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31/5972056.html
纯正蒙求
提要
臣等谨案:《纯正蒙求》三卷,元胡炳文撰。炳文有《周易本义通释》诸书,已著录。《蒙求》自李瀚以下,仿其体者数家,大抵杂采经传事实,排比铺陈,以为童蒙记诵之助,故叙次颇鲜伦理。炳文是书,则集古嘉言善行,各以四字属对成文,而自注其出处于下。所载皆有益于幼学之事,以视餖飣割裂、仅供口耳者,其启迪较为切近。上卷叙立教明伦之事,中卷叙立身行己之事,下卷叙待人接物之事,略以《白鹿洞规》为准,每卷一百二十句,总为三百六十句。卷中又各有子目,每一目多者一二十句,少者不过四句,中间以拘于对偶、格于声韵,故漏落甚多,不足以尽事物之理。又如黄香暖席,宜入父子之伦,而反入幼学见趣条下;陈子高让田,宜入长幼之伦,而反入处宗族条下。其分隶亦未能悉允,然童子入塾之初,正取其浅近而易晓,此书词虽弇陋,不及朱子《小学》之详备,而循讽可知,足资感发,其于端本正始之道,不可云无所裨也。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恭校上。
序
纯正蒙求原序
《易》之“蒙”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伊川释之曰:养正于蒙,学之至善者也。盖物莫美于蒙,蒙莫贵于养,养莫大于正。曰蒙亨,未有蒙而不亨者也;曰童蒙之吉,未有童蒙而不吉者也。蒙者,童之初。乐子之无知,乐其蒙也;乐子之无家,乐童蒙也。童则有知矣,有知则求所以养之矣。养也者,不揠苗助长者也;养而正者,不以稂莠害嘉谷者也。渎则不告,所谓愤悱启发者,养也;利贞,所谓非礼勿视听言动者,养之正也。养而正,蒙其圣矣乎?
云峰胡君,以“纯正”名其养蒙之书,会为三条,仿鹿洞之规,厘为三百六十句,象岁功之成。旁搜博采,纲举目张,非苟然者矣。予识胡君,金明而玉粹,行懿而文华,于繇之利贞、彖之养正,固已允蹈之,则于初之发蒙、上之击蒙,何龃龉之有?是书也,有益于人心之书也,岂直四言韵语而已哉?
予窃怪近世童子能言者,其父母师长多授以《长恨歌》《琵琶行》之类,徒取其便于佔毕耳,不知淫辞詖行,入耳著心,如腥秽羶恶之物,沈著污腻于肠胃间,使夫人自壮至老,颠倒汩没于饮食、牝牡之区而不之悟,盖所以启之诲之者久矣,不正之书,其祸于人心也孰大焉!吾故曰胡君此书,有益于人心之书也。时维丙戌孟夏十有八日,庐山文天佑书于星源客舍。
古者,圣人教人,设司徒、典乐之官。王宫、国都、家塾、术序,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其为教,至详也。《礼经》所载,况已阙遗。至后世,则大谬,方当佩觿之年,父师所以教之者,不过对偶、声律之习;所以期之者,不过科举利达之事。下种不嘉,受胎不正,己在斯时。拱把之不养,安得桐梓之可爱?萌蘖之不获,安得牛山之不濯濯耶?无怪乎学术日陋,人才日卑,风俗日不古也。
蒙求之书,先儒为之者凡数家矣,吾邑云峰胡君,又集古今嘉言善行为一篇,名曰《纯正蒙求》,仿佛文公《小学》书之遗意,虽其纲不出明伦、立身、接物三者,而搜葺之力勤矣,所以为养蒙作圣之功宏矣!
