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追
话说战国时楚怀王麾下大将项伯,领兵征战于盱眙。由于水土不服,许多将士和战马均患上咳喘病。眼见得兵员日减,马卧黄沙,项伯将军心急如焚。后得食山中一种不知名的药草,人复元气,马抖精神,逐鹿中原,所向披靡。楚王念其药草救命之功,钦定其名“野马追”。
甭肺止咳;化痰平喘;降血压;主支气管炎;咳嗽痰多;高血压。墓头回很久以前,绍兴一位“赛华佗”的医生出诊途中,发现一群人抬棺送葬,棺下鲜血滴滴。询问得知是一产妇流血过多而死。医生就近拔起几株草药,煎汤灌服后,产妇居然起死回生。于是,就有了“墓头回”这个药名和传说。
清热燥湿,止血,止带,截疟。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白带,崩漏,疟疾,肝胆病。
桑寄生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疼,行走艰难。一连好几年都瘫在床上,大夫也没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送药给他儿子医治。由于南山远在20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了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儿子的病也不见好。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40里路。有一天,天气太冷,小长工冻得浑身打颤。他看见一根老桑树的枝条很像财主儿子吃的药,便撅了几根,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就撅一把桑树上的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儿子的病居然好了。
南山药农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奇怪:“一个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走到财主家门口,正巧碰上小长工。小长工怕他见了财主后自己会露馅,准要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不要告诉财主行吗?”药农说:“那你得告诉我你给他吃了什么?”
“树枝子呗!”
“什么树枝?”
“就是村口老槐树上的”。
“快带我去看看。”到了村口,药农上到树上一看,原来树上洞穴中长出一种像桑树一样的东西,他顺便取下一些,决定先试一试。
后来,药农用它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好了。以后人们因为这种树枝长在老桑树上,就取名叫它“桑寄生”。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牡丹皮相传一千多年前,苏州虎丘山下有一织绸好手名叫刘春。随便哪种花,随便哪种鸟,她只看上两眼就能织出来。她所织出的花,像刚摘下来一样,鲜艳水灵,彩鸟仿佛人一呼唤,便会拍翅飞翔,活灵活现。
这一年,府台老爷的女儿要办嫁妆,限刘春月内织出24条丝嵌金被面,花样是牡丹。但刘春从来没见过花中之王,不知如何织法。半个月过去了,刘春愁得脸色腊黄,日渐消瘦。一天半夜,她突然口吐鲜血,扑倒在织布机上。
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飘然而至,将一瓶药液倒入刘春的口中,刘春即刻醒来。姑娘轻声说道:“我是牡丹仙子,因抗拒武则天要让百花在严冬开放的旨意,从洛阳逃出。”说完,她用手一指,庭院内立即出现一朵朵怒放着的牡丹花。
刘春喜出望外,望着这些盛开的牡丹,立既飞梭织起花来。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织出来了,招来成群的蝴蝶。府差拿起被面飞快送往州府。但刚进府门,被面上的牡丹花全部枯谢了,黯然无光。府台老爷气的派人去捉刘春,但刘春早已与牡丹仙子离去,只给乡亲们留下了那个药瓶。药瓶内只有半瓶根皮样的药材,后来人们才认出那根皮正是“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枸杞早先,宁厦中宁有一家姓苟的农民,家里共3口人,老两口和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红果。
一天,妈妈和女儿红果到田里做活,老爹患肺痨在家养病。突然,天边闪出几道耀眼的蓝光,接着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天摇地动,一场灾难降临了,中宁发生了大地震,爹爹被压死了。母女俩悲痛欲绝,便嚎啕大哭起来。妈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睛也渐渐模糊了。这可急坏了红果,红果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要尽快想办法把妈妈的病治好。
她把妈妈托付给邻居照顾,自己瞒着妈妈,悄悄地背上干粮,到南山找药去了。她爬过一山又一山,涉过一水又一水,询问了不少樵夫和牧羊人,寻找可以治眼病的草药,她的鞋磨破了,衣服挂烂了,腿也走酸了,便躺在一块石上休息。
一觉醒来,已是翌日早晨。这时就见面前站着一和白胡子老爷爷,和和气气的问她:“小姑娘,你小小的年纪怎么敢上山?”
