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商洛中草药群众运动回顾

近来,因为新冠疫情,人们较多地谈到了中医。但是,对中医的一个分支——中草药,以及我国解放后曾经大规模开展的中草药挖掘运动,谈论不多,似乎已经遗忘。20世纪70年代的“发掘中草药群众运动”,在理念、过程及效果上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借鉴其经验,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颇有意义。改革开放后的新药研究,基本都是在这场运动中挖掘出来的成果,最大成果则是屠呦呦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初期,在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和“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场去”的指示下,全国大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发掘民间中草药的群众运动。商洛地区(现商洛市)有七个县,全处于秦岭山脉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草药资源,和活跃在深山中应用中草药为群众治病的草药医。因此,在商洛发掘民间中草药经验,可谓得天独厚。商洛地区从年代后期到年代初期,不断组织医务工作者到农村去调查草药医,了解他们防病治病的经验,将他们的一些土方、单方、验方汇编成书,并选出一些疗效相传突出的处方,医院作进一步验证,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在这一特殊的时期,商洛的医药工作者在继承祖国传统医药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成就。01发掘和整理出了大批重要的文献资料从民间发掘出来的许多中草药,过去大多都没有收编入学术著作中,在农村主要靠师傅带徒弟,口传而已。如金毛七(植物名金华落新妇,以下括弧中均为植物名)、水金钗(水蜈蚣)、鱼鳖草(抱石莲)、罗布麻(红麻)、盘龙箭(绶草)、灯盏窝(雪见草)、水麦冬(舌唇兰)、金背枇杷(陇蜀杜鹃)、黄荆子(黄荆)、冷水丹(马蹄香)、地仙桃(梓木草)、八月瓜(三叶木通)、野酒花(华忽布)、吹火筒(尖叶秀线菊)、猪宗七(铁角蕨)、萱草根(萱草)……等等,这些不曾登大雅之堂,未入经典著作的草药在商洛山中不下四五百种。经农村老草医长期临床应用,确实有效的中草药很多。经过大量上山下乡的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发掘整理,后来进入科研课题或入《药典》的也不少。商洛地区将搜集来的大量中草药,进行多次整理,印刷成书的有《商洛地区中草药汇编》《商洛地区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会资料汇编》《王家成草药接骨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汇编》《中草药炮制》等,不下十余种。这些书中介绍的草药,基本都是商洛特有的品种,当时的出版物上大都未曾记载,因此没有现成的插图。如果没有插图,在老草医百年之后,这些草药可能将永远无人能识。由于照相制版印刷耗资巨大,商洛地区卫生学校的李兴民同志,就对照采集到的标本,手绘了数百幅草药插图,使这些草药的识别从此不再是个别老草医的专利。在较短的时间,医药工作者完成了这些资料的搜集、整理、绘图、印刷以及校对等巨大的工作量,令人钦佩。这些资料的汇集、编印,对商洛地区日后的科研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陕西香菊药业集团现在生产的香菊片、陕西盘龙制药厂生产的盘龙七片、陕西容厦药业生产的馥感啉口服液和步长医药集团即将上市的秋后红胶囊等,都是在当时搜集的资料中选择验方,然后立题进行研究,并陆续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独家产品。02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中草药科研工作医务工作者从农村搜集了大量的中草药单方、验方,为了选择出有确切临床效果的处方,商洛地区卫生局中西医结医院、医院进行临床较大宗病例验证。正好这一时期,西安医学院附属一、二院(现西安交大第一、医院)有许多专家教授,下放在商洛地区的医院医院工作,他们便成了临床验证的主力军。成效比较显著的有以下研究。