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编者按
前面说过很多藤类药都能祛风湿止痹痛,但也有很多非藤类药也是祛风湿止痹痛的能手,今天老爷爷和小指月要介绍什么样的药物呢?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集——青风藤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据《验方新编》载:“有人瘫痪,四肢不能转动,百药无效,后服冯了性药酒一钱,浑身出汗,上吐下泻,半日后稍能举动,继续用冯了性药酒调理,霍然痊愈,神验非常。”当时的冯了性药铺还被称为“佛山药王”,据说是林则徐为店铺亲笔题写的,以褒扬冯了性药铺为将士送医送药的义举。
丁公藤
有个中风偏瘫,手臂不能转动的病人,这次老先生没给他开药方,而是建议他用含有丁公藤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由于这手臂不能动已经快一年半了,他也没抱什么太大的希望。
老先生说,内服加外用,外用时,用老姜一把捣烂跟酒一起蒸热后,敷在关节屈伸不利之处,敷软后再慢慢地去按摩揉动它。这期间不能随便吹到风。
喝完药酒后,要盖上被子,整个身体微微发汗。药酒一定要放在锅里温热来喝,保持小汗让气血流通,是这风湿药酒取效的关键。
这病人闲着也没事,就天天这样搞,搞了将近一个月,本来手不能握拳的,现在居然能握拳了,原本洗脸都不能扭毛巾的,现在那只屈伸不利的手勉强恢复了基本生活的能力。这病人兴高采烈对这药酒赞不绝口。
小指月就说,爷爷,这次你怎么没开汤药就让他手臂恢复了活动能力?
老先生叹口气说,久病床前少孝子。这病人偏瘫都快有两年了,家里人天天为他煎汤送药,连工作都受影响了,如果再长久地给他开汤药,他们也没有耐心啊,所以有个两全之举,便是用药酒方。
药酒敷敷擦擦,既简单又省事,而且很多出名的药酒都含有藤类的中药,能够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帮他屈伸不利的关节重建经络。
小指月说,爷爷这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怎么那么有名呢,这有什么故事呢?
老先生笑笑说,你就知道听故事,不过这老牌的百年名药,确实有着美丽的传说。然后老先生便给小指月讲起这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由来。
冯了性的父亲是经营药铺的,冯了性本身天性好学,喜欢研究琢磨。
当时佛山近海,河流纵横,人们普遍都靠水居住,这样水边湿气势必就重,于是稍微劳累过度,或年老体衰的老人,便容易得上风湿痹痛。
这样当地就急需要能够医治风湿痹痛的医生,很多医生也有家传,又懂得针灸按摩,能够帮助部分人们拔除病苦,但大部分贫苦百姓都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
冯了性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如何研制出汤药或者配成药酒,让老百姓们可以不用花很多钱,又能够用来防治风湿痹痛,减少病苦的折磨。
听说最善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的医生一般都是武术家,因为武术家经常要跟跌打损伤打交道,必须精通伤科的医治之道,而天下武术又出少林,少林寺就有不少僧人隐士精通医药,能够救治各类跌打顽疾、风湿痹痛。
于是冯了性为了寻觅良方,便不远千里,前往南少林拜访名师,寻求治疗风湿痹症的思路。
最后冯了性找到了古寺高僧,这少年一心想解救天下风湿病人疾苦的精神,感动了高僧,高僧便将各种跌打损伤、风湿痹症的奇效良方一一传授给他。
冯了性还拜高僧为师,高僧便赐他法号——了性。每个人都是因为各自的偏见跟独特的性格造成了各种烦恼痛苦。高僧告诉冯了性,人要了除疾苦,就要明白心性,不要执着于各种追求,要以应无所住之心去做利人利己之事。
回到佛山后,冯了性泡制出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药——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丁公藤辛温,是祛风湿止痹痛的妙药,但有小毒,必须经过严格炮制后方能服用。出名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以及丁公藤风湿药酒,都以丁公藤为主,是居家常备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的药酒方。
车祸骨折后遗症
《滇南本草》曰,昆明山海棠治疗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瘫痪痿软,湿气流痰。
有个小伙子开摩托车时开太快了,一不小心就撞到电线杆上,整个人摔飞出去,手脚都骨折,还好脑部没有撞破裂。
在手脚复位后,卧床休息了三个多月,虽然基本康复了,但局部还有一些血肿淤青,稍微劳累一下,关节就疼痛,腿部就容易肿。他便找来竹篱茅舍,想看看中医有什么后期调养的方子,能够帮忙消除这些跌打损伤后遗症。
老先生说,怎么现在才想到中医呢?这小伙子说,中医不是慢郎中吗,慢性病才来找中医。
老先生笑笑说,看来世人都误解了中医。在骨折复位后,用中药去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可以让你骨伤修复速度增加一倍以上,修复后也很少后遗症。
这小伙子才后悔没早点搞些中药汤药来服用,否则就不会落下这么厉害的后遗症。
老先生说,这些局部的死血还没有完全化走,所以关节肿痛麻痹。
小指月说,这叫血不利则为水,应该找些能够化掉瘀血的药物。
老先生说,有个云南道地药材,叫化血丹,乃跌打损伤,接筋续骨之妙药,又是风寒湿痹,活血祛瘀之良品。
小指月说,这么厉害,跌打损伤找它,风湿筋骨痛也找它。
老先生说,没错,这味药有大毒,必须慎用。但以毒攻毒,如果是顽固瘀积,骨折后死血不化,往往需要它来去瘀生新。
小指月说,我知道了,爷爷。唐荣川说过,瘀血如果不排除干净,新鲜气血就很难生出来。所以他后期营养搞得再好,结果只吃得肥胖,长了肚子,没有长壮骨头,因为局部的瘀血还没有清除。
随后,老先生就给他用昆明山海棠,捣烂外敷伤肿处,然后又叫他服用少量的汤药,用这昆明山海棠配合酒一起煎服。这样一周后局部瘀肿、麻痹疼痛就消失了。
随后小指月说,爷爷,你没有用其他的补药,怎么他恢复得这么快?
老先生说,年轻人能吃能喝,睡觉又不错,身体气血再生得快,你只要把他身体瘀滞之处理顺疏通,身体气血就很快过去把局部修复好了。
这昆明山海棠,善行十二经络,能够通开一切瘀血风湿痹阻,乃风寒湿痹,迁延日久,或跌打损伤,关节肿痛麻木之良药也。
唯独用药时要小心谨慎,此物有大毒,用药时必须严格把握剂量的分寸。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云南中草药》曰,治骨折用昆明山海棠一至二钱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骨折处。
丁公藤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obtusfolia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sch-midtiiCraib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辛,温;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丁公藤有毒,如中毒,汗出不止,四肢麻痹。按一般中毒原则处理,同时可用甘草、蜂蜜内服解毒和温水洗手。
昆明山海棠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pterygiumhypoglaucum(Devl.)Hutch.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苦,辛,微温;有大毒
肝,脾,肾经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内服:煎汤,6-15g,先煎;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孕妇禁服。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未完,待续,往下拉有往期故事链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应中医爱好者要求本人建了古中医学习交流群,欢迎中医粉进群交流,诚邀资深中医师、学者给与指导!
本群不卖课不卖药,单纯学习,打广告者请绕道!01、02群已不能扫码,请扫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