红果带着哀伤的口吻向老爷爷说明了来意,白胡子老爷爷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感叹地说:“真是个孝子!”白胡子爷爷告诉红果说:“前面山坡上有一种红色茨,你摘些回去给你妈熬汤喝,她身体会强壮的,眼睛也会亮的。”
说完老爷爷不见了,红果按照老爷爷的吩咐,取回了药,天天给妈妈熬汤喝。说也怪,妈妈喝了以后身体渐渐强壮了,眼睛也明亮了。红果姑娘对乡亲们高兴的说:“明目子,明目子,真是灵丹妙药!”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枸杞叫明目子。
养肝,滋肾,润肺,补虚益精,清热明目。蒲公英从前,有一个老员外,家中有一位二十八岁的小姐。一次,小姐不幸患了乳疮,乳房又红又肿,她怕难为情,不敢向父母说明,时间一长,病情更严重了。
一天,丫环偷偷告诉了老夫人,老夫人心想:年轻轻的竟患此症,其中必有原因。于是,老夫人不仅不给小姐请医诊治,反而把小姐臭骂了一顿。
这天夜里,小姐越想越伤心,便萌生了死的念头,她独自走出房门,来到一条小河边,一咬牙纵身跳了下去。
小姐刚跳入河中,正巧附近河面上趁月色撒网捕鱼的渔家父女。渔主姓蒲,女儿叫公英。见有人跳河,便纵身跳入河中,把小姐救到船上。姑娘找出自己的衣服替小姐换上,换衣时,姑娘发现她生了奶疮。便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并问有没有办法治好,父亲沉思了一下,悄悄对女儿耳语了一阵。
第二天一早,公英按父亲吩咐,从附近山上挖来了有锯齿长着白绒绒球似的野草,熬成药汤,让小姐连服数剂,并把鲜药捣烂后敷于患处。几天后,小姐的奶疮居然消失了。
再说,老夫人见女儿离家出走一直未归,后悔莫及,派了家丁四处寻找,总算在船上找到了小姐。当老夫人知道小姐被渔家姑娘救起并将她的病治好的事情后,万分感激,执意要送给渔家贵重礼物,但他们不但不收,反而给老夫人留下了许多药草。
为了纪念这一对渔家父女,老员外便将渔夫的姓和其女儿的名连在一起,给这种药草起名叫“蒲公英”。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金钱草以前,有一对在患难中相识的结婚恩爱夫妻。本来,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十分幸福。可是,有一天,丈夫突然感到肋下剧痛,犹如针刺一般,几天后竟活活疼死了。
大夫剖尸一查,并未发现其它情况,只是在胆里发现一块小石头,看来害人的是小石头。痛不欲生的妻子哭着说:“这块可恨的小石头活活拆散了我们。”后来她用丝线织了个小网兜,装上这块小石头,整天挂在脖子上,逢人便讲:“就是这块小石头害死了我丈夫。”
有一年秋天,这位妇女上山砍柴回家,卸下担子,用柴烧好饭。忽然发现那块小石头少了一大半,她感到十分奇怪,便去找大夫。大夫听了,沉思片刻说:“看来,你砍的柴里有化石头的药草,快把草柴拿来我看看。”
那妇女却摇摇头说:“砍来的柴全被我烧光了。”
“走,你带我到砍柴的地方去。”老医生说。
妇女带着老医生来到了砍柴的地方,大夫亲自把草割下带回家,把那小半块石头放在草上作试验。果然,小半块石头被化掉了。大夫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从此,这位老大夫就用这种草治胆结石,他还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其他大夫。
因为这种草的叶子是圆形的,样子像金钱。而且,能化胆里的石头,真比金钱还贵重。因此,后人将它取名“金钱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症。柴胡从前,有一个长工名叫胡大。地主总是把苦活、脏活、累活和险活都让他干。
一天,胡大突然得了瘟病。他一会儿打寒战,一会儿出冷汗。地主听说这种病会传染,就打发两个手下人把胡大扔到了一个水塘边。
晚上,一阵冷风吹来,胡大从昏迷中醒来了,他感到又渴又饿,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随手挖了些塘边的草根充饥。第二天,胡大又吃草根和喝塘水充饥解渴。几天后,他居然能站起来走路了。
胡大无依无靠无处安身,只好又回到了地主家。这可把地主吓得半死,原来,地主以为胡大早死了,尸体也烂了。一见胡大平安回来,以为是神佛在保佑他,便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虐待他了。
不久,村里的瘟病蔓延开了,一连死了好几个人,连地主的独生儿子也被染上了,眼看宝贝儿子病危,心急如焚的地主拿了一大包金元宝,送给胡大,央求说:“胡大哥,我儿子病得快不行了。求求你告诉我,你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治好病的?”
“我什么药也没吃,”胡大冷冷地回答。
地主加了很多元宝,苦苦哀求胡大把实情讲出来。
胡大用气愤的口吻说:“你们把我扔到塘边,我躺在那里又渴又饿,没办法,只好吃当柴烧的那种草啊!”
地主一听,将信将疑。可是,为了救儿子,他急忙命人将胡大吃过的柴挖来。洗净后煎汤,地主儿子喝了这种汤后居然死里逃生了。消息传开,村里患瘟病的人也争相妨效,果然都化险为夷了。大家奔走相告,纷纷向胡大打听这种药的名子,胡大连连摇头。
一个老秀才说:“那东西原来只当柴草烧,既然是胡大第一个发现它能治病,那就叫它柴胡吧!”
