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故事丨赏花吃花穿花撰花he

白癜风的药有那些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13/4447706.html

广府趣俗系列

第二十八期

“花地接花津,四时皆似春。”岭南人爱花,让花送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秀色引进了家门,广州更有“花城”之雅称。西汉陆贾出使南越国时,曾赞誉广州人为“彩缕穿花之人”。平日里出门带上数枝鲜花归家,逢年过节以花为媒寄托祝愿,种花、爱花、赏花、赠花,甚至簪花、吃花、咏花、忆花……四节八气皆长春的花城人,解锁了无数种花的正确打开方式,哪一种是你的心头好呢?

▲广州园林博览会上,繁华都市和缤纷鲜花相映成趣(年2月11日赵静摄)

赏花,亦吃花;有花美人,也有花的传记。海上丝绸之路带来异邦的奇花异草,在花城的土地上,邂逅了温暖湿润的风和雨。于是,数不尽的花草故事,也慢慢在这里生根发芽啦!

▲广州外销通草画中的家庭花卉摆设(图片采自《王恒冯杰伉俪捐赠通草画》第页)

花街迎春:花渡头与行花街

散文大家秦牧曾于年写过《花城》一文,形容在广州逛花市“就正像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十里长街,售花卖桔,笑语暄声汇聚在锦簇花团里。而年味儿和好意头,就是从这些桃花、水仙、小柑橘树……中散发出来。

▲著名书画家方人定先生笔下的《花市灯如昼》(图片采自《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作品集》第30页)

可惜由于疫情防控,今年广州不再按传统模式开展迎春花市,而是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鲜花售卖。春节期间,您逛迎春花市了吗?如果逛了,那是去摆摊点看花,还是线上云观花呢?

▲年春节前夕,广州市民在花市选购鲜花(年2月11日胡霄摄)

要论花市和花街起源,就得从一千多年前说起了。唐代广州已有专门的卖花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就曾写诗“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动情描绘广州城西郊(今流花湖西华路一带)的卖花船。唐末南汉时,广州的近郊出现了花墟。

▲卖花郎与卖花姑娘(图片采自《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伊凡·威廉斯捐赠十九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第、页)

在明代,广州花市成为广东“四市”之一,在今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一带的七个城门口形成了以零售为主的花市,其中五仙门花市占据着顶流位置。当时,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的庄头都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每日晨曦初露之时,花农、花贩就用小艇哼哧哼哧载着素馨花从珠江南岸横渡,运到对岸的五仙门叫卖,渐渐这个码头便得名“花渡”,这个美丽而浪漫的名称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注:“广东四市”指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广州的花市、廉州的珠市。

▲以船渡花的小贩(图片采自《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伊凡·威廉斯捐赠十九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第页)

花街是从常年性的早期花市发展过来的。从自然条件来看,岭南地区冬无寒冻且雨量充沛、树木常青,每到农历新年正是春花灿烂之时,尤其适合花卉买卖。最初行花街,多为早市,每年岁末除夕早尤为热闹,比如明末清初的花地大策花市(今芳村附近),那里有一座观音古庙,花市在庙前,每晚12时开市,黎明前收市,故又称“天光圩”“观音庙旧前花圩”。

▲年春节,多宝路花市,西关的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女在逛花街(图片采自《荔湾故事:千年花地》第84页)

到了清代中期,老广州花市由各城门拓展至城内,开始整天营业,花卉的品种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了。咸丰、同治年间,除夕花市逐渐成熟。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各处的花市多在马路上举办,逐步形成了按区设立花市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长长的花街上常常要上演“挤”字大决。

▲寓意着事业兴隆的蝴蝶兰与大吉大利的盆橘(年2月8日胡霄摄)

游船河,逛花街,睇花灯,买年货。如今我们行花街,更多的是注重这个“行”和“逛”的过程,不论买不买花,在欢声笑语的花街里走上一遭,充分体验喧嚣热闹的烟火气息,花市归来、满屋飘香,才算是真正感受到了春意和吉祥气了。

拓展阅读:“花意头”寄托祝福

在广州人的品花习俗中,不同的花代表着各种好意头,因此很多花的名字好听又吉祥,如长寿花、发财树、荷包花(发)等。买花,就是根据自己的愿望买一个好彩头。比如未婚男女买桃花,寓意着桃花运;生意人买桃花则寓意着大展宏图(粤语“红桃”与“宏图”谐音);老人家喜欢“永葆青春”的万年青和“健康长寿”的长寿花。花的好意头也配合着好形状,花农们会将平常的花塑造成奇特的形状,如像“聚宝盆”的蝴蝶兰。

花无语,人自解。这些花语中,透露出人们对迎春接福的欣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州迎春花档内的“聚宝盆”蝴蝶兰与“一帆风顺”富贵竹(年2月11日胡霄摄)

▲寓意多子多福的五代同堂(学名乳茄,又叫黄金果)(年2月11日胡霄摄)

美味花肴:吃花才是正经事

花市花街里的鲜花,姹紫嫣红,惹人怜爱。殊不知,娇嫩的鲜花落到“吃福建人”的干饭人代表——广州人手里,仍然难逃被吃的命运。赏花、咏花,然后……吃掉它!那些以花为食材做成的花馔,不仅样貌精致,味道也是棒棒哒,用来待客,更是倍儿有面子!

