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的茶不称职的宋徽宗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宋徽宗赵佶画像

作者

林木

中国历史上的爱茶皇帝不少,皇帝嗜茶,自然对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比如:隋文帝、宋徽宗、康熙、乾隆等,都曾留下了许多诗文与佳话。

唐宋时期,中国茶风大盛,评茶斗茶,朝野如一,可谓空前,其中可作为茶文化繁盛的标志事件,一是陆羽写出了《茶经》,二是宋徽宗写出了《大观茶论》;前者以草民身份发天下未发之声,写出了世界上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后者以九五之尊为茶代言,生动真实地记载了宋代的享茶生态。

后世对宋徽宗其人褒贬不一,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除了当皇帝,其他都优秀,甚至还可以说,宋徽宗是一个优秀的茶人皇帝,他的《大观茶论》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宋代茶叶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状况的典籍,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在全世界范围内,爱茶爱到可以成为专家的茶友并不多,而能对茶情有独钟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影响后世的茶友更不多,而这样的皇帝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仅此一人。所以说,我们说宋徽宗是个茶人皇帝实不为过。

宋徽宗作品《瑞鹤图》(局部)

1.宋徽宗其人

宋徽宗赵佶,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曾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病逝时无子,依据大宋“兄终弟及”的继位传统,太后向氏立赵佶为帝,史称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当皇帝26年,把个大宋王朝弄得文气冲天,但民生凋敝,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他的统治时期是北宋走向衰败的分水岭。。

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将之职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然深知军队的厉害。他“杯酒释兵权”后,更是推行重文抑武之策,一时文风大盛,艺术繁荣。

宋徽宗生长在帝王之家,自然能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与艺术熏陶,自然是享尽了荣华富贵,他的生活品味、艺术修为、文人气质就是最好的体现。

宋徽宗虽然地位尊崇,品味极高,不仅诗文书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且精妙绝伦,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茶叶品鉴、茶艺鉴赏大家。但后世对宋徽宗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宋徽宗作品《听琴图》(局部)

2.不称职的皇帝

宋徽宗不是个称职的好皇帝。即位之后,启用新法,推新行政。这可以理解,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拥有四海好大喜功的皇上。但宋徽宗不识人,或者说他本来就是个昏庸之君,当政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排除异己,奢靡享乐,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

宋徽宗是个贪图享乐的皇帝,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劳民伤财,怨愤极大。上行下效,皇帝奢靡,臣下那还能有好?举个例子,当时官场时兴“生辰纲”,京官过生日,地方官溜须拍马者成批结队运送礼物。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一节,地方官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给岳父蔡京送价值十万贯的礼物,结果被梁山好汉给劫了。《水浒传》之所以生动,就在于它取材于现实生活。

宋徽宗还非常迷信道教,不仅大兴土木营建宫观,还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来看相算命,封道士做官,称作“国师”。

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外部聊过、大金虎视眈眈,伺机侵掠,北宋统治危机四伏,岌岌可危。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作品

3.杰出的艺术家

必须得说,宋徽宗是个杰出的艺术家。甚至有人这样评价:在中国多年封建历史位皇帝中宋徽宗最富艺术气质、最是才华横溢。

宋徽宗是宋代文化艺术事业出色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笃好丹青,将画列在琴书棋玉之上,居文艺之首,用科举选拔画家,赐以高官厚禄;还以古诗考取绘画人才,经常把内府珍藏赐予画院,供其研习。宋代绘画艺术登峰造极,与宋徽宗的推动大有关系。

宋徽宗个人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也非常高。比如,宋徽宗热爱花鸟画,并自成“院体”,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其传世佳作主要有《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瑞鹤图》《听琴图》《文会图》等。

另外,宋徽宗还自创了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这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称作是书法史上的独创。

世人对瘦金体的评价是:灵动快捷,笔法外露,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后世能与之媲美的,大概就是大书法家启功老先生了。

总之,宋徽宗是中国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后世有人称其为“天才的画家,浪漫的帝王”、“错生帝王家的艺术家”。

宋代茶人

4.优秀的茶人

宋徽宗是的是个非常优秀的茶人。许多人说,宋徽宗是个被书画艺术耽误了政治前程的皇帝,但好像还没有听说宋徽宗是个被茶耽误了的好皇帝。他是古今中外地位最尊崇的优秀茶人。

宋徽宗对茶的鉴赏与研究达到了专家级的地步。如果要评选谁是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茶友茶人,大概除了宋徽宗,没有人敢排第一。举两例:

例一,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九五之尊为臣子点茶的皇帝。当朝太师蔡京《太清楼侍宴记》记载:“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

例二,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潜心习茶并撰写茶学专著的帝王,他的《大观茶论》,至今都是我们研究宋代点茶最重要的一本书籍。

仅此两点,后世茶人恐怕无敢与之争锋者。康熙、乾隆虽然也均是一代明君,也爱茶,对茶的研究颇多,乾隆爷更是留下了“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佳话,但在茶学上的造诣与宋徽宗相比,确实望尘莫及。

