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肢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黄芩一两(苦寒)芍药二两(酸平)鸡子黄二枚(甘温)阿胶三两(甘温)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茯苓三两(甘平)人参二两(甘温)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干姜一两(辛热)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桂枝(去皮,辛热)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自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干姜一两(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咸寒)猪胆汁一合(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芍药三两(酸平)生姜三两(切,辛温)白术二两(甘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柴胡(苦寒)芍药(酸微寒)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

《伤寒论》伤寒例

《伤寒论》伤寒例

《伤寒论》平脉法

《伤寒论》平脉法

《伤寒论》辩脉法

《伤寒论》辩脉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路路通(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路路通(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秦艽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田七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嘴上起泡是什么原因★★

补脾健脾食物大全★★

从头发看健康出现五种变化说明出问题了

脚部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疾病先兆

7种活血化瘀食物让你从内到外的美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古代名医与药名的来源★★

中药治疗手足干燥、脱皮★

麻黄的妙用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之麻黄利尿

神经性耳聋(2)

小儿癫痫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百病生于过用!“五劳”你占了“几劳”?★★★★★

九个错误日常急救常识,你中招了吗?

五脏常见虚劳症(阴、阳、气、血)的调理法

温阳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动植物皮有何药用?

冬季进补有禁忌,火锅、食疗宜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中药消除口味异常★★★★★

年12月文章汇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古代的“口香糖”——丁香★★

进补的学问——蓄水塘的故事

由成都人怕麻黄想到的

用药传奇---水蛭善治男性萎★★

落枕痛难忍,外治有妙方

两篇有关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妙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思维的根本特征:属土★★

冬季对你冻手冻脚6招让你温暖过冬

中医为啥不分科★★

一个民间中医的学医之路(难得的经验)★★

民间中医也有“独门绝学”,多项中医技术和手法濒临失传★★

神经性耳聋(1)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中药炮制知识

中医传统治法

中药学知识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

中医宝典 zhongyidaxue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荣获2017年度安全管理优秀奖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j/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