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www.zykyhs.com
邓老“军中大弟子”靳士英教授简介
靳士英(~),男,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历任解放军医院院长、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南方医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邓铁涛学术经验研究,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西医内科临床、舌下络脉诊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草药、医学史研究。邓铁涛师六十年来不仅教我中医学,还教我从哲学高度认识分析问题。他年青时喜欢读《大众哲学》《反杜林论》,这对他后来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中医学者起到了莫大作用。
1临床实践与中医理论的辩证关系
年,医院休养,我去看望他时,他告诉我学习中医“登堂入室”之法。他说:学习中医必须坚持临床看病。不能看病,看不好病,算不得中医。只有临床看病,长期临床,潜移默化,才能积累经验,增长才智,对中医有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又必须学习研究理论,深入探索中医发展的历史、中医的理论、中医的经典、中医流派、中医各家学说,才能登高望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当以临床看病为先。
我自己是临床医生出身,对临床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我想,宋代广东名医陈昭遇那句“历多达妙”的名言,就是说看病多,看疑难病多,才能达高超的境界。后来,我把这一点概况为“临床史观”。我遵照邓师的教导,身体力行,成为最早的受益者。
2中医与西医的辩证关系
一日,邓师打电话给我,问我:你知道我正在干什么吗?我说:您不是正在研究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吗?邓师说:我现在正和我院的西医合作,研究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的治疗。他说:这里边有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的问题。创造条件使患者完全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减少心梗复发、血管粘连等,中医是主角;开胸做血管搭桥则西医是主角。中医应看清位置,甘当配角,医生当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但是,中医不要就此止步,要不断深入研究,有朝一日能用中医的方法取代西医的开刀。邓师的这一观点“优势互补”,得到西医界、中西医界的认同,他们的学会请邓师作顾问。
3中药与草药的辩证关系
年8月21日,我携我的学生刘淑婷去看望邓老。邓师说:广东得天独厚,温热潮湿,雨水丰沛,动植物易于繁衍,据普查至少有种,其中草药就有不少,这些资源应当很好地利用。他还说:我非常喜欢用草药,如山慈菇祛痰散结,治淋巴结核和甲状腺肿;黄皮树叶,疏肝解郁,行气化浊,治乙型肝炎;千张纸、五爪龙,清咽利喉,化痰止痛,治慢性咽炎;千斤拔、牛大力、五指毛桃,大补元气,升阳救陷,治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小叶凤尾草、珍珠草,清热利湿,治小便浑浊不畅、淋证;人字草,保肾利水湿,治肾炎血尿;火炭母,清热利湿,治急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布渣叶、独脚金,消食化疳,治小儿疳积;番石榴叶,收涩止泻,宜老弱小儿,五七片单煎,即可收效;鸡蛋花、木棉花,清热利湿,性情温和,宜于老弱妇女儿童腹泻,伤湿者良;龙脷叶、芒果核,祛痰止咳,治痰热咳嗽;咸竹蜂,清咽利喉,专治久咳咽痛;楮实子,养肝;土鳖虫,活血化瘀软坚,我用作软肝煎的主药治肝硬化。这些草药效果不逊于中药。所以我们应大力开发草药。我说:非常赞同邓老师的观点。何克谏说:“不是岐黄胜似岐黄”,就是说草药中的某些药物的疗效胜过中药。现今的国家药典已经将其收入其中,如九里香、半边旗、半边莲、千里光、丁公藤、龙脷叶、虎杖、鸦胆子等等。邓师说:我们应当辨证地看这些问题,要看到草药可以转化为中药,任何轻视草药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不能用僵死的观点来看问题,应当用发展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邓老与作者谈岭南草药)
4大剂与小剂的辩证关系
邓老开方用药、药味多则10味左右,少则3~5味,最少1味,剂量通常不大。他说:小剂量能治好病,何必用大剂量。尤其是对毒药附子、乌头类,更是如此。邓老说,目前对附子用量可分三派。
一派为尊经派,以陈伯坛为代表。他是清末举人,弃仕学医,专治伤寒之学,是当时广东伤寒四大学者,号称“四大金刚”之首。他说:仲景方用药的精义,务使药病相当,应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的需要。方剂的分量,应重则重,应轻则轻,适可而止。对经方的使用,掌握要十分严谨,因经方组织严密,不可任意加减,如因病情需要,必须加减,应考虑与立方宗旨无矛盾方可,否则药的作用反受其牵掣,降低疗效。对沉寒痼冷,久治不愈的疑难病人往往用大剂附子治疗收功。上海著名伤寒家曹颖甫,每年都介绍一些疑难病人买舟下香江求陈伯坛治疗,收到很好的疗效。据英公女儿陈坤华介绍,“陈伯坛处方附子常用三两,甚至六两,干姜常用二两,甚至四两,桂枝常用一两”。曹颖甫所介绍的上海患者反映:“先生所用经方特重,如桂枝、干姜之属,动以两计,火锅熬煎,药味奇辣,而服之者病则良已云云”。按清末“库平秤”计,1两=37.30g,三两相当于.9g,六两相当于.8g。另,1枚附子的重量,诸家测定为18.65~37.30g。英公用附子,首先亲自选用优质附子,生用者少,多亲自炮制,亲自煎药掌握煎煮时间及火候,亲自观察病人服用,以求效果。其所用减毒之法有三:一是炮制去皮脐;二是长时间煎煮,先煎久煎;三是配伍减毒,用干姜、甘草、露蜂房、膨鱼鳃、黑黄白红绿五豆以减毒,所以虽用大剂,亦未发生中毒问题。