因此,人们便把这种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称为柴胡。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从前,有两个结拜兄弟。一天,义弟忽然嘴里吐血,鼻孔流血,大便拉血,小便尿血,生命危在旦夕。义兄知道后,急忙从自家后院挖来了一棵草药,煎汤后给义弟服用,义弟连吃几剂,大病全除。义弟非常感激义兄的救明之恩,当他听说义兄用一种祖传草药救了他一命时,流着眼泪对义兄说:“家父已咯血多年,久治未愈,好事做到底,你再救我父亲吧!再挖给我一棵好吗?”
心地善良的义兄二话不说,答应给他挖一棵小苗回去种,又嘱咐他:“千万要保密。”义弟连连点头。
于是,义弟带回了一棵小苗,种在自家的院子里。
一天,当地有个财主的独生子突然得了“大出血症”,请了许多名医,吃了许多贵药,都不见效,眼看就要死了。财主四处张贴告示:谁能治好了儿子的病,愿将全部家产分一半给他!
义弟看了告示,心想发财机会到了,便挖出那棵苗苗,来到财主家立下字据:“尚有不测宁愿赔命”。财主儿子喝了药后,竟一命呜呼了。这下可把财主激怒了,马上派人将他绑起来,拿着字据,送衙门问罪。在县官审问下,义弟说出了义兄为他治病的全部过程。于是,县官命人传来他的义兄,要他回答清楚。
那义兄说:“这是我家祖传秘方,专门止血,绝不死人。”
义弟一听,哭丧着脸说:“你给我的那棵苗苗是假的,眼看就要给人家偿命了。”
义兄不慌不忙地说:“送给你的那棵苗苗才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用于止血当然无效。”
县官急忙问:“几年才能止血呢?”
“三到七年”,义弟听了恍然大悟,后悔莫己。
从此,人们知道这个妙药要长到三至七年才有止血作用,人们才给它取了个“三七”的名字。
止血散瘀,用于各种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散瘀不伤正的效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的瘀肿疼痛及痈疡肿痛初起。决明子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秀才,因为家境贫穷,所以勤奋读书,想考取功名。但由于用脑过度,结果不到六十华甲就患了眼疾,不但看书看不清楚,而且连走路都要拄着拐杖,因此人们都称他为“瞎子秀才”。
无可奈何,瞎子秀才只好放弃读书考取功名的梦想,整天在自家门前呆坐。这年春天,一位从南方来收购药材的药商从他门前走过,见他门前长着几棵不起眼的“野草”,眼睛一亮,便问瞎子秀才:“你这几棵草卖给我好不好?”
瞎子秀才没好气地反问:“你给我多少钱?”药商先是一愣,然后笑了笑,态度随和地半开玩笑地说:“你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瞎子秀才以为和他开玩笑,于是赌气地说:“不卖!给多少钱也不卖!”药商见他心情不好,便悻悻离去。
夏天到了,瞎子秀才门前的那几棵草已经长到二、三尺高,茎上开满了鲜黄色的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一天,那位南方药商又来了,还是想跟瞎子秀才买那几棵“野草”。这时瞎子秀才醒悟过来,知道这几棵“野草”一定有什么作用。于是,便决定先不卖给他,想自己考虑后再作决定,南方药商有点失望地走了。
到了秋天,门前那几棵野草结满了菱形的,灰绿色的。闪闪发亮的种子,芳香四溢。瞎子秀才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嗅到阵阵种子香味,心想这一定是种好药,但又不知道治什么病。于是便随手抓了一把,用它泡茶喝,天天如此。没想到时间一长,他的眼疾竟渐渐好转了,先是走路不用拄拐杖。然后连看书也看清了,又过两个月的时间,那位南方药商再次前来求购“野草”,但见“野草”还在,种子却不见了。此时,他见瞎子秀才的眼疾大为好转,于是问道:“你用草籽泡水喝了?”
“是啊,”老秀才便把无意中用“野草”种子治愈眼病的事说了一遍。南方药商听了以后,便说:“这野草叫决明,又叫马蹄决明。钝叶决明,假绿豆和草决明,它的种子叫决明子,性味苦、咸、微寒,具有清肝明目,通便之功效;可治疗肝阳上亢,大便秘结,痈疖疮疡等症,是一种难得的良药啊!要不我为什么三顾贵舍前来买呢?”
