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脱木,通草画

通脱木资料

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来自于五加科,通脱木属,别名通草,天麻子。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幼时密生黄色星状厚绒毛,后毛渐脱落。叶大,集生茎顶叶。花淡黄白色,密生白色星状绒毛,果实球形,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1-2月。

分布广,北自陕西,南至广西、广东,西起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部,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而至福建和台湾。通常生于向阳肥厚的土壤上,有时栽培于庭园中,海拔自数十米至米。

通脱木的茎髓大,质地轻软,颜色洁白,称为“通草”,切成的薄片称为“通草纸”,供精制纸花和小工艺品原料。中药用通草作利尿剂,并有清凉散热功效。

开头

文中的通脱木是在昆明植物园遇见的,我们来看通脱木的用途吧。

通草纸

通草又称通脱木,五加科灌木或小乔木,原产自华南和台湾,是制作宣纸的原材料。将它的树枝茎的中心组织部分取出,可用于制作医药外科敷料和水彩画纸。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通草的功能有很多,其最初的用途是治病,“通草,色白而气寒,味道淡而体轻,故入大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雨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通草植物生于广东、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供应充足,通草纸的价格比普通的白纸便宜,用于水彩画的效果比宣纸等更加精致出彩,当时的画师自然而然地多选择通草纸作为水彩画纸。

据记载,生产通纸,要求通脱木生长3年左右,将主干或树枝顶上生长的部分切下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3厘米,如果直径太小制作出来的纸也就小。

取通脱木最好是采用直径大且相对较直的部分,这样做出来的纸也比较平整均匀,对后期的绘画帮助较大。

通脱木分人工栽培和野生,人工栽培的通脱木枝干笔直,野生的通脱木在小树和灌木丛之间的相对恶劣的环境下生长,为了吸取阳光,树枝生长得弯弯曲曲。

后来人们为了获得笔直的通脱木,把野生的通脱木置于水中浸泡,待软质后,从中插入一根木质榫钉,将其拉直。然后把坚硬的外壳去除,再把中间白色海绵状的树芯部分抽出。

近现代在广州和台湾有少量商家采用机器切割通脱木,大批量生产通纸,这些大批量生产的通纸的质量相对没有手工切割的那么精致、厚度均匀。

通草画

18世纪,中国的瓷器、扇子、漆盘、象牙雕等艺术品在欧洲风尚中占有极其显著的地位。除此之外让外国商人对中国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广州画师笔下的画作。

早在晋代,就有记载用通草制造成花用来做发簪头饰。随后,通草的用处逐渐增加,包括填充枕头、坐垫、包装物料、加厚鞋垫等。

还用到了中医学中作为利尿物,以及用于垫在棺材底部,或者作为儿童玩具物料,用途极为广泛。

通草纸最早被认为是“米纸”(一种用于包装食物的纸,是将米磨成粉,加水成糊浆,蒸熟成薄如纸状,待水蒸发之后制成的),事实上两者并无关系,通草纸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纸”。

在摄影技术还未被发明完善之前,来到中国的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游客都热衷于把通草画作为手信带回国,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传递中国东方风情,从而促进了通草画的发展。

通草画以植物为画纸,以自然矿物为主要颜料。深受西方人的喜爱,以小尺寸为主。其优点在于携带方便,材料廉价,绘制简单。

大张的通草画制作不易,不好保存,且价格比较昂贵。

到了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兴起一种叫“浮世绘”的独特民族艺术画,在日本当地叫作“锦绘”。

在艺术创作上,浮世绘的艺术性优于当时的通草画,沉重打击了通草画的发展,这也是导致通草画没落的原因之一。

且通草纸的材质容易破裂,所以很少有大尺寸的作品留存,加上难以保存,目前国内传世不多,大多作品都在国外私人收藏和博物馆收藏,很有历史研究价值。

结尾

通草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应该还有很多像通草画这样的传统文化在慢慢消失,古人对于植物的开发利用比我们更多,让我们通过一点点捡起植物,来捡起他们吧。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bm/6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