另一派为火神派,以清末郑钦安为开山,以《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为理论根据,开始强调辨证论治,后经门徒吴佩衡、祝味菊、唐步琪、范中林及李可等医家弘扬,自成一派,倡阳常不足说,重视扶阳,大剂应用附子,且对“十八反”,悖其道而行之,谓可以增效减毒,重视扶阳,擅用附子。李可救治心衰,附子用至30g、g甚至g,干姜60g,甘草60g,可谓用量极大,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有对其持批判态度的“冷思考学者”。
第三派是审慎派,以蒲辅周为代表。他对附子是从小剂量探索使用。他说:药必适量,不宜过大,要避免杯水车薪,也不能药过病所。用药宜精,用量宜少。他还推荐对慢性病用煮散的方法。他对腺病毒肺炎厥脱患者用参附汤、四逆汤救治;白喉热症,用黄连解毒汤,以僵蚕、附子反佐;霍乱吐利大汗用四逆汤加人参;阳虚脾湿腹泻老人,用炙黄芪四钱、桂枝二钱、杭芍三钱、炙甘草一钱、炒于术三钱、黑附子三钱先煎、生姜三片、大枣五枚,六剂,煎服。好转后又用红参二两、炒于术三两、干姜炮黄一两、炙甘草一两、黑附子一两、砂仁一两、木香三钱、茯苓三两、上肉桂三钱、怀山药三两、芡实四两,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三钱,早、晚各服一丸,红糖水送服,以资调理。久偏头痛,用三生祛痛方,用川乌或草乌、生南星、生白附等分为细末,以葱白七茎、生姜五钱捣如泥,布包蒸热包患处,治30余年偏头痛,取得良效。蒲老用附子、乌头、肉桂非常谨慎,从小剂量开始探索,自成一家,称誉一时。
再远一点,我们考察了元·朱丹溪用附子的态度。他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在他的《脉因证治》中共70证,用乌附者22证,占证之31.40%,方共条,用乌附者32条,占总方数4.6%,如果除去伤寒部分的9方,每证不过一二方,可谓甚少。乌附用量一般多者一两,少者一二钱,十分审慎,中病即止。也有一些独出心裁的方剂,如“蜜附子”,治“喉痹腑寒,咽门闭,不能咽”,用大附子去皮脐切大片,蜜涂炙黄含咽津的方法治愈。产妇便秘,脉沉细,服黄柏、知母、附子而愈,三药本无通便之功,但一寒一热,巧相配合竟能收功,在“集效方中,驱虫药用槟榔,芜荑、鹤虱、乌梅中加附子七钱,也是特殊用法。”
明·李时珍谓:“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而补药用少加引导其功甚捷。有人才服钱匕即发燥不堪,昔人补剂用为常,岂古今运气不同耶?!”他已经注意到古今环境变化,人的体质禀赋不同,病谱变化不同,乌附的用法用量应有差异。
余师愚说:“若遇庸手,妄投桂附,药补终剂,死如服毒。”王孟英治杂病偶用桂附,治霍乱则不用附子,丁酉(年)八九月间,霍乱抽筋流行,他认为是“暑湿内伏”,用“蚕矢汤”“致和汤”(北沙参、生扁豆、石斛、陈仓米、枇杷叶、鲜竹叶、陈木瓜、生甘草)治愈多人,认为“唯误服附子者最为难治”。
清温病大家王孟英《温热经纬》卷五《方论》中载方条,有附子方只有4方,用量亦少。
今年国家药典规定:双酯生物碱,以新乌头碱(C33H45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乌头碱(C34H47NO11)的总量计,不得过0.%;用法用量要求3~15g,先煎,久煎,以策安全。
邓师的意见是:用附子还是要讲辨证论治,应遵循天人合一的理论,根据病情、人的禀赋、天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药,无须追求大剂,小剂量能治好病,何需大剂。
我感到邓老的论点符合辩证法。
[参考文献]
[1]周毅,李剑,黄燕莊.国医大师邓铁涛[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4.
[2]江瓘.名医类案·郁[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4-76.
[3]魏之琇.续名医类案·郁症[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魏之琇.续名医类案·相思[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广东省医药卫生研究所中医研究室.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陈伯坛·仲景方用药的精义[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6]张世臣,李可.中国附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郑钦安.中医火神三书[M].余辉,林晶,马琳,点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8]张存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增订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9]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朱丹溪.脉因证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1]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一册[M].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3.
[12]王孟英.温热经纬·方论[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附子: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铁涛师承团队长期跟随邓老开展古方、经方、验方的研究、总结、应用工作,欢迎咨询、预约和就诊。
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号3楼。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