从此以后,瞎子秀才便常常以决明子泡茶喝,眼明体健。终于考取了功明并且活到八十多岁,为此,他曾吟诗一首,形容他和草决明的非同寻常的关系:“愚翁八十目不瞑,日数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饮决明。”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归肝、肾、大肠经。有减肥之功效。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黄连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老中医经常出诊,无法照看药园。于是,他便请了个叫黄连的青年当药工,照看药园。一年冬天,黄连发现后山坡上有一些叶似甘菊,在凛冽寒风中开着淡黄色小花的草,十分可爱,他便将它们连根挖出,栽于药园中。
老中医有个聪明漂亮的爱女,有一天她突然全身燥热,上吐下泄,还带有脓血。老中医给她切脉诊治,也不见好转,不知如何是好。黄连内心焦急万分,忽然他想起前几天自己喉咙痛得很厉害,就摘下自己种下的那不知名的小草叶片,清水洗净后含于口中,清凉凉的好舒服,喉痛很快就好了。
于是,他急忙到药园中挖了一株,用水煎汁给小姐服用。到了下午,小姐的病有了好转,又连服两次。小姐的病竟好了,老中医喜在心中,认为这种草药有清热、燥湿,解毒止泻的功效。便问黄连这叫什么药?黄连说明了该药的来历,但不知叫何名。由于该药是黄连发现的,于是老中医决定把它定名为“黄连”,并把自己的爱女许配给黄连为妻。这正是“良药苦口数黄连,绿花争艳正月间,清热解毒除沉疴,苦尽甜来结良缘。”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质坚味厚,降而微升;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火热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火亢盛,胸膈热闷,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血热妄行,吐血,血块血;肝火目赤肿痛;胃热呕吐,消渴,牙龈肿痛;肠胃湿热,脘腹痞满,泄泻,痢疾;热毒疮疡,湿疹,烫伤。杜仲传说在陕西华山山麓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儿子李厚孝,为人忠厚老实。一天,六旬老母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李厚孝请医生诊治,服药数帖后,老母之病不见好转。李厚孝心急如焚,大夫告诉他,华山山崖上长着一种灵芝草,只要采回去,老母的病就有效。厚孝立即背上药篓,拿着锄头,往华山攀去。
华山,峭壁如削,高松如云。为给母亲治病,厚孝那管山路奇险,攀岩越壁,终于采到了灵芝宝草。那喜悦的心情,难以表述。可是下峭壁时,一不小心扭伤了腰,手一哆嗦,滚下山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厚孝慢慢苏醒过来,摸摸宝草还在。心里就放心了,可是想爬却爬不起来,腰腿疼得钻心。只好咬着牙爬到一棵大树下,倚靠在树干休息。
天很快黑下来,朦胧间听到鹤叫,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厚孝挣扎着喊道:“老爷爷帮帮我,我得回家救老娘。”老者慈祥地笑着回答:“孩子腰伤得不轻啊!莫动,待我给你医治。”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伸手从树上剥了一块树皮,树皮折断处,剥出细丝,塞进葫芦摇了三摇,树皮立刻化成水,老者给厚孝服下。不一会厚孝的腰就不疼了,厚孝握着老人的手,千恩万谢,定让老人留下姓名。老者指着大树吟曰:“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骑上白鹤,飘然而去。
几天后,厚孝又来到了树下。只见树上长满了椭园壮有锯齿的绿叶,树粗且直,厚孝认得这树叫杜仲树。厚孝因想起当时的情景,口中喃喃念着老者留下的那句诗。啊!这不是杜仲二字吗?此木土里长,木旁放一土是杜,人中亦平常,人中是仲,莫非杜仲树能治腰伤?厚孝十分惊奇,剥下一块树皮带回家中,正巧碰到有个村民扭伤了腰,厚孝把树皮煎了,病人服下果然有效。
杜仲性温,味甘,具有补肝肾、壮腰膝、强筋骨、安胎的功效。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刘寄奴刘寄奴原是宋高祖刘裕的小名,相传,刘寄奴幼年时家境十分贫穷,全家靠割卖柴禾度日。
一天,刘寄奴正在河边割芦苇。突然,一条大蛇从芦苇丛中钻出来,把刘寄奴吓了一跳。他连忙取弓搭箭用力向大蛇射去,大蛇中箭后立即逃跑了,寄奴看看天色已不早,也不去追赶,割一担芦苇便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刘寄奴又来到原来的河边割芦苇,割着割着,忽然听见附近有咚咚的捣臼声。刘寄奴感到奇怪,便放下镰刀,侧耳细听后,循声找去。原来,在柳树林里有几个身穿青布衣裤的童子正在捣着一种不知名的野草。
“你们捣这些野草干什么?”刘寄奴走上前去问道。
“我家主人昨天被一个名叫刘寄奴的用箭射伤了,这些野草是一种药材,捣碎了好给主人治伤。”其中一个童子回答。
刘寄奴一听,大吃一惊,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又问:“你家主人为何不报一箭之仇,去杀掉刘寄奴呢?”