余閲之累日,曰:粤若稽古至三万言,不若作此编;记道傍碑不失一字,不若诵此编。世之劬于著书者多矣,未若此书有益于世教云。同邑吴遯斋序。
正文
纯正蒙求卷上
元胡炳文撰
蒙学宜择严师,故以师儒之教为先。师虽严,父母溺爱,不可也,故父母之教次之。教在父师,学在我,故勤学又次之。然学莫大于明伦,故列五者之伦,而于父子加详焉。
朱子蒙训,吕氏斋规。(师儒之教)
宋子朱子,名熹,字仲晦,谥徽国文公。尝作训蒙五篇,名《童蒙须知》。大略:一要身体端整,衣冠鞋袜洁净整齐。二要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哄闹,浮言戏笑;行步端正,不可疾走跳踯。三要居处之地,常扫拭;几案、文字、笔砚,常严肃整齐。四要读书字字响亮,心到、眼到、手到;写字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五于杂细事宜,皆要谨慎。
宋东莱先生吕祖谦,字伯恭,谥成公。《斋规》首章云:“凡与此集者,以孝悌、忠信为主,其不顺于父母、不友于兄弟、不睦于宗族、不诚于朋友、言行相反、文过遂非者,不在此位;既与集,而或犯,同志者规之,规之不可,责之,责之不可,告于众而共勉之,终不悛者,除其籍。”
伯强端坐,阳城斥归。
宋焦千之,字伯强,严毅方正。吕正献公公著延之教子,诸生少有过,伯强端坐,召与相对,竟日夕不与语,俟恐惧畏伏,方略降辞色。时荥阳公希哲方十馀岁,内则父兄教督之笃,外则伯强师训之严,故德器成就,大异众人。公尝云:“人生无贤父兄、严师友而能有成者,鲜矣。”
唐阳城,字亢宗。为国子司业,引诸生告之曰:“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明日,谒城还养者二十辈。有三年不归侍者,斥之使归;简孝秀德行者,升堂;沈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忻忻(别本作“斤斤”,明察也),皆有法度。
文潜古句,武侯家书。(父母之教)
宋张耒,字文潜,作古句戒子,序云:“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风严寒,时刻不少差也。有所警(别本无“有所警”三字)示鉅。”诗曰:“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鼓声又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桥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蜀丞相诸葛亮,字孔明,谥武侯。家书与子瞻云:“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又云:“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柳亲和熊,孟母买猪。
唐柳公绰,妻韩氏,相国休之曾孙。家法严肃,常令粉苦参、黄连、熊胆,和为丸,俾诸子永夜读书,含之以资勤苦。
孟子少时,问其母:“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吾闻古有胎教,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乃买猪肉以食之。
君实枕圆,纯仁帐墨。(勤学之功)
宋丞相司马温公光,字君实。刻苦好学,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觉,又起读书。
宋丞相范纯仁,字尧夫,文正公之子。昼夜肄业,置烛帐中,夜分不寐。后公贵,夫人犹收其帐,顶如墨色,持以示诸子曰:“此汝父少时勤学,灯烟迹也。”
仲淹虀茎,永叔画荻。
宋参政范文正公仲俺,字希文。少与友人在长白山读书,日煮粟米粥一器,俟冷,划为四块,断虀十数茎,酢汁半盂,早晚暖而啖之。如是者三年。
宋参政欧阳文忠公修,字永叔。四岁而孤,母韩国夫人亲教公读书。贫甚,以荻画地学书。公敏悟过人,见辄成诵,比成人,举进士。
横浦辞衣,徂徕却食。
宋横浦居士张九成,字子韶。勤苦学,隆冬衣食不给,乡人有以袭衣送者,公辞之曰:“士处贫困,正是做工夫时节,若不痛自节抑,则贪欲心生,廉耻道丧,工夫安在?”
宋徂徕先生石介,字守道。王渎闻其贤,困穷苦学,饷以盘飱,公却之曰:“甘脆,亦某所愿也,将何以继乎?朝飱膏粱,暮厌粗粝,人之常情也,所以不敢当赐。”
安中精专,延平融释。
宋黄履,字安中。精专读书,早晨经书,每诵五百遍;饭后史书,可诵百遍;夜诵子书三百遍。每诵书,危坐不动,句句分明。
宋延平先生李侗,字愿中,朱夫子师也。常云:“理会文字,须令一件融释了后,方更理会一件。”文公云:“‘融释’二字,下得极好,是他经历来,所以说得如此分明。”
仲车严谨,伯达整齐。(父子之伦)
宋节孝处士徐积,字仲车。事母严谨,非大故,未尝去其侧。一日,具公裳见贵官,忽自念曰:“见尊官尚必具公裳,朝夕见母,乃不具公服乎?”一日,母在外家,幞头晨省,外氏诸妇大笑之。如此旬日,虽屡笑不易,自是至老弥恪,且曰:“己之行敬,自此始。”
