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主动脉腔

年1月9日,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主动脉腔内治疗研讨会在广州举办。此次会议以“协作、交流、提升”为宗旨,联合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主动脉病变的最新学术进展以及简易明了的临床诊疗方法,旨在为促进学科交流,提高临床上相关疾病的检出率、首诊准确率和快速处置能力提供新思路。

会议分为学术讲座和手术演示两部分,对既往病例进行探讨与经验分享,并通过即时的手术转播与沟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帮助与会同道更加直观地理解并吸收相关知识。

一、学术讲座

1月9日下午为学术讲座专场,医院罗建方教授和范瑞新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人,罗建方教授从发展概况,治疗经验及高危患者筛查等方面结合具体的病例对主动脉腔内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罗建方:主动脉夹层诊治经验,单中心15年回顾性分析

罗建方教授提出,国际上虽已有主动脉夹层相关诊疗数据,然而病例多以欧美为主,目前亚洲人群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数据依旧缺乏。随着病例情况的复杂化发展,多学科交流,以不同思路交流和解决主动脉腔内治疗的问题成为治疗临床疾病的必然趋势。

随后,罗主任从主动脉腔内治疗的发展历程、病人来源,发病规律等方面对主动脉夹层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并从病人年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对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B型主动脉夹层(TBAD)进行了对比。罗教授表示,希望依托“医院高水平建设‘登峰计划’”和“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两大平台,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多中心主动脉夹层登记注册研究和急性非复杂性TBAD腔内治疗时机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为临床提供以亚洲人群为主的主动脉夹层资料、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肖飞:累及弓部主动脉疾病的Hybrid治疗

医院肖飞教授指出,Hybrid(杂交)手术从年被提出以来,逐步被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过程中。总体来说,累及弓部主动脉疾病常用的Hybrid治疗方法可采用弓上分流+TEVAR(腔内修复术)、Debranch(去分支)+TEVAR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杂交技术。当病变累及Z3区,可采用弓上分流+TEVAR增加锚定区、重建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若病变累及Z1区部分及Z0区,而A、B两区正常,为增加锚定区、重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可选择Debranch+TEVAR杂交技术;若病人Z1区Z0区病变,AB区受累及且患者血管条件差但可耐受深低温停循环,此时可选择升主动脉置换+全弓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植入杂交技术。

总之,杂交技术集合了开放手术和腔内技术的优点,进一步扩大了TEVAR的手术范围。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疾病,可避免深低温停循环、避免体外循环,减少因之引起的并发症,但同时也存在主动脉弓成角,血流量大,血管搏动强、I性内漏发生率高的主要技术问题。

最后,肖教授表示,主动脉疾病是十分复杂的一类疾病,但相信通过团队协作,技术交流,Hybrid治疗在主动脉疾病中将取得更好的疗效。

丁焕宇:腹主动脉瘤高危患者筛查

医院心内科丁焕宇教授指出,在国际上,当瘤体直径大于3厘米或50%参考直径时被认定为腹主动脉瘤(AAA)。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若进展至破裂,死亡率高达90%以上。

通过文献回顾,丁教授提出欧美与中国人群主动脉的最大直径可能较欧美人群小,参考国际标准认定腹主动脉瘤是否科学?研究表明AAA筛查可将腹主动脉瘤死亡率降低40%,因此进行AAA筛查十分重要。由于我AAA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检查费用昂贵,普查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CAD(冠状动脉病)患者患病几率较其他人高。因此该中心对我国CAD患者的AAA患病率做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5、吸烟史、高血压、主动脉根部直径大于30毫米为CAD合并AAA的预测因素。

赵刚:腹主动脉瘤与消化道相关感染病例外科处理

医院血管外科赵刚教授通过5例病例对腹主动脉瘤与消化道相关感染的处理进行了经验分享。赵教授表示,主动脉肠道瘘(AEF)以十二指肠水平和升部受累最为常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应警惕。总体来说可通过“AEF三联征”进行判断。首选手术治疗方式,并在术前应进行CT诊断,做好充足的准备。

何鹏程:腔内治疗入路选择及血管缝合器的使用技巧

医院心内科何鹏程教授从单把缝合器应用和两把缝合器的应用两个方面对血管缝合器的使用技巧进行了详细讲解。何教授介绍到,雅培的缝合器采用凝血辅助的止血技术,与市面上常用缝合产品相比,具有继发的炎症反应少、即刻止血效果好、手术台上缝合效果好、术后止血效果更稳定且基本上不影响再次介入等优点。

