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那会儿打算编写一本自己的植物百科,下笔方面多有不得意,遂不了了之,放到现在还是只敢浅谈一二。结合了自己的喜好,并非全由植物学出发,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坐标广州,正儿八紧的岭南之地,绿化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最近闲暇之时看了一下《南方草木状》,一本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书中记载了八十中岭南地区常见植物。现在正赶上广州的荔枝上市,20多一斤。
来看一段书上对荔枝树的描述:
“荔枝樹,高五六丈餘,如桂樹,綠葉蓬蓬,冬夏榮茂。青華朱实,实大如鷄子。核黃黑似熟蓮,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將中,翕然俱赤,則可食也。一樹下子百斛。《三輔黃圖》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宮。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於庭,无一生者,連年移植不息。後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終无華实,帝亦珍惜之。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誅死者数十,遂不復茂矣。其实則岁貢焉,郵傳者疲斃於道,極為生民之患。”
第一次见到荔枝树和龙眼树时,没分清二者。虽然书中大部分植物都和今天我们所知的植物相差无二,但我看的这个版本没有配图,似乎少了一点乐趣,想着以后若有机会会配一本自己的《南方草木状》图谱。中大蒲园的油桃树
今年的春天我在家乡登山之时看见了不少小时所见的植物,一部分正值花期的植物我终于能将其与图鉴上的相匹配了,种类繁多,还未整理出来。还有一些植株尚且幼小,果实还未成熟的也没有机会加以辨别。
这篇主要是关于菝葜(báqiā),前面提到过这种植物,因为它的名字,和在杂草堆的姿态让我对它记忆深刻。这种植物遍布全球大部分低海拔地区,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年少时读《全国中草药汇编》认识了两个字,复杂啊!老妈常说:识字不识字,抓住半边字。“菝葜”二字,一直被我读成“拔契”,后来翻阅书籍才知道正确读音,而这两个字算是刻骨铭心了。第一次看见这种植物,是和同学去爬山,在山涧旁的草丛中,看见果实成熟时的红色菝葜果。没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