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院长:崔树森教授
春秋七秩,耕耘不辍,坚守仁心良术;芳华三院,弦歌传颂,播撒大医情怀。建院七十余年来,吉医院(医院)始终以服务人民健康、培育学生成才、推动医学进步为初心使命,大力弘扬践行白求恩精神,成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青蓝相继,桃李芬芳,一批批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涵蕴着雄厚的积淀、传承着高洁的风骨、淬炼着过硬的本领,砥砺着坚实的步伐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学院概况
吉医院(医院)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所属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属(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医院,是吉林省康复医学会法人单位。曾获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素来享有吉林省外科医师摇篮的美誉。近年来,连续两年获得吉林省医疗机构评价考核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得先进单位称号。
经过70余年的传承积淀和建设发展,医院现已形成中心院区、新民院区、南湖院区、北湖院区“四位一体”的格局。现有编制床位张,总占地面积37.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6万平方米。配置了世界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骨科机器人、Skyra3.0T核磁、第三代双源CT、PET/CT、速锋刀、全自动生化流水线等先进诊疗设备千余台(套)。设有门诊诊室间,手术室67间,其中数字一体化手术室3间。
吉林大学医院中心院区、新民院区、北湖院区、南湖院区“四位一体”格局
发展历程
学院历史底蕴悠久,白医情怀烽火传承。医院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成立于年11月,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医科大学外科学院”;先后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吉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时期;年7月,医院主体迁入位于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址。新医院是由吉林省政府和长春市政府拨地、国家卫健委投资基建、日本政府无偿援助价值26亿日元先进设备而共同兴建的,为纪念中日两国人民及政府间的友谊,医院被命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医院);年6月,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医院易名为“吉林大学医院”;年,医院命名为“吉医院”。
教学条件
学院教学条件一流,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拥有独立的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大楼。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同声传译阶梯教室、演播室等设施。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国家首批和吉林大学唯一的“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吉林省首家“省级临床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吉林省医学模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吉林省微创外科师资培训中心”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中心面积㎡,拥有现代化实训管理系统,集教学、培训、科研、考核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科学研究中心面积㎡,拥有“科研服务-转化研究-临床检测-精准治疗”4大功能服务体系,是集教学、科研、临床检验、细胞治疗于一体的开放性研究基地,是东北地区设备条件先进、实验室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的综合临床研究实验基地;图书馆收藏余册医学书籍和期刊,可同时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现代化学术报告厅3个,可同时容纳余人,总面积㎡,学院拥有多媒体自习室43间;室内体育馆1个,可同时为学生提供篮球、台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学院拥有远程教学平台、高清手术转播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等教学信息系统,开设《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实践技能学》2门网络课程。
医院科教大楼、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医院)
医院学术报告厅(新年音乐会)、科教大楼大厅(医学生入学誓言宣誓)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七秩春秋医教同行。医院医院—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副高级职称人;拥有具有招生资格博士研究生导师5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拥有国家级人才6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宝钢优秀教师2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师”7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新秀1人、吉林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主委1人、常委7人,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3人、专委会副主委2人、常委12人,中华护理学会副主委1人,吉林省医学会主委15人,省医师协会主委21人,省护理学会主委7人;吉林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1人,吉林省老年学学会养老助老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1人。
双聘院士—顾晓松教授
双聘院士—陈孝平教授
吉林大学医院名师风采
教学成果
学院教学成果丰厚,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20部,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7项,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6项,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28项,吉林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34项。
学院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师教学水医院。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省级说课大赛一等奖1人,省级首届智慧课堂二等奖3人,校级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含双语)一等奖10人、二等奖12人;青年教师获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首届教学查房示范奖。
学院是代表吉林大学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医院,在首届竞赛中获全国第二名,在第三届和第五届竞赛中获二等奖和东北赛区一等奖;学院学生是参加全国、吉林省和吉林大学互联网+创新创医院,获全国大赛铜奖1项,吉林省金奖2项,吉林省银奖2项,吉林大学金奖4项,此外,学生获全国首届明日良医杯“智能模拟”竞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来华留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二等奖,“5+3一体化”学生获吉林省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首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第二名
第四届全国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人才培养学院重视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引领示范。经过十年来的努力与拼搏,在历次国家教学评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等重大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及各类赛事、“白求恩精神”育人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品牌,在吉林大学医学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率先创建“5+3一体化”临床医学教改试点班。学院获白求恩医学部重大教改项目,自年开始承办五届培养余名学生。试点班是落实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坚持小班教学,回归精英教育,保证最优教育资源用于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整个教育过程突出“四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床旁实践相结合、与多元教学模式相结合、与人文教育职业素养相结合、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四个强化”(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团队建设、强化师生互动、强化学科融合);承诺“四个保证”(保证正高职以上教师担任主讲、保证部分教师脱产教学、保证教学方法改革、保证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床边教学、多学科参与教学等方面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年受到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的肯定。
构建了“系统性、层次性和标准化”为特色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开展早期接触临床、课间实习、临床技能培训、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从年开始探索临床医学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年构建以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年构建了“三位一体”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此改革获吉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目前,依托学院“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的优势资源,形成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七个一体化”,即模拟课程“一体化”、临床技能培训“一体化”、培训内容、模式、标准“一体化”、教学管理体制“一体化”、教学团队准入、培养、激励“一体化”、教学改革与研究“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一体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取得“六个第一”(教学成果获奖总数和级别列医学部第一;参加全国和吉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获奖总数医学部第一;-吉林大学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评估结果医学部排名第一;连续荣获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名次总数第一;国家级教学项目立项总数和级别医学部第一;全国医学教育会议上做专题教学改革报告医学部第一)和“六个首次”(首次创建“5+3一体化”教改试点班;首批入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首次获批教育部虚拟仿真项目;首次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5项的历史性突破;首次参加吉林省住培教师教学查房大赛获得第一名)。
