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哥访谈录1缘起

导读:

当轻柔凉快的山风吹拂着脸颊,当一望无际的田野映入眼帘,当绵延百里的白云横亘在如卧龙般的苍山之上,当学名叫丁达尔现象的云隙光穿透厚厚的云层照射在山海之间,似乎给了我强烈的谕示。我停在路边,远远地眺望着这一切,一动不动。

经历了太多的人间沧桑,感叹于远去的岁月静好。此时,我在寻找人生的方向。那到底有什么东西?我愿意为之付出所剩下的半生时光呢?

出品:深圳市茶道协会《茶道人物周刊》。

文章:《茶道人物周刊》访谈-逍遥哥妙笔生花撰写茶文化。

1、饮茶故事与《茶经》

《茶道人物周刊》: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谈谈与茶结缘的故事。

逍遥哥:

饮茶是从小就有的传统。小时候都是一个大茶壶,大家围着举杯饮茶,闲聊或者待客。那时候喝的主要是乌龙茶类,如铁观音、单枞等。作为自中原迁徙到广东的客家人后裔,茶一直在我们身边,但我们离开茶文化已经很久很久。

而为茶所惊艳的,则是年在西安的一次饮茶。那时候去到国营百货大楼买茶,花了多元买了一两龙井茶,那真是正品好茶!茶未入口,已是满室皆香;茶刚入口,则是令人迷醉。现在想喝到那么好的茶叶都不容易了。那一次的经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茶的无穷魅力。

真正让我沉醉于饮茶的,则是在深圳饮茶的十年。那十年,经常在莲花山公园里饮茶,煮茶山中,举盏竹下。那十年的时光,让我明白了茶品自然的真味。同时,也深入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迷人茶汤。

当我年岁渐长后,再次遇见唐代陆羽《茶经》的时候,才见到了茶的深邃与浩瀚。从来没有想过,茶的文化承载力竟然如此巨大。从来没有想过,茶汤竟然可以沁润人类的灵魂。从此,推开了一扇通达自然与中华文化的大门。而门的那一边,是一个神秘悠远而又似曾相识的世界。

《茶道人物周刊》:您详细读过陆羽《茶经》吗?哪些篇章让您印象深刻?

逍遥哥:

陆羽《茶经》,是茶人必读之书。年轻时接触到这部古代经典的时候,只是粗略地翻阅浏览,并没有认真研读。确实是年岁渐长、人到中年,历经了红尘与岁月,才看懂了这本书。

后来认真研读过这本开启茶门的《茶经》,并且背诵了半部茶经。剩下没有背诵的半部,主要是采制茶叶的工具和产地,在缺乏实物参照与对比的情况下,实在是缺乏动力。所以,我比较熟悉的是《茶经》里的一之源、三之造、五之煮、六之饮等这几个篇章。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茶经》里所说的:“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作为极具道释儒文化底蕴的陆羽,在笔下常常留下道法自然的痕迹。每一个人,都只是人间的过客,又能洞悉多少呢?又能拥有多少呢?又能留下多少呢?

陆羽,制定了茶事的规则,阐述了茶事的美学。《茶经》中所制订的煎茶法,成为了唐代的主流饮茶方式。其中所描写的规范流程与精细工序,彰显了严谨、有序与探索。其中对于煎茶的描绘,更是充满了茶事之美,这是非常高旷超然的审美意识。

茶圣陆羽的《茶经》,应该是当代中国人的必读之书。因为,茶是通达中华文化的要道,也是通往天地自然的捷径。

年在北京工作

2、中年危机与人生选择。

《茶道人物周刊》:谈谈您的人生经历?还有著书的缘由?

逍遥哥:

年,我在北京一家由地矿部与台湾企业合资的通讯设备企业工作。然后抽时间去攻读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师从导师林犹恭教授。年底,学业未成,因故离京。

在年来临之际,进入深圳的报社工作三年。然后转行进入了不动产行业,随后十几年间,一直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长时间从事这个行业以来,行业的夕阳隐约可见。而我,不仅对于这个缺乏创新性的行业倍感无奈,对个人来说更是被动与无趣。

至年,在漂泊各地运作项目多年以后,我感到深深的疲惫与迷茫。因为,人生不只有工作,还应当有生活。人生不仅有当下,还应该有未来。

年届不惑,人生约半。此时,我面临中年危机,未来到底何去何从?因此,我带着深深的疑问,背起行囊,踏上了去往云南的列车。

深圳工作照

年5月的一天,我踏足云南的边陲小镇大理古城。当清冽的山风扑面而来,顿时洗去了一路的风尘。而十年未见的小镇,似乎再不相识。此后,我行走于白族村落与院落之间,穿行在苍山与洱海之畔。当朝阳从洱海东面升起,当明月自苍山西巅落下,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趣味与生命的多样。

当轻柔凉快的山风吹拂着脸颊,当一望无际的田野映入眼帘,当绵延百里的白云横亘在如卧龙般的苍山之上,当学名叫丁达尔现象的云隙光穿透厚厚的云层照射在山海之间,似乎给了我强烈的谕示。我停在路边,远远地眺望着这一切,一动不动。

经历了太多的人间沧桑,感叹于远去的岁月静好。此时,我在寻找人生的方向。那到底有什么东西?我愿意为之付出所剩下的半生时光呢?

优美的风景,闲适的节奏,肆意的笑脸,轻缓的生活。此后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肆意游走在这片山海之间,仿佛已经融入其中,又似乎跳出这片天地之外。仿佛已经回归自然,又似乎仍然深陷红尘。

当某一天,在闲聊的话语之间,在茶汤的清香之中,我恍然醒悟。一直喜欢的,不就是茶吗?一直在寻找的,不就是茶吗?何必问诸各方呢?原来,未来就在于心灵,生命就在于自然啊!若生命得之喜悦,何惧于五音五色呢?若天地往复自然,何苦于人间烟火呢?

年在云南大理

自云南回来以后,我变得更加的淡然。惟有工作之余,孜孜以求地阅读大量的茶书与典籍,随后梳理茶史,意图构建起更加立体多元的茶史知识树。由此,沉醉在历史烟云之间,也迷醉在那一片茶叶之中。

饮茶多年,早已迷恋于中国多样化的、惊喜迭起的茶汤。读书破卷,也时常会有意欲动笔、纵横茶史的冲动。春秋轮转,日月如梭,提起笔,又放下。到底要如何立说?才更加符合传承有序、薪火不绝之意?

终于在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既令人难以出行,更使人感慨生命的无常。从而促使我下定了决心,隐居闭关,著书立说。闭关三年,始有四部茶书临世。混沌半生,方知数千青史如烟。

我著《人类茶简史》,希望饮茶人知晓茶的来龙去脉与千古风华。我著《茶道之书》,希望饮茶人知晓前辈茶人的绝世风华,以及重构中国的茶道。我著《问茶记》,希望饮茶人见识到更加鲜活的、栩栩如生的茶史人物。我著《史上最美茶诗》,希望饮茶人得以品味隐藏在茶汤中的诗意与浪漫。

我著茶书,更是希望撰写饮茶人可以畅读的入门茶书系列,建立一个适用于普及大众的通用版教科书体系。我著茶书,不外是希冀“让生活更加有趣,使生命变得无垠。”

如此,足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gx/10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