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27年著成本草纲目李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5727229.html

李时珍

公元年—公元年

李时珍,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经27年的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收录原有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种,新增药物种。全书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01写了27年的巨著

《本草纲目》是一本闻名世界的巨著。

说它“闻名世界”,是因为它早已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和朝文,在世界各国出版。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说它是“巨著”,可以用这样一些数字来表达:全书共多万字。全书共52卷,分为16部、60类。全书记载药物种,附药方个,附药物形态图幅。

这部巨著的作者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他从34岁写这部巨著,完成时已61岁,整整花费了27个年头。

李时珍写作这部巨著,参看了近种著作。他前后经过3次修改,才最后定稿。他为写这本书而作的札记,据估计有万字。他为写这本书,走上了万里的路,访问了上千个人。

以上这一大串数字,不仅勾画出了这部巨著的“巨”字,而且还勾画出了作者的勤奋、刻苦和坚韧。

02发现前人的谬误李时珍的祖父、父亲都是医生。李时珍从小受家庭影响,喜爱医学。然而,他的父亲还是希望他通过科举求取功名,因为那时候医生的社会地位实在太低了。李时珍14岁时考上秀才。此后,3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李时珍决心做一个医生,从二十四五岁起,就开始行医了。李时珍一边行医,一边钻研医药书籍。他读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蜀本草》《证类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等许多“本草”(古代药物学的别称),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同时也看到书中许多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比如,《日华诸家本草》这本书中把虎掌与漏篮子写成是同一种药物。实际上,虎掌是有毒的,跟无毒的漏篮子是两回事。如果医生照这本书配药,那该多么危险!又如,南北朝时的名医陶弘景认为,巴豆是一种泻药。而李时珍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证明,巴豆用量大,会引起腹泻;用量小,却能止泻。另外,李时珍从民间收集了许多单方,认识了许多新药。于是,在34岁的时候,李时珍决定写作《本草纲目》。03写作结合实地走访调查

为了写作这部巨著,李时珍花费了毕生精力。他知道医药关系到人的生命,写作时非常慎重,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尽可能去实地调查。

李时珍听说家乡蕲州有一种毒蛇,叫作蕲蛇,是很贵重的药材。为了弄清楚这种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爱吃什么东西,李时珍决心到蕲蛇的产地——龙峰山去仔细调查。

龙峰山又高又险。李时珍在捕蛇人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了龙峰山,来到一个杂草丛生的山洞。在那里,他终于亲眼看到了凶猛的蕲蛇。这种满身黑地白花的蕲蛇,正在吃一种长着绿色小圆叶的野藤——石南藤。在那里,李时珍还亲眼看到捕蛇人怎样捕捉蕲蛇,怎样把蛇剖开、洗干净,并把它烘干成药材。后来,李时珍就根据自己亲眼看到的情景,详细地记录了蕲蛇的形状、产地、习性、药用价值,纠正了许多医书上对蕲蛇的一些不正确的传说。

那时候,人们还传说穿山甲可以作为药材,可是对穿山甲的习性却了解很少。李时珍跟几个砍柴人和猎人一起来到深山,捉住了穿山甲。李时珍剖开了穿山甲,发现它的胃里差不多有一升蚂蚁——这就是说,穿山甲是靠吃蚂蚁长大的。可是,穿山甲又是怎样吃蚂蚁的呢?李时珍又到深山里观察,亲眼看到穿山甲扒开蚁穴,把头伸进去,用舌头舔蚂蚁吃。后来,他就在《本草纲目》中,很详细地记述了穿山甲的习性。

当然,李时珍不可能对每一种药物都去实地考察。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李时珍治学非常严肃,不懂就说不懂。有一次,李时珍从一本唐代的书上看到,外国有一种“食蛇鼠”,能吃毒蛇;人如果被毒蛇咬伤,只消抹上这种鼠的尿便可解毒。李时珍觉得这种说法不一定可靠,又无法找到“食蛇鼠”。于是,他就如实地写上,这件事是否可靠,请后人查证。

文章来源:科学家故事个、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图文整理:FJTL编辑部

点在看,齐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j/4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