▲广州外销画中赏荷的姑娘们,不知游乐后会不会有荷花宴?(图片采自《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伊凡?威廉斯捐赠十九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第页)

古时广州人就有以花入肴的“食俗”了。著名的大文(chi)人(huo)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就记载了不少关于花的吃法。比如用朱瑾花、梅、盐一起暴晒,变成色彩漂亮的“丹梅”,加糖放入瓶罐腌渍,“味甚甘脆”,很受东粤地区喜爱,嫁女还会举办糖梅宴会,这可能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腌糖梅子?和肉一起煮,或和蜜一起蒸着都很好吃的百合,被屈大均盛赞为“山中之仙蔬也”!此外,有些花还有美容养生的功效,《广东新语》说用朱槿花“蒸醋食之,能美颜润血”;被称为“小牡丹”的佛桑,味道甜美可口,“女子食之尤宜”。

▲朱槿(图片采自《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第75页)

花那么漂亮,只用做甜品怎么行?在万物皆可炖的广州地区,木棉花、枇杷花、山楂花、霸王花……都逃不过煲汤的命运;蕉树结香蕉后,遗留下来的暗红色蕉蕾当然也不能放过,和红枣、海鲜一起熬成香喷喷的蕉蕾粥;大名鼎鼎的太史蛇羹里,菊花也是画龙点睛的主角之一,据传太史第内终年雇佣四个花王,其中两个专门种菊,江太史也被人誉为“岭南第一美食家”……炖、酿、蒸、捞、浸、煲、焖、炸、焗、啫,对于漂亮又美味的花花们来说,各种烹饪手法都来上一遍,这才算是“花生”圆满啦!

▲霸王花猪骨汤(图片采自《最好的广东汤》第页)

▲“小林漫画”中的太史蛇羹(图片采自《广州舌华录》配插图册)

花茶就更不必说了,茱萸和槟榔花茎都可以用来做茶。“海南四绝”之一的王佐诗“藤钵晓茶吹榝(shā)末,又以槟榔白为茶”就描述了用茱萸和香料一起煮茶,“清晨以奉长者”。广州人到现在还爱喝的传统凉茶五花茶,也是以花为绝对主角。它没有固定的配方,一般是用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和鸡蛋花煎水,可以清肝热、去心火,尤其适合夏天时饮用,据说还可以预防感冒呢!

▲五花茶(图片源自《会吃的宝宝更聪明》第页)

除了色香味俱全外,吃花有时候还能得到“超能力”呢!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里记载了一种令人酒量大增的红色豆蔻花,“食之破气消痰,进酒增倍”,看来春节来往应酬时,有了这个花,就可以笑傲酒桌咯!

▲豆蔻花,“花作穗……花微红,穗头深红色”。(图片采自《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第9页)

彩缕穿花:鲜花与美人最配

提到牡丹,我们首先会想到洛阳;提到月季,便会想到苏杭;而如果在旧时广州举办一个花朵选秀,素馨花差不多可以C位出道了。素馨花原名耶悉茗,原产于印度。“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只素馨花,而无别花”(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晶莹剔透、香气四溢的素馨花占据着广州花市交易量的top1。花开时节满城雪,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的“市花”了。

▲素馨花绝大多数都是白花,也有少数是黄色的。(图片采自《常用花类中草药图典》第页)

领略了花市美景入眼,品味过鲜花美食入口,怎能没有美人入心呢?在广州古代的浪漫传说里,素馨花名的由来,就与一位美人息息相关。

相传南汉时期,珠江南岸庄头村有位美丽的种花姑娘名叫素馨,被选入宫中,深得君王喜爱。为投美人所好,南汉国君下令皇家花园都种上耶悉茗,宫女也都要佩戴此花。每日清晨,宫女们起床梳洗,头上的花瓣如落英缤纷,顺着溪水而下,在花园中的木桥下流淌而过,因此小桥有了一个动人的名字——“流花桥”。洁白的素馨花瓣积满了下游的湖泊,久而久之又有了“流花湖”。可惜素馨姑娘红颜早逝,后来庄头村民把她的骨骸迎回故乡安葬。三天之后,忽然发现坟头长出了一簇簇洁白的耶悉茗。为了纪念她,人们将耶悉茗改名为素馨花,并规定男人不能采种此花。而南汉的素馨美人,就成了素馨的花神。