院系合一新体制下的培养模式改革新构想。实施"一制四化",进一步彰显学院特色。“一制”(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和思政导师,体现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的统一),“四化”(小班化:采取小班或小组教学,继续开办临床医学改革试点班;个性化:根据学生需求,采取量身定制;教学模式多元化: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推行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情境化学习等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全程化:大幅度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并将临床技能学等前移、毕业实践环节与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建校80多年来,培养了四万余名白求恩式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他们已成为国内高等医学领域中坚力量,其中,以郎景和、陈香美、赵玉沛、田志刚、赫捷、李校堃院士等为我校的杰出校友代表。
国际交流
学院聚焦国际前沿,瞄准学术发展方向。多年来,与美国埃默里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英国阿斯顿大学医学院、医院、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医院、日本北里大学病院、日本国际医疗研究中心等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医务骨干及优秀学生赴国外研修学习。近年学院选派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研究生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国际知名医学院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学院教师、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系列活动
学科地位
学院学科资源丰富,科研实力稳步提升。医院设有53个临床、医技科室,神经病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单位,手外科、泌尿外科、医学影像科、风湿免疫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原卫生部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吉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8个,吉林省卫生计生委重点专科6个,吉林省卫生厅治疗中心3个,诊疗中心2个,吉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个,吉林省研究所6个,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12个,吉林大学诊疗中心4个,研究中心1个。医院主办的《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院年发表SCI论文篇,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立项项,获省科学技术奖3项、科技专利成果23项;聘任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人,医院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称号3人;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人,吉林省优秀外国专家1人。
医疗水平
学院医疗特色显著,传统现代有机整合。学院建院以来是一医院,历史上成功完成的国内首例肝极量切除术,国内第3例完全离断前臂再植手术,吉林省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世界第23例十指完全离断伤再植手术等均具有开创意义和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技术,成功完成国内首例主动脉瓣窦瘤破裂封堵术、食管癌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气管恶性肿瘤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solitare支架冠脉内拉栓术、ECMO支持下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成功完成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例脑积水脑室—胸骨分流术,东北地区首例脊柱微创MIS-TLIF手术,双髋双膝四关节同期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医院通过全国首批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卒中中心认证,其中胸痛中心已经建设成为省内唯一一家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全国仅22家),卒中中心评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成为全国首批介入神经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东北唯一一家,全国仅5家)。同时,全国第一家甲状腺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唯一一家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监测培训基地,全国首批神经外科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普通外科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吉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皮肤医疗美容示范基地,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旗舰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介入超声培训基地、乳房疾病临床培训基地、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全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示范基地,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全国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一批“国字号”医院,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第一批肿瘤(消化系统)医院,确立了外科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诊疗、微创治疗、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康复诊疗和健康管理在省内乃至国内的优势地位。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我院用于临床
专业(类)介绍
临床医学专业(“5+3”)
专业简介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是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举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高素质医学人才。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号)文件精神,从年起,不再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该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我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此阶段学生通过国家及学校的相关考试,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国家执业医师证书及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方可具备从事医疗工作的资格。
培养目标
加强医教协同,实施本科与“住培”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培养。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
修业年限
本科五年、硕士三年
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硕士
专业特点
本专业是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的转型,原临床医学七年制培养模式、机制和特色在本专业仍得到部分保留和体现。专业基础教育阶段,施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育;临床阶段实行小班制教学,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5年本科培养阶段合格者,进入3年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阶段。
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学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医院为主的省、市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和医学教学等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医学教育办学的主体专业。80年来,始终坚持以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为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医院(医院)建院70年来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本专业整个办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年获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年4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在校第五学年部分学习优秀学生可通过免试推荐研究生。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并达到有关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高尚医德医风、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白求恩式的优秀医学人才,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医疗、预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修业年限
五年
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专业特色
临床医学专业首批获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列入首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省特色高水平专业;年4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八十年来,一直坚持“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办学方向,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白求恩式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学、预防医学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须经过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管理等工作。
-END-
执行编辑
王一然
责任编辑
高畅
内容来源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
出品单位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