“我家主人说了,刘寄奴是真命天子,将来要做皇帝的,不许我们杀掉他!”
刘寄奴听了一阵高兴,情不自禁地说:我就是刘寄奴!
这童子一听,一阵惊慌,丢下捣碎的草药逃跑了。
刘寄奴把这些捣碎的草药检起来拿回家,每逢遇到金疮患者,就给他敷用,一敷伤口就好了。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草药称为“刘寄奴。
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丁公藤明朝时,雁门有个叫解叔谦的人,事母至孝,母患瘫多年,精心施治,久不嫌烦。但经多医,母病无起色。
一天深夜,他沐浴焚香,跪于庭院,求神赐方。忽然,空中飞过一鸟,叫着:“丁公藤、丁公藤”。解叔谦喜出望外,次日,便去药铺求购,无丁公藤可售,又遍访民间,皆不识此药。
一位老人告诉他,去宜都山寻找或许可得。解叔谦携带干粮,远上宜都山寻觅,三日无获。第四日在山中遇一位老翁伐木,树上一藤,角叶如丁,其绕如蛇,便拜问老翁可识丁公藤。老翁停斧,笑指树上青藤道:“我即丁公,种藤于此。取藤五斤,切断煎汁过滤,同曲米酿饮便可”。解叔谦大喜,回家依法制备,老母服后很快痊愈。解叔谦将丁公藤推荐给乡亲,治愈许多病人。
本品性味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有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除痹痛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等。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当归岷县山村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当归姑娘,她不愿意做家有万贯的财主老婆,只愿与勤劳勇敢的猎户青年结为夫妇。姑娘做了归嫂,敬老爱幼,受到周围乡亲的称赞。
气红眼的财主买通官府,把归嫂的丈夫抓去屯边。从此,爱说爱笑的归嫂变得一言不发,整天站在山林上向远出眺望,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归嫂终于泪尽体殁。第二年山林上长出一片奇异的翠绿植物,盛夏时节开出一朵朵洁白的小花,犹如归嫂平时的装束。
这花朵这叶片馥郁芬芳,幽幽飘香,乡亲们都说这是归嫂的化身,就把这植物称为“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味甘苦平,性温,归心肝脾经。有养血、活血,调经,润肠通便的功效。此外本品治风寒湿痹,臂腿腰足疼痛。生用以润肠通便力胜,酒炒补血和血力强,炒碳止血力强,内服煎汤6-15克,大便滑泄者慎服。金银花从前,有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叫金花,妹妹名银花,姐妹俩长得一模一样,连父母也分不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姐妹俩长到十八岁,如同一对亭亭玉立的下凡仙女,前来求亲的人几乎踏破了她们家的门槛。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两人谁也不愿嫁走,姐妹俩发誓“永不分离”。
一天,金花得了急病,浑身发热,起了红斑,并一病不起。一位著名的医生说她得了热毒病,这种病自古以来就没有药可治,只能等死。
银花知道后,整天守着姐姐失声痛哭。
“姐姐不行了,以后妹妹有你侍侯父母吧!”一天,金花对银花说。银花听了,抱着金花哭得更加厉害了。
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几天后银花也染上了热毒病。自知活不长的银花对父母说:“我们都快要死了,我们死后坟头上会长出一种草药,这种草药专治热毒病。今后,得这种病的人就有救了。”
最终,姐妹俩发病身亡。按生前她俩的愿望,父母把姐妹俩全葬在一个墓里。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姐妹的坟上果真长出了一棵绿叶小藤。三年后,小藤长得很茂盛,后来还开出了白黄两种花。
有一年,村里又有人得了热毒病。人们想起金花和银花临终前的话,就采花制药给热毒病的人喝。结果,药到病除。消息四处传开后,前来求药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纪念金花和银花姐妹俩,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取名“金银花”。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薏苡有一次,马援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病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马援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药种。谁知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
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子,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等功效。何首乌田二自幼体弱多病,没有哪家人肯把女儿许配给他。所以他五十有八,仍未娶妻生子。
