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汇总

1、拔罐治疗类风湿

(1)取穴:肩髁、曲池、外关、合谷、风市、血海、阳陵泉、足三里、绝骨。

(2)方法:采用针药罐。先针刺得气后,将竹药罐(用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钩藤、羌活、独活、艾叶各20克,防风、威灵仙、木瓜、牛膝、当归、川芎、没药、乳香、红花、附子、甘草、忍冬藤各15克装入布袋蒸后加水煮后的竹罐)吸罩于针上,15分钟后起去针罐。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

2、刮痧治疗类风湿

(1)取穴:疼痛关节等。主要刮治疼痛关节部位。局部刮治可增强关节的,促进病邪向外排出,起到有效治疗作用。行痹加刮血海,意在血行风自灭;痛痹加刮关元,以振奋阳气;着痹加刮足三里,旨在健脾祛湿;热痹加刮大椎、曲池穴,增强退热之功。

(2)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在疼痛关节涂以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至局部出现潮红或痧痕为好。继则根据其属行痹、痛痹等,配刮上述穴位。每3?5日刮治1次,7次为1个疗程。刮治间隔期间,或不耐刮法者,可使用拍痧法。此外,挑痧法对本病也有较好疗效,可适当选用。平时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关节部位保暖。

3、艾灸治疗类风湿

方法一:针对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症见,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舌苔白,脉弦紧。

(1)取穴:大宗、肩髎、曲池、阳溪、阳谷、阳地、八邪、秩边、膝眼、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解溪、八风、颈夹脊(1?7)、上关、脾俞、肾俞、至阳、筋缩。

(2)灸法:①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搏、皮肤病。②艾炷灸。在穴位涂上大蒜汁,以黏住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燃烧加快,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③艾炷隔蒜灸。在穴位上放3毫米厚的蒜片,中穿数孔,蒜片上放艾炷灸,每次每穴灸3?10壮,感到皮肤灼痛时即更换艾炷。肿胀关节局部皮肤针刺出血,手指关节肿胀,伸不利时用三棱针在四缝穴刺出黏液。

方法二:针对于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症见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肢体麻木,阴雨加重,关节肿大,口渴,舌红。

(1)取穴:大宗、肩髎、曲池、阳溪、阳谷、阳地、八邪、秩边、膝眼、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解溪、八风、颈夹脊(1?7)、上关、大椎、身柱、曲池。

(2)灸法:①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痹、皮肤病。②艾炷灸。在穴位涂上大蒜汁,以黏住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燃烧加快,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③艾炷隔蒜灸。在穴位上放3毫米厚的蒜片,中穿数孔,蒜片上放艾炷灸,每次每穴灸3?10壮,感到时即更换艾炷。

4、针灸治疗类风湿

(1)取穴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

肘部: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髎、悬钟。

股部:秩边、承扶、阳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足三里、商丘。

热痹加大椎、曲池。

上述各部处方,要根据病所的经络循行部位选穴,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使营卫调合,则风寒湿三气无所依附,而痹痛得解。病在皮肤肌肉应当浅刺,病在筋骨应当深刺并留针,以便随证情变化,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法。膈俞、血海有活血、养血之功,以治行痹,取血行风自灭意。至于痛痹久延,阳气衰备,配关元、肾俞,以益火之原,振奋阳气而驱散寒邪。着痹取商丘、足三里,是因水湿停留,必先由中土不运,脾属土,且主四肢,故运脾为治湿之本,以健运脾胃而化湿之意。大椎、曲池有淸热解表之效,故用以治疗热痹。

(2)方法

以患部与循经取穴为主,亦可采用阿是穴。行痹和热痹用毫针泻法刺,并可用梅花针扣刺。痛痹多用艾灸或深刺留针,疼痛剧烈的可用隔姜灸。着痹针灸并用,或兼用温针、梅花针和拔罐法。针灸法可每日或隔日1次,每15次为1疗程。

5、熏蒸治疗类风湿

(1)全身熏蒸疗法:患者可取站立、坐位姿势。将中药放入熏蒸机,加入水,煮沸,产生药物蒸气作用于人体。熏蒸温度维持在40-50度。每次20-40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1个疗程。如果患者只有局部疼痛,也可以单独熏蒸局部,方法一样。采用熏蒸疗法时,最好配置熏蒸木桶或是熏蒸房,网上均有售,价格也比较便宜,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治疗起来也比较舒适,没有痛苦。临床效果很不错。

(2)药物与配方:治疗时仅选一个外用方剂即可。

①干艾叶g,透骨草、益母草各g,麻黄、桂枝各g,蛇床子g,石菖蒲g,通草、大血树各g,荆芥、威灵仙、莪术各g,土牛膝g,生马钱子g。

②青木香、石南藤、鸡血藤、桑寄生各g,爬山虎、透骨草、石菖蒲各g,生草乌g,大茴香、防风、独活、木瓜、豨莶草、海风藤各g。

③紫苏叶、透骨草、伸筋草各g,木通、海桐皮、桑寄生、白芥子各g,威灵仙、生川乌各g,独活、豨莶草、皂角刺各g,牛膝g,桂枝g。

6、中药治疗类风湿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类型的患者,开具不同处方

(1)热痹型:

关节疼痛、局部皮肤发热红肿,遇冷则感舒服,疼痛可游走,涉及多个关节,或发热、口渴、烦躁等,舌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通络、疏风胜湿。

方药用白虎汤: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甘草5克,粳米12克。加桂枝6克,连翘10克,黄柏6克,牡丹皮9克,忍冬藤10克,防己6克,威灵仙10克,桑枝10克,赤苟10克。

(2)旭痹型:

病程长,关节疼痛持久,但不剧烈,关节变形、僵硬、屈伸不利、肌肉萎缩、重者出现显著畸形。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肾怯寒、通经活络。

方药用桂枝汤:桂枝9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陈皮6克,红花9克,生地黄10克,归尾10克,延胡索10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

或补肾祛寒治虺汤:川断15克,补骨脂12克,制附片6克,熟地黄15克,骨碎补12克,淫羊藿12克,桂枝15克,独活10克,赤芍12克,白苟12克,威灵仙12克,麻黄6克,防风10克,伸筋草30克,松节15克,知母12克,苍术10克,川牛膝12克。

(注:以上药方需要在中医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加减后方可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bm/4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