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
8月15号即将闭幕的通草画展迎来了北京花友会的朋友们,借桐花老师访京,十位花友齐聚博物绘画中心看展交流。吴老师热情地组织并带大家欣赏了通草画作,感谢花友晓青、芄兰的通草画照片和分享,桐花老师还做了有关自然笔记的分享,我们会做后续报道。
我们以王钊博士通草画讲座的最后一部分博物通草画的鉴别和收藏为LIAN博物通草画展画上句号。部分博物通草画会在今天开幕的第三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和11月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博物绘画展中和大家再见~
博物通草画的鉴别
通常我们可以从画的内容、风格以及通草片的特点这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博物通草画内容以中国区域,尤其是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动植物为主,具有强烈的地方物种特征。比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藏的一幅通草画,描绘的就是生长在华南地区的爵床科植物老鸦嘴以及玉带凤蝶。
这幅通草画中有中国的传统花卉瑞香、晚香玉以及玉带凤蝶。
从绘画风格上来讲,可以从构图,技法甚至可能是一些传统的绘画方式上进行鉴别。比如这幅画用的是中国传统折枝花卉式构图,花蕊的表现方式则用的是国画中的沥粉技法。
这幅卷丹花瓣的处理非常具装饰性,但却把六瓣画成了五瓣。这次展出的通草画中百合科的花都出现这样的问题,由此可知画者并不是实物写生而来,没有实地进行观察,而是采用东方默绘式画法,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绘制的。
而通草片制作工艺现今较为稀少,年代较久的通草片色泽稍微泛黄,局部有老化斑,易出现裂纹。通草画展中我们也展出了通草片实物。
五加科通脱木茎髓制的通草纸样
时间的痕迹在通草片上呈现
那么我们今天是否能再现清末通草画呢?效果又如何?
蒋正强老师在通草纸上临摹了一幅蝴蝶作品进行一次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试验。19世纪通草画使用的颜料是传统矿物质水彩,蒋老师经过几次尝试,认为覆盖力强的颜料能够更好地在通草纸上还原效果,而松烟墨附着能力比较强,墨色沉稳而不会被带起,因此他最后选用了日本的NICKER水粉颜料和中国的松烟墨进行通草画绘制。正强通过临摹对通草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认为清末通草画绘制工艺流程已经相当成熟,四只蝴蝶的处理都使用了最合适的方式,而画师的功力深厚,线条流畅有力,气韵生动;对蝴蝶特征的提炼很到位,寥寥几笔就很生动传神。
墨线勾勒
上色
最后呈现
蒋正强临摹作品与原作对比
两幅画作放在一起,不得不感叹蒋老师的实力,如果不是画作下方三只小虫真会让人误以为是镜像呈现。但通过比较通草纸,以及颜料在通草纸上呈现的质感、时间沉淀出的历史感,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蛛丝马迹对两幅作品加以区分。感谢王博士和蒋老师的这次实验,使得我们对通草画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从鉴别角度来讲,我们看到,首先博物通草画的市场认知度并不高,又因质地特别、不易保存等特点,赝品、仿制品的出现几率比较小,大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特征,多看、多感受、就可以进行鉴别和收藏。
通草画的收藏
通草画的盛行出现在摄像术发明之前,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图像记录,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是各种历史文献记载的补充,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与收藏价值。
通草画最好的状态是整册收藏,保持原有册页品相完整,通常12幅为一册。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贝类图谱》通草画册
单幅通草画极有可能是从整幅册页中拆散出来的,要避免长时间悬挂展示,将画面暴露在光线下。通草片不耐高温,将通草画置于高温下容易褐化。册页单幅应该装框保存。通草片极脆弱,避免翻折,需将画芯置于较硬的托纸上。注意不要用胶水粘贴通草片,局部会变色,不利于保存。
LIAN博物通草原画展现场
通草画装裱
通草片画幅较小,注意收集画幅大的通草画。通草片是由通脱木的茎髓制作而成,因为通脱木茎杆直径和纸片切割工艺的限制,通草片一般面积都不大,很少能超过30厘米×20厘米的规格。物以稀为贵,因此大幅通草作品价值相对更高。
长在亚热带五加科的通脱木通脱木白色的茎髓
收藏通草画宁可收有缺损但是画功佳的,也不收品相好而画功劣的。但是也有例外,最近王钊博士又新收了一幅通草画。见下图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猛一看以为画作掉色,仔细再看,又觉得好像没有完成。据王博士推测,画中蜀葵只有一半上色其实是在表现透视,只是技法处理得不好。之前我们也看到过类似案例,比如牡丹这幅,它的上色处理就表现得成熟许多。当时外销的花卉作品都会画出这种阴阳对比,只是有些中国画家掌握得不够熟练,这也恰好说明非西方画家在学习吸纳外来艺术手法的一个渐变过程。因此有机会收藏到这样有明显瑕疵的作品反而异常珍贵,它恰恰是艺术发展、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例证,可以对其它类似作品进行说明和辅证。当然这样的特殊作品也是见仁见智,还要考虑个人收藏的喜好和标准。
牡丹这幅中呈现出比较成熟的技法运用
相同技法的处理
通草画构图具有范式,一般为一个稿本的多次商业化复制,因此注意收集市面上少见的构图样式。这算是进阶水准了,大家可以在买过几幅作品后开始尝试。
华南地区的姜科植物哈佛大学植物学图书馆藏
此幅画描绘碧桃和疑似姜科的植物与上幅几乎相同范式
博物绘画发展中心藏
据刘华杰教授鉴别也可能是产自非洲的玉蕊科植物Napoleonaeabeninensis,俗名拿破仑草帽花
通草画展回顾
7月博物通草画展开幕沙龙王钊博士讲座
吴老师给花友们进行导览
想了解更多~
海贸遗珍:被遗忘的博物通草画
《海贸遗珍:被遗忘的博物通草画》
绘制通草画的天然材料—通脱木
《海贸遗珍:被遗忘的博物通草画》
这三幅通草画都画了什么~答案及名单公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