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消食等功效,有“南方人参”之称。早在南宋时期,化州就已开始种植化橘红,明清更是风靡全国,成为朝庭贡品,其制剂及工艺品曾红极一时,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年,化橘红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年6月,化州获授“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3-4]
化州橘红的生产和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曾列为宫廷贡品。因其具有独特的健胃行气、化痰止咳的药用效果而被确定为中医药物。年,化橘红(中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化橘红被列入《美国药典》。[5]
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化橘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2]
化橘红的药用价值据说是北宋时,著名史学家范祖禹首先发现的,他是四川华阳人,他精通史事,曾协同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后因为官刚直不阿,冒死直谏,得罪奸臣,被贬为武安军节度副使,并流放宾、水、河三州。元符元年(年)被贬化州。由于长途跋涉,加之被贬心情郁闷,途中患了严重咳嗽症,整日气喘咳嗽不止,他到化州后,住州署苏泽堂。一天早上梳洗完毕,习惯把泡好茶用完,便到署内空地漫步散心,不知为何,他觉得这天身体特别舒坦,半个月后,咳嗽基本痊愈,用餐亦觉胃口大开,他感到奇怪,便问随从李宾,得知州署有一石龙井,这段时间,李宾从这口井取水泡茶的。于是范公亲自到井边考察,只见井中飘浮着许多小白花,取井水细加品味,顿觉有股奇异芳香。抬头看,只见井旁有两棵似橙似柚的树正盛开着白花。他想,井中白花是树上掉下的,李宾用井水泡茶,致使我身体好转的,于是他从井中取回水,又摘了些小花泡茶品饮。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气喘、咳嗽症全好了。为了更清楚了解这种树的名称、功用,范公访问了州地乡民,查阅不少有关南方植物类书籍和对此树作了仔细研究,终于弄清了这是化州橘红树。而后,范公又将橘红花、果送给一些咳嗽、水土不适的人泡茶服用,收到了化痰止咳,健胃行气功效,而流传民间。
到明末清初,橘红药用效果传入宫廷列为御用药物,其时,橘红从开花到结果,官府派兵守护,亲信亲点果数,逐一编号,且有脱落,须拿到官府注销。然后每年收获季节按例上贡朝廷。这就是化橘红成为贡品的历史记载。
橘红与化橘红的区别
橘红与化橘红的区别:
一是性状和有效成份。
(1)橘红:形状呈不规则长条或不整齐薄片状,表面黄棕或橙红色,有光泽,密布油点,气味芳香,味微苦而后觉麻舌。主要有效成份含橙皮甙。
(2)化橘红:形状多呈对折的五角、六角或七角星形,外皮黄或黄绿色,密布毛茸,有皱纹及小凹点,气微香,味道苦。主要含柚皮甙。
二是功能。两者味皆苦、辛,性温。但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缓解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等症而无热象者;化橘红化痰理气,健脾消食,用于缓解胸中痰滞,咳嗽气喘等症。[1]
饮片
除去杂质,洗净,润,切丝或块,晒干
辛、苦,温。归肺、脾经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3~6g。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回复关键字获取往期文章:
一枝黄花
丁公藤
丁香
人工牛黄
人参
八角茴香
人参叶
儿茶
九里香
九香虫
刀豆
三七
三白草
三棱
三颗针
干姜
炮姜
干漆
土木香
土贝母
土荆皮
土茯苓
土鳖虫
大叶紫珠
大血藤
大豆黄卷
大皂角
大青叶
大青盐
大枣
大黄
大蒜
大蓟
大蓟炭
大腹皮
山麦冬
山豆根
山茱萸
山药
山柰
山香圆叶
山银花
山楂
山楂叶
山慈菇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金子
川木香
传射干
广枣
广金钱草
广藿香
女贞子
小叶莲
小驳骨
小茴香
小通草
小蓟
飞扬草
马齿笕
马勃
马钱子
马兜铃
马鞭草
王不留行
天山雪莲
天仙子
天仙藤
天冬
天花粉
天竺黄
天南星
天麻
天然冰片
云芝
木瓜
木芙蓉叶
木香
木贼
木通
木棉花
木蝴蝶
木憋子
五加皮
五味子
太子参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松
瓦楞子
牛黄
牛蒡子
牛膝
毛诃子
升麻
片姜黄
化橘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