▲临水照影的素馨姑娘画像(图片采自《千年花事》第25页)

而关于素馨花在广州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南方草木状》记载,“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二是汉高祖派遣陆贾劝赵佗归汉时,携带的礼物中有从波斯胡人处得来的耶悉茗,赵佗原本是北方人,因思念故乡,便把这种花在广州广泛种植。

▲陈家祠广场上的雕像,赵佗正接受陆贾的劝告,准备归汉。(图片采自《千年花事》第15页)

从晋代起,素馨花就成为深受广州妇女们喜爱的流行饰品。白白小小的素馨花,簪在头上很是漂亮,于是“云髻之美,必有素馨之围”,女子们将素馨与茉莉相间,用彩色丝带绕在云髻上做头饰,这种“花梳”受到了百姓一致喜欢。

▲正从花篮中挑选花朵的簪花女子(图片采自《王恒冯杰伉俪捐赠通草画》第页)

除了作花梳,古代的广州人还喜欢将素馨花串成花灯,或者做成项链,每年七月七更是素馨花装扮起来的节日。素馨花艇、素馨灯、素馨花球,还有美丽的月色与盛装的少女,“满城如雪,触处皆香”。

可惜的是,虽然在明清时期是主流花种,但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庄头村的花田被夷为平地,素馨花芳踪也再难觅。年,庄头村素馨花田的原址上建起了庄头公园,素馨姑娘雕塑婀娜飘逸地屹立园中,娓娓道叙着那些关于美人、黄土、香花的浪漫故事。

▲素馨花。(图片采自《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第5页)

花木传奇: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广州美丽的花花草草那么多,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一次看个够呢?还真有!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西晋的文学家、植物学家嵇含,就用《南方草木状》为岭南的花草们写了一份份文字优美的传记。“春华者冬秀,夏华者春秀,秋华者夏秀,冬华者秋秀,其华竟岁”,这本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植物学专著详细著录80种花卉、奇果,大多数是岭南特有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不少品种就产于广州。

▲广图广州人文馆藏广州大典内辑录的《南方草木状》(年2月20日胡霄摄)

看到嵇这个姓氏及所处的时代,自然容易联想到“竹林七贤”。不错,嵇含(—)正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侄孙。嵇氏一门以文名世,受叔祖及其他父辈影响,他自幼博览艺文,历任征西参军、振武将军、襄城太守、广州刺史等。短短的44岁生涯里,他在戎马倥偬之中,游历了中原到南方甚至更远的岭南,寻访当地风土人情与奇花异草,撰著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山之作《南方草木状》,比西方植物学专著要早多年。

注:关于《南方草木状》的作者,清以后的研究者有两派观点:一派为嵇含所著说,一派为后人伪作说。各有所据,尚未统一。但该书为我国甚至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

年前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南方草木状》为我们描述了一幅西晋版的岭南群芳谱。

有“花大如酒杯”的甘蕉花,每朵花都能结出一组六个的果实;

有嫩红色的山姜花,“煎服之,治冷气甚效”;

有用来防止酒浆腐败的紫藤,“置酒中,二三十年,亦不腐败”。如果是真的,那可是天然的防腐剂啦!

▲紫藤。图片采自《草木南粤》第页)

有形态酷似野鹤的鹤草,“嘴翅尾足,无所不备”;

有红、黄、紫三种颜色的水葱,据传佩戴就能怀男孩,“交广人佩之极有验”,但也同时提到,当地人“不厌女子,故不常佩也”;

▲有“宜男草”之别称的水葱(图片采自《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第43页)

有“色如莲”,果实却很辛辣的益智子,据说交州刺史还曾用它包粽子送给曹操食用;

有颜值高、气味香的桂花与指甲花,“折叠襟袖间……芬馥”,大概可以当做古代版的香水来使用啦!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图片采自《草木南粤》第页)

还有催眠作用的绰菜:“根如藕条……南海人食之,云令人思睡”。不知道它可不可以治疗失眠呢?……

除了千姿百态的花朵外,《南方草木状》还详细描述了很多其他植物的产地、外观、效用等信息外,保留了大量传说、古代民俗、农业技术等资料。

比如安期生采服菖蒲成仙:“涧中生昌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舄(xì)焉”。哈哈,成仙了连鞋子都不要了吗?