一天深夜,月明星稀,温暖如春,田二独自一人静卧于草棚中。半睡半醒间,他发现草棚外有两棵似树似藤的植物,虽相距有三四尺之远,但藤蔓根须却在阵阵氧氖之气中相互交缠,渐渐地合二为一。但不久之后又解离,而后又相互纠缠在一起。田二见此状,甚感惊奇,便把这两颗不知名的植物,连根挖起,带回家中,邀请高人辨认为何物,均无人能识。一天清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深山老林中走来,全身上下散发着氩氖之气。田二顿觉心灵感应,于是立即上前虚心求教。白发老者笑呵呵地说道:“你年老未婚,身体又虚弱多病。这两棵仙藤是被你一人看见,既然有缘,可能是上天赐你的神药。你不妨食之试试,以治病体。”
田二听罢,便把植物的根须捣为细末,每天早晚以黄酒送服一钱。渐渐地,田二自觉神清气爽,一月后白发变黑;两月后食欲大增;三月后自觉脱胎换骨。他心中暗喜,常服不断,渐渐地把服用量增至每天两钱。半年后,他的病痊愈了而且容光焕发,看上去只有三十来岁。
经人介绍,他娶了一个小姐,生了个儿子。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能嗣,意即终于能生儿育女了,并为儿子取名延秀,意思是希望儿孙延年体健之意。
延秀为能嗣生了第一个孙子,取名为首乌。首乌对爷爷非常孝敬,百依百顺,并依照爷爷的教导用那不知名的植物,变得身强体健,一连生了十多个儿子,个个都活到一百三十多岁。虽为百岁老人,但他们个个都头发乌黑发亮。为缅怀祖父的丰功伟绩,曾孙们一致商定,把不知名的植物取名为“何首乌”。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一传播开去,服用何首乌的人越来越多,何首乌的传说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功能解毒(截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苍术传说,从前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她懂得不少中草药。但老尼姑自己并不采药,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的样子漫山遍野的去采药,至于什么药草治什么病,小尼姑一窍不通。老尼姑很贪财,谁给的钱多,她就给谁下的药好;钱少的,她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去蒙骗人家。小尼姑看着不公平,可是因为她自己并不认识药,只是干着急。
有一天,一个穷人来求药,这人一个钱也没有。老尼姑问也不问,硬把那人赶走了。小尼姑十分气愤,她偷偷地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白花的药草,追到庵外,唤住那个人说:“大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可是,等那人一走,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那人到底有什么病,给的药草能治他的病吗?千万别吃坏了人呀?”
谁知过了些日子,那个穷人来到观音庵,竟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地说:“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她把我爹害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给治好了。”老尼姑十分奇怪,庵里没有治那种病的药啊!
就审问小尼姑:“你偷了我的什么药?快说!”
小尼姑也弄不情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留心一查。这才明白,原来那开白花的叫苍术,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大概是自己采药时没小心裹进了药篮子,又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野草扔到一边。从此,小尼姑知道苍术可以治病。
过了些日子,小尼姑受不了老尼姑的气,逃出尼姑庵回家还俗了。从此,她就靠挖苍术为生,治好了许多足膝软瘫的病人。后来小尼姑又发现,苍术还能治呕吐、腹泻等好几种病呢!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风寒湿痹,脚膝肿痛,痿软无力,雀目夜盲。罗汉果很久很久以前,在广西某地有一个古老的瑶寨,寨中有一位姓罗的樵夫。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
一年秋天,樵夫的母亲不慎着了凉,患了风寒症,整天咳喘不止,异常痛苦。樵夫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因为家中一贫如洗,一日两餐尚难保证,故根本没有余钱请郎中治病,为此樵夫很是苦恼,只好上山砍柴,希望以卖柴所得的微薄银两为母亲求医买药。
一天清晨,旭日初升,霞光万道,天上飘荡着朵朵彩云。樵夫又和往日一样,空着肚子,早早上山砍柴。在一片密林中,他挥刀砍树。一不小心,他砍中了一个马蜂窝。即时,马蜂嗡嗡乱飞,樵夫在惊恐中连连后退。