医院应用王家成的中草药验方对骨折的治疗进行研究,对例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见《陕西商洛地区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会资料汇编》)。医院对60例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应用中草药朱砂莲进行临床试验观察,并设氯霉素+呋喃唑酮组作对照,疗效令人满意,该研医院工作的苏祖佑教授(西安医学院附属一院)主持,在当时的条件下,研究还是比较认真客观的,对疗效以及不良反应都作了详细的分析(见《汇编》,同上)。朱砂莲系蓼科植物,柞水县等地又叫朱砂七、黄药子,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止痛作用,医院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牙痛、咽喉肿痛、泻痢腹痛、痈疖肿痛,效果显著。医院用土大黄、地榆等均为鲜品制成祛湿油膏治疗急性湿疹、皮炎(渗出糜烂型)疗效显著。土大黄,又名“羊蹄”,系蓼科、酸模属植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商洛群众又称此品为“牛舌头”或“疙瘩叶”,药用其根。民间草药医认为该品具有“杀虫”“疗疮”等作用。该院又用草药千里光、土大黄、地榆、枯矾、鱼石脂等制成泥膏治疗脓包疮也收到较好效果。其次该院还搞了“烧烫伤乳剂”治疗烧伤,也获得满意效果。这些制剂就地取材,价钱便宜,且疗效好,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当时西安医学院附属二院刘辅仁教授下放在丹凤县院工作,他是国内著名的皮肤科专家,亲自主持临床试验,态度严谨而客观。商洛地区卫生局还组织了慢性气管炎科研组,对“卷柏蜜浆”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参加这个协作组的有商洛地区卫校、商洛医院、医院。从年12月开始至年底结束,共观察了例患者,通过统计分析,近期疗效显著。该制剂主药为草药卷柏,卷柏系卷柏科、卷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还魂草、九死还魂草、还阳草,民间用它止咳、化痰、止痛。到了年代后期,商洛地区科委组织科研组,对民间验方“化香树果序、野菊花、夏枯草”治疗鼻窦炎,开始进行规范的科研(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同时柞水县也在王家成草药验方基础上进行盘龙七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这两个药品最后都通过了国家审批,成为上市产品,现在年产值都在近亿元,尤其盘龙七片年产值早已超过一个亿。香菊片的主要成分化香树果序和盘龙七片中的80%的成分,都没有进入《药典》,它们是真正原汁原味的草药处方。03发现了一批优秀的草医药人员年10月下旬,商洛地区卫生局在柞水县召开了“商洛地区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余人,其中邀请的民间草药医人员达到了40%。许多本地区有名的老草医都在会上交流了自己的医药经验。其中特别有名的如王家成、范公端、夏康怀、徐国盛等10多位老草医。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王家成。王家成(-),陕西镇安县人,中年后迁至柞水县西川乡关山村定居,一边务农一边行医,主要是应用中草药为人治病。年代初期,王家成被正式医院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任医院副院长,年5医院副院长。年被选为商洛地区中医学会名誉会长。年和年当选为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年4月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他的“龙藤须片”获得了大会嘉奖。王家成共参加全国卫生工作会议4次,周恩来总理曾3次接见他,其中两次是单独接见。周总理和他进行了亲切交谈,对他给予嘉勉,并有谈话纪要备考。年,医院根据王家成献出的接骨草药秘方研制成了龙藤须片,治疗骨折,疗效颇佳,声誉传至全国。据此后6年的统计,医院以王家成负责的骨科组接诊病人5万余人次,来自全国26个省市。此后,王家成又献出了马铜砖方和盘龙七方,后经进一步研究,分别制成了片剂和药酒。其中盘龙七片和药酒,年在西安通过了专家鉴定,次年柞水县药厂即批量生产投放市场,目前该药除在国内销售外,还打入了国际市场。