▲相传郑安期曾用九节菖蒲为奄奄一息的穷苦百姓治好了毒疮。“羊城八景”之一的蒲间濂泉,就是指菖蒲。(图片采自《印象广州》第20页)

如无土栽培筏种用蕹术,“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种子种于水中”,这种无土栽培方法多认为是岭南首创;

如一些相生相克的植物,流传于武侠小说中的“断肠草”——冶葛,毒性非常强,人吃了之后必须立刻服用解药,否则“半日辄死”;但甜甜小小的蕹菜却是它的克星。而让人断肠的冶葛,山羊吃了却能“肥而大”。

▲外表美丽的冶葛,却是剧毒“断肠草”。(图片采自《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第53页)

书中还记载了一些奇异的花果树木。如合浦郡东面的大杉树,“其叶大常杉数十倍”,砍树的时候耗费了上千个工匠。后来有三百个人“坐断株上食,过足犹存”。可以坐人的木桩当然不存在,但我们也可以随之畅想一下当时很多树木一定非常高大。还有一些果实也非常大,如“大如杯碗”的杨梅,“大如瓜”的海枣,“十七实同一蒂”的橘子等,想想就口水长流啊!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现在仍然熟悉的食物,如茄、甘蔗、荔枝、龙眼等;嚼槟榔也开始流行,“滑美下气消谷……婚族客必先进”;不用酒曲就可以制成的美酒,“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这不就类似我们熟悉的“女儿红”吗?

▲《南方草木状》载,掺杂各种草叶和冶葛汁发酵,“大如卵,置蓬蒿中,荫蔽之”。几个月后,加糯米,就可以酿成酒。(图片采自《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第28页)

这本有趣又有用的书,带我们穿越回遥远的西晋时期,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故事。虽然书中记录的很多植物都已经无法和今日的植物一一对应上了,但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瓣、每一粒果实、每一棵草木,都让历史和现实产生了奇妙的连接。原来植物学,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枯燥冷门啊!

结语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广州园林博览会(年2月11日赵静摄)

花卉有情,亦是有灵之物。我们爱花,不仅爱它美丽的外部形态,还爱着它丰富的精神内核,一草一木的生命变化之趣,以及……令人垂涎的味道。岭南大地又是一年春,万物起始,春林初盛。热热闹闹的烟火气也伴着姹紫嫣红扑面而来,蕴含着无尽的希望。身在花城,我们有太多与花有关的生活方式,闲暇时,不妨去花市买回一室芬芳,或品一杯花茶,听听花的传说,或是来坐落在花城广场南端的广州图书馆看看与花相关的书籍,也算是不负这花花世界与韶华春光啦!

参考文献

1、香山县黄旗都市农会编辑处编:《广州大典》子部收录的《南方草木状》,广州:广州出版社,(Z12//)

2、(晋)嵇含著,兰心仪译:《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Q/)

3、林干著:《荔湾故事:千年花地》,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K.5/)

4、孙卫明著:《千年花事》,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S68/)

5、广州市荔湾区艺术档案局,十三行博物馆编:《王恒冯杰伉俪捐赠通草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J/)

6、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博物馆编:《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伊凡·威廉斯捐赠十九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北京:中华书局,(J/17)

7、(清)屈大均著,李育中等注:《广东新语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5(K.5/)

8、吴健梅主编:《草木南粤.园林篇》,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Q//2)

《广州舌华录》《印象广州》《常用花类中草药图典》《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作品集》等

注:

1.本文参考了上述馆藏图书,在此谨表谢忱。

2.文献内容可能存在争议之处,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前来查阅考证,一起还原更真实的广州小故事,共同分享阅读乐趣。

3.本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撰稿、排版:胡霄

审校:陈智颖、袁露明、彭康

阅读推荐

1、《广州大典》子部收录的《南方草木状》

陈建华主编,香山县黄旗都市农会编辑处编

广州:广州出版社,

-7---3

《广州大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文献丛书,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广州大典》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其中丛部酌收兼赅四部之丛书,专科性丛书俱入所属部类,共收录种文献,编成册,总字数约3亿。《南方草木状》亦被收录其中。

《南方草木状》现存最早的植物志。全书三卷,收载草类29种、木类28种、果类17种、竹类6种,共80种,大多是生于岭南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每种植物的记述详略不一,各有侧重,一般是介绍其形态、生态、功用、产地和有关的历史掌故。

广州图书馆九楼人文馆(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Z12//

2、《千年花事》

孙卫明著

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7---6

本书叙及了岭南两千多年间各类花草树木及爱花人的轶事典故、文献资料,发掘岭南两千年花事,总结“千年商都”充满花香的人文精神。在旁征博引之际,兼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之美。

广州图书馆九楼人文馆(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S68/

更多广州小故事:

第二十七期丨拒约会?

第二十六期|千年前的“广州迎宾馆”,见证广州花式招商

第二十五期丨年轻的孙逸仙医生在忙啥?

第二十四期丨南宋广州有位超硬核文人

第二十三期丨超级难修的宋代广州三城,原来是这么建起来的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j/6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