宋徽宗著作《大观茶论》封面

5.《大观茶论》简述

《陆羽茶经》全文七千余字,已经非常精炼了,但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更为精炼,全书共20篇,却不足三千余字,语言极其精炼,详细地记述了北宋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俗等,见解非常独到,着实不易。

宋徽宗非常推崇茶的高雅、宁静的文化气质。在《大观茶论》的《序》中,宋徽宗称饮茶是“天下之士,励志清白”之举,是“闲暇修索之玩”。按他的观点,天下人都用茶来宴席宾客,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沐浴在茶中,受茶文化的熏陶。

宋徽宗比较认同陆羽“山泉为上,江河次之,井水为下”的论述,但他对茶品与茶器却有自己独特的偏好,比如,他认为白茶是茶中精品,并详加阐述“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再比如,他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的建盏“兔毫盏”才是点茶、斗茶的上品。

关于宋代的点茶法,是《大观茶论》最为精彩的部分,对点茶技巧说明得非常详细、对茶筅搅拌的轻重、方式与茶的产地、天时、工艺以及茶的色香味品鉴等也多有精彩阐述。这些内容比较生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细研读,这里就不赘述了。

宋徽宗茶宴群臣(局部)

6.茶人皇帝的启示

有人指责宋徽宗沉迷茶事,因茶误国。

我觉得此言甚过。宋徽宗崇尚艺术的生活,登基之后,常常茶宴群臣,品茶论道。他不仅降尊纡贵与大臣斗茶,还写下了传世经典《大观茶论》,这是他的艺术修为所致,而不是茶乱了他作为帝王的心性。老子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斗茶大师的皇帝宋徽宗又怎能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问题是,懂得道理却不予以践行又有何用?

因此,尽管宋徽宗利用皇权推动了包括茶在内的文化艺术的发展,而他个人也颇有建树,但对国家富强、华夏一统、民族振兴并无建树,甚至贻害后世。

作为画家的宋徽宗,他的画作工笔写实,精致逼真;作为书法家的宋徽宗,他兼收并蓄,自成一体;作为茶人的宋徽宗,他的《大观茶论》娓娓记述,谈茶论道,全无王霸之气,就连茶学文学大家苏东坡都心悦诚服、自愧不如;但作为皇帝作为政治家的宋徽宗,他乏善可陈,甚至昏庸低能,他的奢靡排场与绚烂文艺自然挡不住大金铁蹄的野蛮践踏。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中,因沉迷享乐而误国的可谓不少,离宋徽宗最近的大概就是唐玄宗了,这位“圣人”年轻时勇武英明,遂有“开元盛世”的无上荣光,但晚年却沉迷与声色犬马、酒池肉林、梨园技艺,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把大唐王朝的大好江山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但遗憾的是,三百多年后的宋徽宗却并没有汲取唐玄宗的前车之鉴,把一个繁荣的大宋在他的治下戛然而止,也让中国历史此后进入了数百年的衰退与落后。

宋徽宗作品《听琴图》

7.茶人皇帝的启示

有人评说:宋徽宗是个被皇帝成就了的艺术家。也有人说:宋徽宗是个被艺术耽误了的皇帝。

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

但我认为,作为一个皇帝,他的工作就是处理政务,治理天下,他肩上担负的首要责任,不是艺术与享受,而是江山社稷与万千黎民的福祉,孰重孰轻,孰本孰末,谁大谁小,谁主谁次,一目了然,本该分明。

北宋名相赵普被人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徽宗应当知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道理,沉迷于艺术沉迷于茶而荒废了工作,可谓是不务正业、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理应受到生活的责罚与历史的羞辱,但因一人而误天下,国家何其无辜,黎民何其无辜,艺术何其无辜,茶亦何其无辜。

不务正业玩跨界注定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宋靖康元年(年),金军兵临城下,大受惊吓的宋徽宗六神无主,只得听从了大将李纲的建议,禅位予太子赵桓(宋钦宗)。但厄运并未就此止步。次年三月,金兵攻陷京都汴梁,宋徽宗与宋钦宗父子一起被金军活捉,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颠沛流离的悲苦的囚徒生涯。

大金天会十三年(年),宋徽宗终于在抑郁悲愤中客死他乡,终年54岁。直到七年之后,他的棺椁才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但却永远无法魂归故里,魂灵也就不会得到先祖的庇佑。不务正业的帝王宋徽宗如地下有灵,回顾自己的一生,看到今天的盛世中华茶事再举,看到人们在品读与反思他的《大观茶论》,想必也会唏嘘不已吧!

宋徽宗作品《池塘晚秋图》

作者简介:林木,湖北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知名栏目《一杯茶的时光》《下一站香港》主编,中华茶文化传播工作者。

本文作者《一杯茶的时光》主持人林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bm/9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