一只奇大无比的马蜂追上樵夫,在他的左手臂上狠狠一蛰。即时,被蛰处立即变得红肿起来,疼痛不已,并伴心悸气促,头晕目眩。樵夫孤身只影置身于这僻静的山中,无医可求,而自己又不识草药药性,更不懂得对症治疗,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之下,他只好强忍着剧痛和头晕心悸等不适,踉踉跄跄地向山下走去。
走了一段很长的崎岖山路,他感到累了。于是,坐下稍作休息。偶然,他闻到一阵沁人心脾的水果般的香味。奇怪,在这荒芜人烟的山野中,何来的水果?环顾四周,无意中,他看见眼前不远处长者一团团一簇簇的青藤;青藤上结满了一只只不知名的形似葫芦的野果。又饿又累的他心中一喜,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摘下一只,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咦?这野果不仅香甜可口,而且清凉怡人,与马蜂蛰伤处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他突发奇想:说不定以清凉的果汁涂在伤口上会缓解疼痛呢!他便把果汁往伤口上涂,即时他感到伤口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凉。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伤处的疼痛开始缓解,没过多久,伤出红肿疼痛消失,仿佛未曾被马蜂蛰过一般。惊喜之余,他便摘了好些野果带回家中,给患病的母亲当水果吃。
樵夫的母亲吃了这种水果后,第一天觉得清凉润喉,神气清爽,第二天觉得咳喘有所减轻。这果子不但好吃省粮,而且有助于母亲病情缓解,樵夫高兴极了。便天天上山采摘新鲜的果子给母亲吃,如此吃了一个月后,母亲的咳喘竟不治自愈,不费半点银两。
母子二人喜不自胜,逢人便说这野果的神奇功效。母亲吩咐儿子大量采摘这种野果,晒干备用。每当遇上患有咳喘病的穷人,便免费送上,教病人煎水饮用,为此治愈了不少患咳喘病的人。
恰逢此时,一位周游列国、悬壶济世的人称“汉郎中”的医生行医此地,闻听樵夫以野果治愈母亲咳喘病之事。心中一动,于是亲临樵夫家中,品尝这种既能充饥又能治病的不知名的野果。“汉郎中”还在樵夫的带领下上山采摘,随身携带,潜心研究,看能不能当药材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用,汉郎中发现此野果性为甘凉,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利咽润喉和润肠通便之功效。于是,便广泛用于治疗上述诸病症。由于樵夫姓罗,郎中名汉,故后人为缅怀他们的功绩,便把这种不知名的野果称之为“罗汉果”。
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肺热或肺燥咳嗽,百日咳及暑热伤津口渴等,此外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马齿苋明朝崇祯年间,在河北晋州张家庄,有个姓李的老婆婆。她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成亲,大媳妇是个富户人家的女儿,好吃懒做,为人性恶;二媳妇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勤快老实,为人性善。老三刚十六岁,还没娶媳妇。正好,山西有个要饭的花子,带着一个十五岁的女儿,逃荒来到张家庄;李婆婆见花子的女儿长得俊秀,就花了些银子买了她,做了老三的童养媳。
童养媳到家后,大嫂觉得她是花子的女儿,娘家没人,好欺负,就调唆婆婆,不让童养媳吃饱睡好,还逼她下地干活。
有一次,童养媳因肚子饥饿,干活没力气。在锄谷子时,不小心把谷子锄掉了。大嫂知道后告诉婆婆,婆婆就拿起皮鞭毒打童养媳,直打得她遍体鳞伤才住手。童养媳回到自己的住房,二嫂知道后,对她的处境十分同情,就偷偷买了些中草药,给童养媳治伤。童养媳伤愈后,将二嫂的盛情牢记在心。
这年秋天,天气炎热,雨多潮湿,张家庄痢疾大流行,死了很多人。童养媳因吃不饱,身体虚弱,也得了痢疾。大嫂怕自己被染上,就在婆婆身边吹风,把童养媳赶到菜园里的茅屋去住,也不叫人给她送饭。
童养媳身患痢疾,家里人又不把她当人看,觉得走投无路,便要投井自尽,多亏好心二嫂及时赶到,耐心劝说,还带来不少稀饭让它吃,才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
大嫂知道二嫂给童养媳送饭的消息后,心里十分恼火,便急忙告诉婆婆,婆婆把二媳叫到跟前,训斥了一顿,还声称:“你再去送饭,就砸断你的腿。”从此二嫂再也不敢去送饭了。
童养媳在菜园里,一连三天没有见到二嫂前来送饭,她饿急了,菜园里正有可吃的蔬菜,但她害怕婆婆,不敢动,只好在菜地边挖些野菜煮吃,说也奇怪,两三天后她的痢疾竟好了。
五天后,童养媳返回家中,一进门便楞住了,只见未婚夫披麻带孝,悲痛不已。他说:“咱妈、大哥大嫂全得痢疾死了,二嫂也得了痢疾,卧床不起......”
童养媳听后灵机一动,心想:莫非我的病是那种野菜治好的?她急忙跑回菜园,拔了些野菜煮给二嫂吃。果然,几天后,二嫂的病也好了。
村上的人知道童养媳治好了二嫂的病,纷纷向她来求教。她拔几棵野菜让人们看,正是那无行草。因为无行草特征很难掌握,许多人采集不到,村上的痢疾还在蔓延。童养媳就想了个办法,她把乡亲们叫到一起说:“你们看,它的叶片多像马的牙齿,咱们就叫它马齿苋吧!”