王家成名声渐大后,病人不断增多,有许多外省远道来的病人,病情多复杂,王家成总要想尽办法给予治疗,从不拒绝。年春,河南来了一位病人夏某,左大腿股骨骨折已快3年了,医院治疗无效,医院治疗,前后做了3次内固定手术,但骨痂始终不形成,因而被诊断为陈旧性骨折,骨延迟愈合,病人没有办法,便来到这个深山小县求王家成治疗。医院配合王家成工作的西医大夫看了患者病历,坚决不收,但王家成坚决要收,他说:“病人老远来了,我们总要尽一下我们的心么!试验治疗一个时间,再说么!”双方坚持不下,官司打到县政府,最后还是决定收院治疗。经过王家成的精心治疗,这位患者竟然在很短时间里痊愈了。这一病例的成功,在当时影响很大。《光明日报》进行了详细报道,同时中央广播电台对这篇报道也进行了播放,于是许多陈旧性骨折患者远道而来,请王家成给予治疗,此后的几年里,王家成收治陈旧性骨延迟愈合近50例,疗效大都较为满意。王家成是一位农民,是自学而成的民间草医骨伤科医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他长期在农村应用草药为病人治疗疾病,治疗的范围主要是跌打损伤、骨折以及疖疮痈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治疗骨折的方法主要是正骨手法及固定夹板,同时外敷草药。常用的外敷药有以下草药(括弧中注的为植物名):红接骨丹(石竹)、白接骨丹(蝇子草)、黄接骨丹(狭叶丝石竹)、黑接骨丹(牛至)、捆仙绳(大琉璃草)、过山龙(乌头叶蛇葡萄)、过江龙(覆盆子)、刺椿(楤木)、刘寄奴(小贯叶金丝桃)、苎麻、红娘子(马桑)、散血丹(猪殃殃)、红丝毛(狼尾珍珠菜)、大叶接骨丹(长柱金丝桃)、九头鸟(败酱)、伸筋草(石竹繁缕)、水接骨丹(柳叶菜)、破血丹(茜草)、壮筋丹(繁缕)、百日丹(蔓龙胆)等。以上草药均用鲜药(药量不拘),去杂质、共捣烂如泥,加入醪糟粕至药膏发粘为度,再加白酒少量,即可使用,如缺少个别草药,也无妨。为了加速消肿、止痛和骨折愈合,王家成也常加用内服药,其方也是以草药为主,如:劳伤酒:盘龙七(太白蓼),红毛七(类叶牡丹),红三七(支柱蓼),白毛七(银线草),扣子七(参叶子),荞麦七(金荞麦),竹根七(吉祥草),灯台七(轮叶王孙),羊角七(油点草),桃儿七(鬼臼),九连环(牛扁),大救驾(缬草),八里麻,五加皮(楤木),过江龙(覆盆子),过山龙(乌头叶蛇葡萄),小叶爬山虎,祖师麻(黄瑞香),大叶风藤,小叶风藤,木通,当归,秦艽,牛膝,虎骨,乳香,没药,杜仲,伸筋草(繁缕),木香、穿山甲,搜山狗(鸢尾)。以上诸药共为细末,浸泡白酒,一周后即可内服,早晚各服两小盅。年以前,王家成在农村治疗骨折,由于条件的限制,有时复位差或复位不良,也有复位后又发生移位,所以常常影响疗效。年,王家成被请到医院工作后,省、地、县各有关方面的医药科研单位都给了不同程度的配合和支持,如在医院里成立了王家成骨科研究组,在诊断、治疗、药物剂型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如骨折病人复位前、先进行麻醉,然后在X光透视下复位,夹板则选用天津制的小夹板,必要时配合皮牵引或骨牵引。原外敷、内服药处方都很庞大,药味多,通过了反复研究,进行了临床筛选,使处方趋于精练。经过各方面的改进,王家成的接骨疗效较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声名远播,从年至年,在两年时间内王家成的科研小组就接诊各种骨折患者人次。王家成的成名及才能得到发挥,得力于中草药群众运动。他是一个不认得几个字的老实农民兼草药医,于年去世。他的经验方盘龙七片,近七八年来年产值达上亿元,这是他在九泉之下应该感到欣慰的。结语发掘中草药的群众运动,已过去了30多年,但它对我国医药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很大的。当时全国各地各级卫生系统都非常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并在发掘的基础上,逐渐从初级的访谈了解,而进入了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现在国内许多有名的中成药产品,如绞股蓝总甙片、盘龙七片、香菊片、金荞麦片、青蒿素片等上百种优质产品,都是从那个时代发掘出来,然后进一步研究,而推向市场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一段历史的功绩,并继续发扬,促使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c/3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