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听到木蝴蝶这味药材,小真真还天真的以为就是还珠格格里追香妃的花蝴蝶呢。。。
翻阅了资料才知道,此“蝴蝶”非“彼蝴蝶”。原来这又是古人大大取类比象的杰作。
木蝴蝶,其实指的是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indicum(L.)Vent.的干燥成熟种子。
木蝴蝶
宽大的蝶形翅膀,透亮的绢丝光泽……如“蝴蝶”般的美貌让木蝴蝶成为了中药的颜值担当。
因着这般“国色天香”,木蝴蝶可是得了不少美名。玉蝴蝶,云故纸、兜铃……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木蝴蝶在我们国内主要以种子做药用,而在印度、孟加拉国、泰国也使用木蝴蝶的叶子和树皮做药用。
木蝴蝶的本草考证
古往今来,木蝴蝶的药用名称一直都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境况当中。众多别名,其实说的都是同一种基源植物。
1木蝴蝶的别名考证木蝴蝶始载于明·兰茂《滇南本草》。
该书简要形象的记述了木蝴蝶的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并对木蝴蝶的功效做出了“入肺、脾、胃经。定喘,消痰,破蛊积,除血蛊、气蛊之毒。又能补虚,宽中,进食。”这一简要的概述。
到了清代,赵学敏先生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始用“木蝴蝶”之名。
但在书中,赵先生却名列出了“千张纸”,“木蝴蝶”两个项目。
千张纸项下曰:“千张纸,木蝴蝶。木实也,出云南广南府,形似扁豆,其中片片如蝉翼,焚灰用。治心气痛。”从形态描述上看,所谓“千张纸”与现今木蝴蝶原植物形态相一致。
而在木蝴蝶项下曰:
从赵先生描述的植物形态上来看,清代时期所谓千张纸与木蝴蝶讲的就是同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综合二者的描述,丰富对木蝴蝶的性状理解。
而到了近代,萧步丹先生在《岭南采药录》中对木蝴蝶又做出了更接近现今木蝴蝶的描述:
萧先生在书中直接点出“千张纸又名木蝴蝶。”将千张纸与木蝴蝶归为同一种药用植物。
通过历代医家对木蝴蝶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出,木蝴蝶的植物基原与现今是一致的。
2木蝴蝶的功效考证木蝴蝶种翅薄,与人的声带相似,所以古人在取类比象的思维指导下,常使用木蝴蝶来治疗咽喉问题的。
自《滇南本草》中指出木蝴蝶有定喘,消痰,宽终补虚的作用,历朝历代对木蝴蝶的功能主治都在不断的检验完善。
而在现代中医临床中,木蝴蝶作为清热解毒药,主要起着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的功效。可煎服、研末服用或外用敷贴使用。
具体适用症如下:
1肺热咳嗽,喉痹音哑因为木蝴蝶苦而甘凉,所以具有清肺热,利咽喉的功效,是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尤其多用于治疗音哑。常与玄参、麦冬、冰片等配伍治疗邪热伤阴,咽喉肿痛。2肝胃气痛此外,木蝴蝶甘缓苦涩,又入肝胃经,所以也有着疏肝和胃,治疗肝郁气滞,肝胃气痛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提到单用本品研末,酒调送服。此“破故纸”非彼“故纸”
补骨脂别名又叫破故脂、故纸,而木蝴蝶也有故纸、洋故纸的俗称。
因为两者药品之别名混淆不清,所以导致二者在临床处方中,常有医生和调配人员因名迷实,错误处方和调剂的现象。而且在民间也时常有误用误服的现象发生。
补骨脂
中医业内早有老师指出木蝴蝶与补骨脂不能混用。它们二者虽然名称极易混淆,但性状、功效却是相去甚远的。
补骨脂性温,属补阳药,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的作用。为治疗阳痿遗精、遗尿尿频之药。
而木蝴蝶性凉,功效为清肺利咽,舒肝和胃。可以治疗肺热咳嗽、喉痹喑哑、肝胃气滞。
两者功效大为不同,虽别名相似容易造成混淆,但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规避的!
其实,补骨脂与木蝴蝶的性状差异很大,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学习一下它俩的鉴别要点。
补骨脂鉴别特征:1.果实扁圆状肾形,一端略尖,少有宿萼;
2.怀补骨脂长4~5.5mm,宽2~4mm,厚约1mm;
3.表面黑棕色或棕褐色,具微细网纹,在放大镜下可见点状凹凸纹理;
4.气芳香特异、味苦微辛;
木蝴蝶鉴别特征:1.种子近椭圆形,薄片状,长2~3cm,宽1.5~2cm;
2.表面浅黄白色,有绢丝样光泽;
3.种皮三面向外扩展成宽大的翅,翅宽约2.5cm,呈膜质半透明状,具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
4.体轻;气微;味微苦。
药材的混乱使用,药材市场的品种混乱,与中药业内“异物同名”密切相关。
然而对于药材名称的混乱使用,却并没有引起一些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作为医务工作者,小不改,则大乱。
谢宗万先生为解决“异物同名”所造成的品种混乱现象提出了“多原性药材取名的原则与方法刍议”等一整套思路和方案。
既得良方,何不改之?
众人拾材火焰高!小真真在此倡议,广大中医药同行,身体力行,积极践行中药材“一物一名”的命名原则,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助力!
审核灵猫法师孙广才老师重楼等
图片
守一真源网络(侵删)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后台
具体用药请一定要谨遵医嘱呀~~
看看往期文章,了解我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