魏司马朗,字伯达。父防不命之进,不敢进;不命之坐,不敢坐;不问,不敢言。父子之间,其整齐如此。
顾悌设几,梦孙更衣。
吴顾悌,字子通,以孝弟、廉正闻,为偏将军。每得父书,整衣设几,舒书其上,拜跪读之,毕,复再拜。或疾耗之问至,则临书垂泣,声更哽咽。
南唐江梦孙,事继母,旦则冠带温凊,亲具侍膳,毕,退更常服,力操耒耜;暮归,更衣侍膳,乃退就庠序。时号搢绅先生。
仲由藜藿,季伟饭蔬。
仲由见夫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亲老家贫,不择禄而仕。昔常食藜藿,为亲负米百里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树欲定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子曰:“由也,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东汉茅容,字季伟。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容独危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异之,因请寓宿。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菜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勤劝就学。
姜诗供鲙,戴良效驴。
东汉姜诗,字士逊,事母至孝。妻庞氏,奉顺尤谨。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妻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如是久之,姑怪问邻母,具对,姑惭感,呼还,恩养愈笃。姑嗜鱼鲙,又不能独食,夫妇力作供鱼鲙,呼邻母共之。舍侧忽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常供二母膳。
东汉戴良,字叔鸾,性至孝。其母每闻驴鸣则悦,良常效之,以悦其母。
伯瑜悲泣,志宽痛苦。
韩伯瑜有过,母杖之,泣,母曰:“往者杖汝,常悦而受之,今何泣也?”对曰:“往者得杖常痛,知母康健,今杖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悲泣。”
唐张志宽,为里正,诣县称母疾,急求归。令问状,曰:“母常有所苦,志宽亦有所苦,今患心痛,知母有疾。”令怒其妄,系之狱。驰验,如所言,遣之。
黔娄尝粪,蔡顺舐吐。
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父易在家遘疾,黔娄忽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时父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黔娄尝之,味转甜滑,心愈忧苦。每夜稽颡北辰,求以身代。
东汉蔡顺,字君仲,少养母,甘口之物,不敢先尝。母因酒吐,恐中有毒,乃舐其吐。
伯休卧地,季义负土。
宋司马康,字伯休。丁母忧,勺水不入口三日,杖而后能起。治丧,皆用礼经家法。父温公薨,执丧如夫人,哀毁有加焉。蔬食卧地,得腹疾,亲戚勉以食肉,终不肯。
晋许孜,字季义,亲没,负土成坟。人有助者,昼不逆,夜除之。每一悲哀,鸟兽翔集。列植松柏五六里,一日,鹿犯栽松,孜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猛兽杀鹿至犯所,孜怅怏埋鹿,猛兽即至前自扑死,孜又叹而埋之。后树木滋茂,立宅墓侧,奉亡如存,鹰雉同栖,兽鹿扰于庭。
王裒泣雷,许会号雨。
王裒,字伟元,痛父仪以非命死,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攀柏悲号,涕泪着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所曰:“裒在此。”
许伯会母丧,负土成坟。野火将逮茔树,悲号于天,俄雨火灭。
陈烈晦朔,孟诜至分。
宋陈烈,字季慈,性介特,笃于孝友。年十四,失恃怙,水浆不入口五日。自壮迨老,奉享如事生礼,寝兴晦朔未尝辍。
唐孟诜《家祭仪》,每用二至、二分。司马温公云:“今仕宦者职事既繁,但时至事暇,可以祭则卜筮,不必亥日及分、至也;若不暇,卜日则止依孟仪用分、至,于事亦便。”
考亭祭墓,稚圭拜坟。
朱夫子,号考亭。戒子塾云:“终天之痛,无以自赎,惟有岁时祭祀,致其谨洁,犹是可着力处。”又曰:“比见墓祭土神之礼,全然灭裂,吾甚惧焉!既为先君托体山林,而祀其主者,岂可如此?今后可与祭墓一样,以尽吾宁亲事神之意,勿令少有所隆杀。”
