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辣吗?”跟不太相熟的人一起吃饭,点菜的人似乎总得问了这句话才算周到。
吃辣像是一门语言,能吃辣的人凑成一桌,气氛便在明艳的红油火锅、浓香的水煮牛肉、鲜香的辣子鸡丁里迅速升温。有时候,菜里铺陈的各色辣椒也会成为品尝的对象,灯笼椒、小米椒、杭椒、美人椒,又能生出新一轮热闹。
不过,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短得让人吃惊。
在明代之前,中国人并不食用辣椒。也就是说,如今餐桌上几乎能和所有食材成功配对的辣椒,征服我们只用了四百多年时间。
源于美洲的红色果实辣椒原产于美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年,哥伦布大航海发现了新大陆,也带回了辣椒——这是辣椒从原产地走向世界的一步。在之后的岁月里,辣椒在欧洲开始小范围的传播,并逐渐通过海路来到中国,在东部沿海(研究表明可能是江浙和两广)落了脚。
我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所以说,辣椒是在明末传入中国的。
没错,请忘记明代以前古装剧中那些明晃晃红艳艳的辣椒吧,无论它们给剧情添了多少乐子,为画面添了多少美感,那时候实在是不会有。
以汉代为背景的古装剧《美人心计》中,就曾出现几串干辣椒。
《遵生八笺》里,辣椒被记入“四时花纪”,主要讲解各类花卉的种植。也就是说,辣椒是作为观赏植物被接纳的,对于它走上餐桌,人们保持着相当的警惕。这很好理解,比起辣椒花的小清新,辣椒的味道实在是过于刺激。
辣椒花
如果你还记得第一次吃辣椒时嘴巴冒火的感觉,便能与最先尝试辣椒的人产生足够的共鸣。而且,明末江南富庶之地崇尚食材的原味,从口感上是以甜为贵。在这种背景下,辣椒的辛辣刺激显然上不了台面。
贫穷和饥困,让辣椒走上餐桌在物质远非富足的时代,人们的选择总是有限的。饥饿和穷困成为接纳辣椒的契机。
清初,万山环抱的贵州因交通不便,食盐和蔬菜极度匮乏,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食材来缓解饮食的寡淡。康熙年间,贵州及其相邻地区以辣椒佐餐,当地的“土苗”用它来代替盐,于是,辣椒得以走上餐桌。
辣椒作为食用菜被接纳,在各省经历了一定的过程。
乾隆年间,贵州开始大量食用辣椒,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了尝试食用辣椒。
嘉庆年间,已经有多个省将辣椒“种以为蔬”,吃辣大省四川也已是“山野遍种之”,川菜的调味料家族迎来新成员。
道光和同治时,贵州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番椒”,湖南食用辣椒也普遍起来。清末《清稗类钞》记载:“(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可见,当时的湘鄂人连汤中都要放辣椒,可以说是很厉害了。
“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可以视作《清稗类钞》对吃辣的小总结。可见,到了清末,我们熟知的几个吃辣大省——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排名不分先后),已经率先通过了辣椒的试炼。
其实,在这些省份之外,甘肃、陕北、河南等地也渐渐接受了辣椒的口味。辣椒适应性极强,容易种植、便于存放;它在膳食结构中能充当多重角色,可直接鲜食,可晒干配菜,还可加工成腌菜、磨成辣椒粉;它含有辣椒素,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兴奋,可谓居家必备的生活良伴。
渐渐地,吃辣之风从穷苦人家走向整个社会,成为一场重口味的胜利。
辣椒之前,人们怎么吃辣不过,倒是不必为清朝前那些无福享受辣椒的古人感到可惜。因为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虽短,但吃辣的历史很长。
唐代长安早市上出售羊肉胡饼,以辛辣口味为主,说明长安人民喜欢吃辣。
南宋临安的夜市上出售“辣脚子”“辣骨头”“辣菜饼”“姜辣豉”“芥辣瓜儿”……各种带有辣字的小吃,说明临安人民也喜欢吃辣。
在没有辣椒的漫长岁月里,古代餐桌上的辣主要靠五种食材来提供,这五种食材分别是胡椒、川椒(花椒)、黄姜、茱萸和芥末。
?胡椒?
胡椒也是外来物种,但它比辣椒进入中国的时间早许多。元马可·波罗谈到杭州的市集繁荣时,便提到胡椒每天销售44担的数据。
?川椒?
川椒也是当时重要的辣味来源。宋朝的三大菜系中的川饭,便是以川椒调味的麻辣菜系。川椒又叫“麻椒”和“蜀椒”,它是花椒的一种,但比普通花椒更加麻辣。
?黄姜?
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的物产类中,大多数都有姜的记载,说明生姜的食用也十分普遍。但如今,姜已从饮食中大量退出,成为一种辅助性的调味用料,而不是辣味的重要来源。
?茱萸?茱萸在中国古代,除了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也是寻常的辛辣料。隋唐时,茱萸、花椒和姜并称为川菜的“三香”。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茱萸“味辛辣,入食物中用”。不过,茱萸的处理工序复杂,在辣椒传入后,逐渐退出调料界的舞台。
?芥末?
芥末是芥菜种子磨成的粉末,具有强烈的刺激味,在浦江吴氏的《中馈录》里就有“芥辣”的说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芥末是黄芥末,如今偶尔能在一些凉菜中出现,和吃生鱼片蘸的“芥末”(山葵根磨成的细泥)完全不是一样东西,但气味和味道类似。
辣椒传入中国四百多年,凭借耿直火爆的个性点燃了全中国的味蕾,也重塑了这片土地的饮食版图。
直到现在,它仍在人口的流动中持续散发着魅力。无论是辣味浓郁的湘菜、川菜在大街小巷的红火,还是餐桌上随手加入的一枚枚辣椒,甚至是拌饭酱里一滴点睛的红油,都在把这种植物的旺盛生命力延续下去。
撰文
王佳编辑
刘芳滢
主编
周立文副主编
殷燕召
每个关键词都是一场文化之旅
刺客
梁祝
八宝印泥
外滩
唐三彩
血亲复仇
寒食节
马镫
李商隐
《人民的名义》
太极拳
姐弟恋
“黑石号”
长沙窑
皮影戏
离婚
钟馗
儿童
清代科举
科举题目
秘色瓷
父亲节
女德
花毛一体
周敦颐
鸦片
北大聘书
司马懿
洛神赋
相亲
《我的前半生》
黄宗羲
绣春刀
开封
王曦之
地域歧视
地震
九尾狐
奶奶庙
旗袍
撒币
枸杞
台风
七夕
书札
中元节
公益
拜师礼
喝热水
告白
《兰亭序》
苏东坡
《诗经》
王羲之
离婚协议书
羊
萝卜
城市改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