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补药不等于养生保健人参杀人无罪,大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导言:近年冬令中药进补之风盛行,许许多多、医院、药店大肆兜售人参、黄芪、鹿茸、阿胶、枸杞子等中草药材,或其丸、散、膏、丹制剂;加之一些媒体之宣传误导,各种补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向千家万户。中医医生甚至一些老病号,总是把虚、补、养生保健、进食补药连在一起;医师乐于用补,病人欢迎用补,大都认为进补最为安全,有病祛病,无病保健。其实不然,把进补与养生等同起来更是极其不对的。

一、进补与否应因人而异

人体是一个极其精密设计的生物系统,固然需要我们去精心爱护才能维持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然而决不可滥用滋补药物或赖之来养生保健。必须高度重视中草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对于不同体质、不同人群的不适宜性。“补者,济其虚也”,(《罗氏会约医镜?论补》)。补药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之治疗方法,即无虚不补。然人之年龄大小、体态肥瘦、体质强弱、精神状态、文化职业、生活劳逸、性格嗜好、地区环境、以及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各自的机能状态都不尽相同,运用药物养生自然不能千篇一律,万人一药。试看昼饮人参、枸杞子茶,夜吞六味地黄丸等,累年不断者比比皆是。当补与否必须在有丰富经验的中医药专家临床指导下辨证施治,方可达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之目的。

二、古今医家皆有所诫

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当补则补,绝不是反对补,而是不能迷信于补。补得不当,反增祸害;孰不知中医还有“虚不受补”、“六腑以通为补”等诸说。对于进补,古今中医药名家皆有所诫谓,如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

《蠢子医?补益不可泥》:

“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为神江河道,胸膈喜顺利,肠胃喜通调,日食三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试看今之呆公子,恒列八珍以自高。此皆善于补益者,好似螳螂抱树梢”。

清代名医郑钦安诫谓得好:

“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黄)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王肯堂之云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近世用人参者,往往反有杀人之害”。

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百岁名医干祖望老教授也是竭力反对乱施补药,曾专门书写一首补药歌:

“吃饭细嚼,穿衣少着,睡要睏着,烟酒谢劫,心弗焦灼,跑走跳跃,都是补药”。

等等诸多旨在恳切希望唤醒醉心迷恋服食补益药之男男女女,切莫被进补之弊所误。

三、养生保健当诸法兼备

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中医养生学说其基本原则为顺应自然,形神兼养,保精护肾及调养脾胃;亦即适寒温,畅情志,慎起居,节饮食与勤运动等。其具体方法有动形、静神、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之分。如《寿亲养老新书?保养》早就有:

“安乐之道惟善保养者得之。……

一者少言语养内,

二者戒色欲养精,

三者薄滋味养血气,

四者咽精液养脏气,

五者莫嗔怒养肝气,

六者美饮食养胃气,

七者少思虑养心气。

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真道”。

故应从诸多方面去养护身心,祛病延年;即以良好的健康状态和最佳之生活质量而尽享天年。

古今中外大量的详细资料从事实上也确实证明了进食滋补药物不等于养生保健,许许多多长寿者多居深山老林、荒野孤村,他或她都是粗茶淡饭(能宽胃养气),劳作苦难一生而大力者大寿,谁有条件进补;而诸多帝王山珍海味、丰食恣补(多伤胃碍脾),放荡形骸身心而命短者多。慎之!戒之。

故此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不如锻炼;食补、神补与锻炼三者结合诚乃养生保健、强身壮体之根本。

作者简介

王劲松,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先后毕业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于全国著名男科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福松教授攻读男性学研究生。曾被评选为“全国首届百名优秀中医药科普专家”、“全国百名优秀中医药健康信使”、“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并荣获江苏省中医药科学进步奖、徐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主编参编医学专著11部,于国内外医药刊物上公开发表医药论文篇、医药科普文章余篇,参与省级课题研究6项。国内首次提出许多男性科理论、临床论治学说,对男性科、内科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来源:王劲松大夫的网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黄芪当归汤,中医补气补血的第一良方

从西医怕感冒说起……

认识人体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帕金森氏综合征(震颤)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路路通(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路路通(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秦艽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田七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嘴上起泡是什么原因★★

补脾健脾食物大全★★

从头发看健康出现五种变化说明出问题了

脚部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疾病先兆

7种活血化瘀食物让你从内到外的美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古代名医与药名的来源★★

中药治疗手足干燥、脱皮★

麻黄的妙用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之麻黄利尿

神经性耳聋(2)

小儿癫痫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百病生于过用!“五劳”你占了“几劳”?★★★★★

九个错误日常急救常识,你中招了吗?

五脏常见虚劳症(阴、阳、气、血)的调理法

温阳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动植物皮有何药用?

冬季进补有禁忌,火锅、食疗宜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中药消除口味异常★★★★★

年12月文章汇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古代的“口香糖”——丁香★★

进补的学问——蓄水塘的故事

由成都人怕麻黄想到的

用药传奇---水蛭善治男性萎★★

落枕痛难忍,外治有妙方

两篇有关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妙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中药炮制知识

中医传统治法

中药学知识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

中医宝典 zhongyidaxue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商务BD总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y/1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