宋丞相魏国韩忠献公琦,字稚圭。寒食,亲拜祖坟,因作诗曰:“春色清且明,节盛一百五。寒食遵遗俗,拨火霁新雨。非才忝国恩,因病得吾土。何以知殊荣,此日奉宗祖。芳香达孝诚,僾若侍容语。礼成无一违,观者竟如堵。”
丁兰木像,寇准锤痕。
丁兰事母至孝,刻木为母事之。兰疾,妻误烧其面,应时发落如割,遂放其妻,大哭不止。
宋丞相莱公寇忠愍公准,字平仲。少时,不拘小节,爱飞鹰走犬。太夫人性严,每不胜怒,举称锤投之,中足流血,由是折节从学。及贵,母已亡,每扪其痕,辄哭。
张敷存扇,温叟闻钧。
《南史》:张敷,生而母亡,数岁便有感慕之色。十岁,求母遗物,惟得一扇,乃缄藏之。每至感思,开笥流涕。
宋刘温叟,字永龄。父名岳,终身不听乐,不游嵩、华。每赴内宴,闻钧奏,号泣不已,谓:“若非君命,不敢至此。”
范宣捧手,乐正伤足。
晋范宣,字宣子。幼时,误以刀伤手,捧手改容,人问:“痛耶?”曰:“不足为痛,但受全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
《礼记》: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夫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故君子顷步而不敢忘孝也。今余忘孝之道,是以有忧色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刘歊知意,景初惟欲。
《南史》:刘歊奉母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需,口未及言,歊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
宋晏敦复,字景初。性至孝,居官时,晨必问安后出理公事,昼则亲馈膳毕,乃敢退食;夜则温凊,俟寝定,乃敢退休于私室。阴雨,必拱立母侧,恐其闻雷而惊;或出遇雷,必驰归而问。母疾,躬治医药,通夕不解带。虽老,服勤不替。所得禄,尽以奉甘旨惟母欲,观意承志,不待言而行。
赵概郡封,曾参吏禄。
宋参政赵康靖公概,字叔平。会郊祀,进阶封任一子京官,公乞以封母郡太君,宰相曰:“方为学士,封拟不久。”公曰:“母八十二,朝夕不可期,愿及今为荣。”许之。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椎牛而祭,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初吾为吏,禄未及釜,尚欣欣有喜色,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九尺、传百乘,然而北面涕泣,非以为贱焉,悲不逮亲也。”
朱泰遇虎,睒子群鹿。
宋朱泰少贫,事母至孝。尝憩足山中,遇虎负去,泰瞑眩,行百馀步,忽醒,呼曰:“虎为暴食我,所恨母无托耳。”虎忽弃之,泰疾走以免。
睒子,嘉夷国人。父母年老丧目,睒子孝养甚至。时乱,取水不得,乃衣鹿皮,随群鹿往山中取水,遇君王出猎,射中之,睒子哀告曰:“身死不足惜,所恨母年老,无人侍养。”言讫,君王舍之。
颜含蛇胆,修之石英。
晋颜含,字弘都,少以孝闻。亲及两兄继没,嫂樊氏失明,药须蚺蛇胆,备求不得,忧叹累时。忽一童子授以青囊,开视之,蛇胆也,童子出户,成青鸟飞去。
《北史》:梁彦光,字修之。少岐嶷,父谓所亲曰:“此儿风骨,当兴吾宗。”七岁,父笃疾,医云:“饵五色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悴,忽于园中见一物,怪而持归,则紫石英也。
王祥雀炙,查道鱼羹。
晋王祥,性至孝。继母朱氏不慈祥,愈恭谨。父母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
宋查道,字湛然。母病,思鳜鱼羹。方冬,苦寒,无有市者,道泣祷于河,凿冰,脱衣以取之,得鳜鱼尺馀以馈母,疾遂愈。
长盛得堇,叔谦访藤。
晋刘殷,字长盛。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饱累日。殷时九岁,问而知之,乃于泽中恸哭,曰:“殷罪深重,不能奉养,皇天后土,愿垂哀怜。”声不绝者半日,忽闻人止之,收泪视地,有堇生焉。
《南史》:解叔谦母有疾,叔谦夜于庭中稽颡求福,闻空中语云:“此病得丁公藤为酒,乃差。”即访医,无识者。访至宜都,遥见山中一老伐木,问其所用,答曰:“此丁公藤,疗风尤验。”叔谦即伏地流涕,具言来意,翁怆然以四段与之,并示以渍酒法,谦受之,顾视不见。依法为酒,母病即愈。
文贞兔扰,支渐鸟鸣。
唐梁文贞,少从军守边。逮还,亲没,自伤不得养亲,即穿圹为门,晨夕洒扫庐墓侧,喑默二十年,家人有问,书文以对。会官改新路,出文贞庐前,行旅见之,皆为流涕。有甘露降茔木,白兔驯扰。
宋支渐丧母,既葬庐墓,日三时号墓,躬行膝步,负土成坟。有双白鹤徘徊松上,又有异鸟一目如丹,渐每哭,鸟亦悲鸣。久之,有群鸟翔集,中一白乌独日至,又有五色鸟万馀随渐行,哭七日而去。
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