最后,何教授结合相关视频材料对单把缝合器及两把缝合器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在现场进行了讨论与演示。

谢年谨:EVAR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医院心内科谢年谨教授对EVAR(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诱因及处理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在座专家就术中病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EVAR并发症主要包括逆撕、术后内漏、术后支架移位、截瘫、卒中、脏器缺血、发热和移植物感染。他指出,若主动脉近端存在裸区或倒钩,升主动脉直径大于40mm时,发生逆撕的风险高;脊髓缺血是截瘫最主要的原因;感染与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是围手术期发热的主要原因。最后,谢年谨教授与在座的专家就具体病例及并发症处理经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何鹏程教授现场模拟操作演示

二、手术演示

1月10日上午,由罗建方教授团队分别针对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EVAR(胸主动脉疾病支架型腔内修复术)和EVAR(腔内修复术)选择了三例病人进行手术演示。

手术演示前,由谢年谨教授和李捷教授分别针对胸主动脉手术中锚定区与入路血管处理的方式和腹主动脉瘤(AAA)病理及手术前测量、手术方案制定进行了经验分享。谢教授主要从弓部操作的注意事项及技巧、近端锚定区的选择和处理、远端锚定区的选择和处理和入路的选择及处理四个方面对胸主动脉手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李教授则从AAA的定义及病理解剖、术前评估、介入指征、诊断方法、测量关键点、术中处理等方面对AAA手术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病例一:TAVR病例

该患者为74岁女性。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该患者为窦性心律,偶发早搏。CT结果显示,左肾动脉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有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心脏彩超结果显示,病人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中度返流,轻度二尖瓣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CT分析结果显示该患者心脏瓣膜为type1型二叶瓣,左右窦有钙化脊,无冠窦有个大的钙化斑,在瓣膜下接近流出道的地方可以看到钙化,瓣膜平面直径24.5mm,流出道狭窄且无冠窦重度钙化。

该手术由罗建方教授及李捷教授共同完成。采用Numend-20mm球囊扩张,VenusAL26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并由右侧股动脉主入路的策略。整体来说,在入路完成后,进行主动脉造影,随后“跨瓣”并送入AL2导管,利用猪尾管导丝帮助landquest导丝成形。接着,在进行球囊扩张后,置入并释放支架,测输送系统,判断冠脉风险并进行球囊后扩张,最后回收“胶囊”。该手术的关键点在于支架的释放。为防止钙化部位挤压导致支架下滑,选择高位释放支架。释放过程分三步。首先,到标记点之后,快速进行造影,让胶囊充分释放,使支架充分浸润;第二,过标记点后,缓慢释放。当支架和瓣膜咬合情况良好,快速释放到支架2/3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支架瓣膜把瓣口完全封死,此时通过快速起搏减轻支架受到的血流冲击力;当血流动力学压力波形恢复时,停止起搏,继续释放支架。

病例二:TAVR病例

该患者为50岁男性,胸闷1月余,高血压病史2月,最高血压/90mm,糖尿病病史两年。主动脉弓区假性动脉瘤,大小约25.4mm*9.5mm。刘媛主任等置入烟囱支架后,以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间区域为锚定区,置入主动脉支架。期间置入长鞘以避免支架间剐蹭。另外,刘教授提到,病人如果置入“烟囱”需要辅以双抗,由于病人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用双抗,故对病人用药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病例三:腹主动脉瘤EVAR

该病例为71岁男性,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2月,病人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控制良好,脑梗塞病史2年,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病情稳定。就该患者解剖条件来看,锚定区短,右肾动脉离左肾动脉较远,髂总动脉长度可满足远端锚定区的要求,故首选保留髂内动脉。最终,术者通过髂总动脉入路,采用导丝球囊系统推送指引导丝,将指引导丝插入肾动脉。释放近端支架后释放肾动脉支架。术后造影结果显示,肾动脉通畅,两侧髂内动脉保留。手术成功。

至此,本次会议在专家们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为行业同道搭建了一个针对主动脉血管疾病诊疗的教育、培训、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平台。各学科专家在此对主动脉腔内治疗的常见技术及应用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相信未来随着学科的不断交流和发展,主动脉腔内治疗将迎来新的曙光。

-End-

往期干货

·干货

葛均波院士:年心血管治疗进展回顾

·四家心脏中心聚焦『高效房颤消融』,实践与观点在此交锋!

·干货

国内多家中心联合直播『左心耳封堵手术』实战分享!

·CTOCC中国行-谈兵论道湖南站

手术转播干货+复盘分享

识别▼文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bm/7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