中药材,分别为:北豆根、山豆根、草乌叶、臭灵丹草、翼首草、紫萁贯众、苦木、绵马贯众、三颗针、鸦胆子、重楼。其ADR涉及到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及附件;按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消化系统为最常见,占总发生率的27%;其次是神经系统,占总发生率的21%;依次递减还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附件、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其中,绵马贯众,严重时导致患者肝坏死,中枢麻痹而导致昏迷,或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山豆根,出现锥体外系损害并伴有意识障碍及锥体束征;重楼,患者脸部会出现轻度的瘙痒,鼻腔瘙痒、流清鼻涕,继而面部麻木,伴有水肿等症状(图1)。

图1清热类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示意图

2.3泻下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9味中药材,分别为:巴豆、巴豆霜,蓖麻子,甘遂,红大戟,京大戟,千金子,牵牛子,商陆,芫花。其ADR涉及到神经、循环、血液、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按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消化系统为最常见,占总发生率的28%;其次是神经系统,占总发生率的25%,依次递减还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及附件(图2)。

图2泻下类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示意图

2.4祛风湿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13味中药材,分别为:地枫皮、雷公藤、丁公藤、金钱白花蛇、制草乌、两面针、小叶莲、蕲蛇、两头尖、闹羊花、马钱子、香加皮、土荆皮。其ADR涉及到神经、循环、血液、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按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神经系统为最常见,占总发生率的24%;其次是循环和消化系统,均各占总发生率的19%,依次递减还累及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及附件、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具体各个系统发生频率见图3。

图3祛风湿类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示意图

2.5利水渗湿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金铁锁、狼毒和泽漆三味中药,ADR主要涉及到神经、消化、循环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按发生频率高低分析,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的ADR较为常见,而循环系统的ADR时有发生,比如心悸,心律不齐、四肢厥冷等症状。

2.6温里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5味中药材,分别为:草乌、川乌、制川乌、附子、吴茱萸。其ADR涉及到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按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神经和呼吸系统为最常见,均各占总发生率的25%;其次是循环和消化系统,均各占总发生率的20%,泌尿系统发生频率最低。

2.7理气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川楝子和九里香两味中药,据相关研究,九里香未见有ADR的报道,川楝子这位中药出现了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ADR。胃肠道刺激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可发生急性中毒性肝炎。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神昏、嗜睡、烦躁,甚至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2.8理血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5味中药材,分别为:艾叶、红娘虫、青娘子、水蛭、土鳖虫。其ADR涉及到神经、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按发生频率高低分析: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最为为常见,均各占总发生率的27%;其次是神经系统,占总发生率的26%;再次是泌尿系统,占总发生率的13%;呼吸系统较为少见,仅占总发生率的13%。

2.9活血化瘀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干漆和急性子两味中药,它们的ADR主要涉及到消化系统,干漆会出现泌尿系统的中毒性肾病和皮肤的疾病。

2.10补益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蛇床子和仙茅两味中药,其ADR主要涉及到神经、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两者均有头晕、心悸、出汗、口舌发麻、四肢厥冷、麻木、舌肿胀、烦躁继而昏迷等症状。

2.11化痰止咳平喘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10味中药,分别为:白果、白附子、半夏、大皂角、华山参、苦杏仁、天南星、洋金花、猪牙皂、天仙子。其ADR主要涉及到神经、循环、血液、呼吸、消化和皮肤及附件;按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神经系统为最常见,占总发生率的25%;其次是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均各占总发生率的21%,依次递减还累及皮肤及附件和血液系统。具体各个系统发生频率见图4。

图4化痰止咳平喘类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示意图

2.12平肝息风类

该类有毒中药有蒺藜、全蝎、蜈蚣三味中药。蒺藜的ADR上未见报道,全蝎和蜈蚣的ADR主要涉及到神经、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

2.13安神类

该类有毒中药只有朱砂,ADR主要涉及到神经、循环、血液和呼吸系统;其不良反应多是由硫化汞引起,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相结合,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使用朱砂而造成汞蓄积导致肾功能损害。

2.14催吐类

该类有毒中药有常山和瓜蒂两味中药,其ADR主要涉及到神经、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发生频率较高的为循环和消化系统。

2.15杀虫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鹤虱、苦楝皮、南鹤虱三味中药材,其ADR主要涉及到神经、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其中,神经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

2.16外用药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7味中药,分别为:斑蝥、蟾酥、红粉、轻粉、硫磺、木鳖子和雄黄。其ADR涉及到神经、循环、血液、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按发生频率高低依次为:神经系统,占总发生率的23%,其次是消化系统,占总发生率的22%,依次递减还累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皮肤及附件、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图5)。

图5外用药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示意图

2.17收涩类

该类有毒中药包括藤子和罂粟壳两味中药,其ADR涉及到神经、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其中,吗啡是罂粟壳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成瘾,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等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因此,该类药临床上以呼吸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主。

3基于累及系统总结不良反应发生频率

有毒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疾病治疗中常见又不可避免的现象,严重不良反应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不良反应程度的大小与药物的毒性大小,用药剂量大小有关。同时,通过以上对各类有毒中药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总结与分析,按发生频率高低分析依次为:神经系统为最常见,占总发生率的23.6%,其次是消化系统,占送发生率的23.3%,依次递减还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附件、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图6)。

图6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示意图

4讨论

通过对上述不同中药类别的83味有毒中药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报道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出:有毒中药的不良反应不是无章可循,常累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主要症状和体征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眩晕、头痛、抽搐、惊厥、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

有毒中药以其“药效竣猛”而在治疗沉阖顽疾方面更显神威,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均重视有毒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的三大药品基本属性一直是作为为患者排除病痛的关键。中医上“以毒为能”,是对有毒中药使用方法重要性的阐述,如若能恰当使用,多能取效于顽病痼疾,成为中医临床治病攻邪的良药;反之,则祸见于须臾之间。因此,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该通过准确的辨证论治,并结合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成果,合理使用有毒中药,才能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独特的疗效,规避由于药物的“偏性”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同时,从有毒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出发,密切







































鍖椾含涓撲笟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舵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j/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