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法国人与广州歌女单读

其中理发师使用的工具尤其新奇而特别突出,他们夹紧小铁杆,发出响亮的金属声,就像巨大的双低音乐器在演奏,如此就构成这场可怕音乐会不可或缺的部分。

——伊凡《广州城内——法国公使随员年代广州见闻录》

本期单读音频,许知远向我们推荐了年代法国公使随员伊凡(DR.YVAN)撰写的广州见闻录《广州城内》。伊凡作为一个“短暂停留的旅行者”,对在广州城的各类见闻进行了西方式解读。而今天这曲据传有二百年历史的南音《客途秋恨》,无疑曾在珠江江面上被一代代广州歌女传唱,不知伊凡去到广州时是否有幸听到。

单读音频Vol.76广州纪事

点击视频,收听音频

「单读」独家音频合作:喜马拉雅FM

下载喜马拉雅FM搜索「单读」即可订阅所有节目

ios用户可前往苹果自带播客软件Podcasts订阅下载

回复关键词“歌单”,获取往期音乐试听列表

回复关键词“书单”,获取往期推荐的书目

19世纪在广州兴起一种名叫通草画的外销商品,是一种以水彩绘在用植物“通脱木”茎髓制成的通草片上的绘画。它采用西方的绘画原理,同时反映出中国本土风情,成为西方商人眼中必不可少的广州手信。在许多传统文化习俗已然消失的今天,这些外销通草画无疑成为今人窥视广州乃至整个中国旧风俗的一面镜子。它们恰好可与《广州城内》的许多描述相互印证和补充。

珠江航运

珠江是广州与外国人进行商业往来的唯一通道。正是通过这条航道,船只一天往返两次,好像帮助中国人活动。大量的商品使中国这条河流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河道之一。

沿河而上,我们发现各地贫富不均。目光所及,只有稻田,大路两侧种着荔枝和香蕉树,树丛掩映着宝塔、寺庙,以及数不尽的大小村落。

花船是广州浮城装饰最漂亮的船。外观装饰空前奢华;入口处摆着雕刻品;侧面的部分,可以说由开放的作品组成,雕刻着唯有漂亮的中国象牙扇才能够传达出的艺术概念。船的主体是红色的、蓝色的或绿色的;所有突出的部分都镀了金。

市井

每个商人,都有自己的吆喝声,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吸引人们注意。所有这些声音混合到一起,产生了令人讨厌的吵闹声。其中理发师使用的工具尤其新奇而特别突出,他们夹紧小铁杆,发出响亮的金属声,就像巨大的双低音乐器在演奏,如此就构成这场可怕音乐会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些静立的旁观者中间,有仁慈而充满兴趣的观察者,纯粹的游手好闲者,理发师,卖汤的餐馆老板;捕鸟者正展示着笼子里叽叽喳喳扑腾的小鸟;猎人肩上扛着枪,猎物用绳子绑在一起,供路人挑选;小偷则忙着偷盗并获得了成功。

有走脚的理发师、住家的理发师、开店的理发师、站在街角的理发师,就像巴黎的掮客一样……此人不适用肥皂,他只是把皮肤沾湿几次,然后用剃刀为顾客修剪。剃刀就像一把没有弹簧的折刀,分成两半。这把简陋的刀片,两寸长,一寸宽,有一个木制把手。

走脚理发师穿街过巷,尽力摇动我前面讲过的那种长剪刀和用来调整的叉子。这是他们招揽顾客的方式。刺耳的声音传到每个角落,顾客如果有需要,听到声音后就会来找理发师。

官僚及其家庭

中国风俗习惯中民主的一面就体现在这种主人与仆人之间共同的生活中。说起来也奇怪,亲昵好像并没有减少下级对上级的敬畏。而且,这种不停地接触,在下级的心里始终保留着一种敬畏之感。

(潘仕成有一个妻子和十二个妾),李夫人是潘仕成的合法妻子,是北京宫廷里一位权相之女,也是花城最富贵的美人之一。这个娇弱纤细的小生灵就像一枝在风中摇摆的茉莉花;她那可爱、温柔的脸部带有悲喜交融的表情;由于化妆使脸颊富有色彩,有人可能会猜想她生性乐观。

戏曲形象

刑罚

《广州城内——法国公使随员年代广州见闻录》

作者:[法]伊凡译者:张小贵杨向艳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年:-9

图片来自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画

文字来源

伊凡《广州城内》

编辑|甲乙

单读出品,转载请先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单读音频电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c/6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