乡亲们知道了特征,采集了去治病,患痢疾的也都治好了。乡亲们为了感谢童养媳,就按她的话,把“无行草”改为“马齿苋”了。
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乌药相传在汉朝永平五年,浙江剡县有刘晨和阮擎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门来到天台山采药。
随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却没找到。一天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但没走多远就饿昏在地。
良久,两人被突然飞来的一片红云催醒。转眼间,红云又变成许多只肥美的桃子。两人正饿得发慌,抓来桃子就吃。吃后浑身是劲,又继续上路。
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个着红衣,一个穿绿袄。正朝着他俩微笑,还叫他们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刘晨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会知道我俩的名字,莫非你们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叫红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意请你们去做客。”
两位年轻人随两位仙子进入桃源洞后,才知道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管仙药---乌药。
他们彼此一见钟情,结成了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岁月如梭,秋去春来。转眼间过了半年,一天,刘晨说:“我们入山已久,仙药还没有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两位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为采仙药,历尽千辛万苦,现特以乌药相赠,此药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两仙女送刘、阮出洞口,一直送到溪畔才依依惜别。
刘、阮回到家乡,却见景物全非,村上父老已无一相识。最后找到一位百岁老翁,他说:“我小时听祖辈说起,村里有两位祖公入天台山采药,后来一直音信全无。”两未听罢,大吃一惊,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间已七世。刘、阮遂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圆翠绿,刘、阮将乌药分赠给众乡亲,服后果然疗效非凡。
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岩壁生苔,雾锁洞口,再也找不到仙女了。只是在洞边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子,面朝剡县眺望,这就是双女峰。天台乌药因此名声大振,享誉海内外。
乌药,又名天台乌药,百叶柴,矮樟,属樟科常绿灌木植物。乌药入药首载与开宝本草一书,它性温,辛,入肝脾胃经。具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等功效。冬瓜冬瓜考其原名称枕瓜,因它活象一个老式的枕头。那么,为什么会改名呢?
话说,苏州东郊有一姓金的农户,家有瓦屋8间、良田8亩,生有一男一女,男孩金田,现年21岁,鸭蛋形头样,浓眉大眼,身长七尺,胖瘦适中,举止大方,风度潇洒。而且勤劳聪明,所以他的父母一定要为他娶个好媳妇。
离金家4华里郭家,有房屋6间、耕地6亩,育有二女一男,长女郭菲,年仅20。中等身材,瓜子性脸儿,眉如柳叶,眼若葡萄,鼻子仿佛悬胆,下面点缀着樱桃小口,真是个难得的小家碧玉。经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同意结为秦晋之好,定于秋凉九月十二日拜堂成亲。两个新人,恩恩爱爱,形影相随,过着甜情蜜意的生活。
立冬以后,新娘子感到疲倦无力,恶心呕吐,请郎中诊治,才知怀有身孕,服安胎和胃之剂方安,天届临,产下一男,取名金冬。郭菲问丈夫取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丈夫讲:“你在立冬后怀孕,故名金冬。”
郭菲面带怒色的讲:“金是金家的孩子,冬是立冬后得子,是你们父子的事。今后什么事与我无关,你快去请个奶娘来喂乳,我回娘家去了。”金田知道妻子的脾气急躁,一不如意,往往大发雷霆,忙说:“可以商量,可以商量。”郭菲说:“生孩子是我俩的事,怎么把我甩掉,快加个郭字吧!”于是,孩子就叫金冬郭。
某日,黄昏小夫妻俩发生口角之争,闹至半夜不休。郭菲愤怒之下,抱起熟睡的冬郭回娘家去了。在暗淡的星光下走小路,走呀走,遇到大片枕瓜田。瓜藤蔓延至路上,郭菲一不小心被瓜藤绊倒,婴儿扔入瓜田中,她赶紧立起身来,弯下腰去,报起冬郭又走。
到了娘家,敲门咚咚响,惊醒了睡梦中的父母弟妹。开门,见她抱了一个枕瓜回来。郭菲失色顿足道:“哎呀,我的冬郭抛在枕瓜地里,你们快去抱回来。”弟妹俩立即手提灯笼,奔到枕瓜田地,发现有一个枕头,拿回去见阿姐。
阿姐目瞪口呆,后经大家分析,郭菲粗心大意,错把枕头当冬郭。于是,由老郭夫妇陪同女儿郭菲回金家。时已五更,鸡啼犬吠,冬郭呱呱待哺。
郭菲一进门即给孩子哺乳,老郭夫妇苦口婆心,要求小夫妻俩多多沟通,相互体贴,相互爱护。以今天一场虚惊为借鉴,双方少发脾气。小夫妻俩表态,愿意和好,恢复了青春的幸福生活。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夜新闻很快传遍大街小巷。茶馆、酒楼、各个娱乐场所,谈的谈,说的说。就这样枕瓜的名字销声匿迹,冬瓜的名字名扬四海。冬瓜不但是食用蔬菜,而且其皮和子皆为常用中药。近代名医陆渊雷有言:冬瓜全身是宝这句话名副其实。
冬瓜是一种药食两用瓜类蔬菜,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冬瓜性微寒,味甘淡无毒,入肺、大小肠、膀胱三经。能清肺热化痰、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痢,去湿解暑,能利小便,消除水肿之功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