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讲中药学第16讲语音与文字

各位学员,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我们继续讲清热解毒药。上次我们讲的主要是擅长治疗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今天晚上我们来看一下,善于治疗疮痈肿毒的清热解毒药。所谓的疮痈肿毒,是长在皮肤表面的,我们叫做外痈,长在内脏的我们叫做内痈,总的叫疮痈。疮痈,相当于西医讲的化脓性感染这类的疾病,化脓性感染,可以在体表也可以在内脏。长在肺里面的,叫做肺痈,在肝叫肝痈,在阑尾叫肠痈。中医治疗这种疮痈,我们在讲白芷的时候也和大家说过,有3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这是对外痈而言的,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解毒消痈。用消法促进疮痈的消散。以清热解毒的药为主,可以加一些活血化瘀或者是凉血的药。如果初级阶段没有把它治好,化脓了,化脓以后脓就成为内生出来的邪毒。这个时候要把脓液排出,需要排脓,中医叫做托毒外出,使用的方法是脱法。这个时候就要用清热解毒的药,加上一些排脓的药,有的疮痈不溃破,脓就排不出来。这时候传统的中医和西医一样,需要切开引流出脓液。就是用刀子把它切开,让脓液流出,要么就是用腐蚀性的药物,让疮痈产生一个小口,使脓液排出来。后期没有脓了,就要生肌,使正常的肌肉,生长出来,生肌中医治疗的方法是补气血,升正气,使用的方法是补法。清热解毒药用于疮痈,主要是用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也就是消法和托法。我们今天讲的这种治疗疮痈肿毒,清热解毒药呢,主要是用于疮痈,不管是内痈和外痈,大多数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把药敷在疮痈的局部就是外用,外敷也有用,内服也有用。

蒲公英

蒲公英,这味药使用的时间非常早,在唐朝的时候,书上就有这个药的记载,当时把它叫做地丁,如果大家见过蒲公英,它的根真的像个钉子一样钉在地上,所以叫做地丁。这个草本植物,有个粗而长的主根,长出的时候青叶铺在地上,就很像一个钉子钉在地上,所以叫做地丁。后来到了明清的时候,又有了我们下面要讲的紫花地丁这味药。因为蒲公英的花是黄色的,我们叫蒲公英为黄花地丁,蒲公英是它的植物名,现在药店开药的时候叫蒲公英,这个名称也有人开黄花地丁,大家要知道,黄花地丁就是指蒲公英。蒲公英作为清热解毒药,主要是用于疮痈,内痈和外痈都可以用。治疗外痈,尤其是新鲜的直接捣烂涂在疮痈的局部,可以促进疮痈的消退,对于内痈,不管是肺痈还是肠痈都能够使用。它是对于疮痈有一个广泛性使用的一个好药。它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在书上有强调,治疗乳痈方面作用最为明显。不少书上都把它称为治疗乳痈的要药。乳痈就是乳腺炎引起的化脓性的疾病,现在药理研究发现,它确实有疏通乳腺管的作用。所以,这味药除了治疗乳痈,有乳痈这种化脓性的感染,乳腺其他的疾患也可以配伍它去使用,因为它有疏通乳腺管的作用。像小叶增生,乳腺增生这一类的,都可以配伍蒲公英使用。很多孕妇生了孩子后,前几天没有喂奶,乳房胀的很厉害,很容易出现急性的乳腺炎,甚至是化脓性的。从乳头挤出来,都是化脓性的液体,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新鲜的蒲公英,外敷乳房,单味用蒲公英新鲜的克煮水煎内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的功效,一般说利尿都是用来退肿的。清利湿热多用于下焦的湿热证。其实蒲公英这味药,真正用来利尿消肿的话用的不多。用来处理下焦的湿热淋证,轻度的黄疸比较多,所以它是清利湿热的作用,应用比较是很广泛的。现在经常还有人发现蒲公英新的作用,它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把它作为清热解毒的药来使用,而且把它作为清热泻火的药,或者是解表的药,包括是治疗感冒,尤其是风热感冒,作为发现风热的药来使用。把它作为清热泻火的药,用来治疗温病的气分证以及脏腑的热证,包括肺热、肝热、胃热都可以。中药,往往是临床大量应用以后,整理出新的功效。所以蒲公英在清热泻火的方面,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应用和总结。

蒲公英有个非常特别的作用,它有明显的增强胃肠运动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增强胃动力。蒲公英虽然是清热的药,但是并不难吃,可以作为食品,所以它不会伤胃,很多胃肠方面的疾病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它,特别是偏热性的。课本上讲,蒲公英的药性是苦甘,其实蒲公英是不苦的,就是用嘴巴尝它是不苦的,很多地方把它作为野菜来吃,所以一般热性的疾病,我们可以去使用像这样的药,就是说不是很难吃,如果特别苦,病人是很难吃的。再一个,如果大剂量的使用,蒲公英还有通大便的功效,这是大家可以去注意或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xw/2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