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告诉你,常用的中药引经药有哪些

中药引经药,如兵之向导,所谓兵无向导难达贼境,药无引使难达病所,中药引经药确有妙用。桑枝——引药达右肢桂枝——引药达左肢牛膝——引药达下肢防己——引药达下肢白芷——引药达面部姜黄——引药达肩部防风——引药达表位葛根——引药达颈项杜仲——引药达腰部柴胡——引药达少阳藁本——引药达巅顶香附——引药达胸胁桂枝——引药入心经薤白——引药入心经桑皮——引药入肺经柴胡——引药入肝经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的结合,通过引经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和部位。其具体作用包括了以下几方面:1、引药上行;2、引药下行;3、引药入病所;4、引火归元;5、引气归元;6、引气上升;7、引血下行;8、引邪外达;9、引邪下行。一、按经脉选药:1、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2、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3、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4、足太阳膀胱经:羌活;5、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6、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7、足太阴脾经:苍术、升麻、葛根、白芍;8、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9、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10、手少阳三焦经:连翅、柴胡,上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11、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12、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等。二、按病位选药:1、头部风湿痹痛,虚证选川芎、白芷;2、实证选柴胡、勾藤、水牛角。3、颈项痛,风重选羌活,热重选葛根,强硬选葛根、白芍、细辛。4、肩背痛用羌活、黄岑、桂枝、葛根。5、胸部挤压痛用香附、枳壳。6、胁痛选柴胡、郁金。7、上肢痹痛选羌活、防风、桂枝、桑枝、茯苓、陈皮、姜黄、白芍、鹿含草、银花藤、天仙藤。8、背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气滞血瘀加生姜黄。9、肾精亏虚,督脉失养须加狗脊;10、背部痹痛剧烈而他处不痛者,用九香虫温阳理气,并配以葛根、秦艽;11、病变在腰脊者合用蜂防、乌梢蛇、地鳖虫行瘀通督,并配以川断、狗脊。12、背脊痛用石南藤、菖蒲。13、腰痛通用补肾药可选杞子、巴戟、鹿角胶、狗脊、杜仲、川断;14、肾阴虚可选黄精、熟地、石斛;15、肾阳虚选巴戟、仙茅、仙灵脾、葫芦巴等;16、腰骶部痛弯腰下蹲受限,加伸筋草、赤白芍等;17、剧痛加花椒、香附、玄胡。18、两髋痛剧属热者选加公英、地丁、板兰根。19、热入腰间之痛用稀莶草、海桐皮。20、下肢痹痛可选独活、牛膝、防己、木瓜、椿根、川太、五加皮、杜仲、白芍等。21、足跟痛一般肾虚引起,如见湿热**,可在补肾基础上伍用木瓜、青黛等。22、关节痛加松节、乳香。23、肌肉痛加桑枝、桑寄生。24、四肢关节痛均可加藤枝类药,如忍冬藤、鸡血藤、伸筋藤、天仙藤、桑枝、桂枝等。25、周身骨痛加当归、威灵仙。26、引药走督脉:狗脊。27、引药达皮肤:蝉蜕。28、引药入胃:半夏。29、引药入肺:桑白皮。30、引药入肝:柴胡、当归。31、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32、引药入脾:苍术、白术。33、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34、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35、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三、按病位深浅用药:1、病在肌肤经络者,一般以防风、麻黄、桂枝、银花、连翘、青风藤等辛散之药;2、在筋骨者用白芥子、白附子、川芎、草乌、附子、马钱子及虫类之药;3、在脏腑者用补益之药;4、热在气分用生石膏、知母;5、在营血用生地、丹皮、玄参等;6、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四、四时用药:1、春季--薄荷、荆芥。2、夏季--香薷、生姜。3、长夏--人参、白术。4、秋季--白芍、乌梅。5、冬季--黄芩、知母。五、六淫各证用药:1、风证--防风荆芥。风热--薄荷双花;风寒--羌活薄荷;风湿--羌活白芷。2、寒证--生姜葱白;实寒--麻黄桂枝3、暑邪--西瓜荷叶;暑冷--香薷薄荷;暑风--荆芥穗薄荷;暑湿--通草薏米;暑热--石膏黄连;暑泻--厚朴扁豆。4、湿邪--猪苓泽泻;寒湿--官桂茯苓猪苓;湿热--滑石石膏;风湿--防风萆薢。5、燥邪--黄芩生地;暑燥--乌梅麦冬;燥渴--天花粉生石膏;燥干--沙参冰糖。6、火邪--黄芩黄连黄柏;气分火--石膏知母;血分火--丹皮石膏;三焦火--栀子黄芩;心火--牛黄**黄连;肝火--龙胆草栀子;胆火--龙胆草栀子;肺火--桑叶生石膏;胃火--生石膏黄连;小肠火--木通生地;大肠火--大黄元明粉;脾火--石斛胡黄连;肾火--知母黄柏;膀胱火--滑石木通。六、眉目用药:1、眉棱骨痛:羌活半夏白芷黄芩。2、目疼:菊花玄参茺蔚子。3、目干:生地元参。4、目翳:蛇蜕蝉蜕木贼。5、目障:蛴螬密蒙花谷精草。6、目疮:白蒺藜细辛。7、目赤:红花赤芍。8、目暗:熟地石决明。9、赤眼爆发:防风黄连。10、胞轮震颤:当归川芎薄荷。11、目珠夜痛:夏枯草。12、眼肿:大黄荆芥。七、鼻病用药:1、鼻病:辛夷黄芩。2、鼻塞:辛夷花薄荷丝瓜谈细辛。3、鼻渊:苍耳子茯苓。4、鼻中生疮:黄芩。八、耳病用药:1、耳疮:龙胆草薄荷。2、耳脓:龙胆木通车前子。3、耳鸣:龙胆草苦丁茶。4、耳疳:雄黄牛黄白矾。九、口病用药:1、口糜生地茵陈。2、口疮黄连人中白。3、口臭佩兰连翘香薷。4、口苦黄连栀子。5、口甜佩兰石斛或黄连黄芩。6、口辣桑皮地骨皮。7、口咸知母黄柏。8、口酸而苦龙胆草柴胡青皮灯芯。十、舌病用药:1、舌胀百草霜海盐蒲黄。2、舌长冰片黄连菖蒲。3、舌短人参附子肉桂。4、舌疮黄柏白矾青黛外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gx/4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