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过七夕去感受那些被你遗忘的传统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changshijijin/100364.html
又是一年七月七,七夕将近,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还是比较受青年人们的喜爱的。但说实话现在国内七夕节还是没有情人节受欢迎。可要是回到古代,情况就不一样了。古代过七夕的习俗是多种多样的。七夕节起源很早很早,源于上古,是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载体,传说这一天女郎织女会在银河鹊桥相会,人们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也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汉代甚至更早,就有了在七夕节乞巧的习俗,七夕节这天晚上,因为古代就是男耕女织嘛,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双针织技术娴熟的双手,而织女是织布能手,正好是这些女孩子的崇拜对象,所以这天晚上,少女们就在夜空下的方桌上,摆上水果,朝天祭拜,一来祈求自己针线活儿越做越好,二来也祈求自己的婚姻顺利,遇到美好的爱情。而后有的姑娘们也会聚在一起对着月亮做穿针比赛,穿针最快的,会是将来的巧手女。有的地方也有别具特色的乞巧方式,俗称“迎仙”,就是在七夕来临之前,用彩绳、通草、彩纸等材料做成各种小玩意,而且还要提前把一些能发芽的粮食,比如绿豆,提前用水泡到发芽,俗称“拜仙菜”,等到初六和初七的晚上,姑娘们都梳洗打扮好,点上蜡烛,对月祭拜,这就是“迎仙”。古时候有的地方还会储七夕水,就是在七月初七当天早晨,去河边或者井里早早的打水回来,因为相传七月七仙女们会下凡洗澡,所以这时候的水有避邪、延寿的功效。而等到七夕晚上,把花瓣泡在这水里,女孩子用它洗脸会变得更美丽。其实拜织女牛郎,其实就是古人对星星的崇拜,北斗七星作为夜间最亮的星星,为人们指明方向,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很高,特别是七星中第一颗星,叫“魁星”,相传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所以这一天那些想考取功名的学子们就会拜魁星,祈求自己考试顺利。魁星在古代众学子心中地位很高,从考中状元又叫“夺魁”,我们就可以知道。乞巧一般是女孩子七月七的祭拜方式,拜魁星就大多是男孩子了。古时候七夕还有个习俗,跟爱情无关,就是拜床母,七月七是床母生日,在这天晚上,在儿童的床边放上小碗油饭,点上香。这个祭拜是希望孩子们平安健康长大。也有传说,七夕的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在茂密的葡萄藤下面,就能听到侄女和牛郎在鹊桥上的讲话。如果家里有身体不太好的小孩,家长们在这天就会把红头绳结七个结,挂在孩子脖子上,祈求孩子平安快乐长大。古时候有许多的年轻姑娘会在七夕这天用树的浆液兑水洗发,这个传说是这天的水就和天上的银河水一样圣洁,用这样的圣水洗头,会给让自己越来越美丽,也会让自己早日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到了明清时候,原来的穿针乞巧有了改变,变成了投针验巧,这个相对来说难度要大很多。在脸盆里装一半河水一半井水,俗称“鸳鸯水”,然后初六放一夜,第二天再晒到下午,验巧开始,这时候女孩子们拿出绣花针,放在水面上,没放好,沉在水底的算失败,飘在水平上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关键这时候要看针在盆底的投影,如果针影是笔直的,那也算失败,如果针影变粗或者有弯的其他形状,便成功,算是“得巧”。七夕从上古到现在,上千年,历代都会有不同的习俗出现,我们的先人们继承着老的习俗,也改进着习俗,这是我们民族最古老、最传统的节日之一,现如今好多七夕习俗我们都遗忘了,但这个节日的氛围从来没有消散,我相信我们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会把这个传统节日好好的传承下去,把七夕的传统习俗发扬并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c/10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