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腧穴注射疗法、针注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新疗法,它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选用相应的腧穴和药物,将药液注入腧穴内,它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从而调整机体的功能,消除病理状态,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水针是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除适用于颈椎病所致的疼痛外,还可用于各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眼花、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肢体麻木、上肢或下肢软弱无力、活动受限等几乎所有颈椎病引起的症状。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疗程短等特点。

穴位注射疗法的用具及操作方法

(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1)普通注射器主要有50毫升、20毫升、5毫升和2毫升四种型号。

2)结核菌素注射器(1毫升)主要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

3)针头体穴常用25号牙科针头、普通7号针头和麻醉针头。

(2)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将选好穴位的部位充分裸露,找准穴位,避开血管、瘢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一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人;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注射完退针后,如发现针孔溢液或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球压迫。一般注射后让患者稍事休息,以便观察反应。

2)注射角度与深度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人。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椎间盘突出症,将药液注入神经根附近,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穴位注射用药总量须少于常规注射用量,具体用量应按病情、年龄、注射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深度等多方面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头面部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人药量为0.1~0.5毫升。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0毫升。由于穴位注射的部位不同于常规注射部位,所用药液的浓度须小于常规注射浓度,用前一般以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

4)疗程一般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可隔2~3注射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7~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

穴位注射疗法的取穴

水针取穴基本与体针相同,一般选择夹脊穴、膀胱经穴位及四肢肌肉丰富部位进行穴位注射,但又有其特色的一面。

(1)近部选穴即在患病的部位,就近选取腧穴进行注射。如病取膝关、膝眼。

(2)远部取穴又称远道取穴,即在受病部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如《针灸聚英·肘后歌》说:“头面之疾寻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

(3)寻找阳性反应点水针的特点之一是临床常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即用拇指或示指指腹以均匀的力量在患者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以检查其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的变化等。触诊检查的部位一般是背腰部的背腧穴,四肢部则沿经络循行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及一些经验穴位有压痛等阳性反应者,注入反应点往往效果好。

(4)软组织损伤者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较长肌肉的肌腹或肌腱损伤时,可取肌肉的起止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将药液注入到神经根附近。

穴位注射疗法的常用药物

(1)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

(2)中草药制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夏天无、肿节风、丁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种中草药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等。许多供肌内注射用的药物也可做小剂量穴位注射。

也可以参考以下用药取穴方案:

1)当归注射液注射颈5~6夹脊穴。

2)2%利多卡因4毫升,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0毫克,注射于风池穴、阿是穴。

3)10%川芎注射液注射于风池、颈夹脊穴。

4)用丹参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于大椎等穴位。

5)采用醋酸曲安缩松混悬液2毫升(20毫克)及2%利多卡因注射液,取双侧百劳穴。

6)乙酰谷酰胺0.25克,取颈夹脊穴、肩井穴。

7)双侧颈椎4、5、6夹脊穴或椎旁明显的压痛点。每次选2~4穴位,每穴注入复方马钱子液1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有活血祛风的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8)取颈夹脊穴。辅穴:天窗、肩髃、少海、内关、台谷等穴,每次选2个颈夹脊穴,每穴注射骨宁注射液2毫升,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根据症状,辅穴用毫针刺之,或刺血拔罐。有活血消刺的功效。适用于颈椎骨质增生。

穴位注射疗法的选药原则

由于水针足由穴位和注射药物两部分组成。因此,水针处方在注射药物上有其特点:

(1)辨证用药:辨证用药是辨证施治的体现,是通过辨别、分析、综合及归纳疾病的“证候”而施以相应治疗药物的一种原则,是水针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原则。例如,颈项痛属气滞血瘀,治疗时选用当归注射液,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头晕属于中气下陷,治疗时选用黄芪注射液,以补中益气、升提阳气。

(2)辨病用药:辨病用药是以现代医药学知识为基础,根据疾病的性质而选特异性注射药物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现代针剂药物较多,所以,辨病用药原则在水针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例如,肌肉萎缩的患者,采用弥可保、B族维生素等以营养神经。肌肉痉挛者,采用阿托品注射液以解除肌痉挛。这种以特异性的药物施以特异性的给药途径的原则,既能减少药量,又能提高疗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疗法的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及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小时内有轻度不适,有时不适感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会超过1天。

(2)项部肌肉较薄,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颈前部及两侧面应慎用或不用穴位注射,因其周围有重要的丰富的神经、血管通过,以防伤及。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使用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注意药物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

(4)禁止将药物注入关节腔、髓腔和血管内,以防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误入骨髓腔则有损害骨髓的可能。

(5)口服药液不宜用于穴位注射。

(6)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一般不宜做穴位注射,尤其下腹部、腰骶部穴位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以免引起流产。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y/2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