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河神保佑家人特别是家中的小孩子平平安安。”
据了解,端午“放河莲花”这一特色民俗已在道滘镇流传上百年。年,放河莲花入选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年开始,道滘镇将放河莲花活动纳入到美食文化节作为一项文化活动开展,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市民参与其中。
今年的盏河莲花已经准备好,供游客放漂心愿。
一盏看似简单的莲花灯要经过六道工序才能完成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壹放河莲花习俗已经流传上百年
6月14日上午九时四十分左右,刘婆婆看着兴隆河的河水渐渐涨起来,就立即回家拿上早已准备好的河莲花以及水果、纸钱等来到了河边的一个小码头。摆好水果,烧完纸钱,刘婆婆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简单的仪式后,刘婆婆将河莲花放入水中,让其顺流而下。
河莲花带着对家人的祝福开始起航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当日上午,道滘镇的大小河涌边都有不少村民在放河莲花。
曾任道滘镇文广中心顾问的锦叔介绍,东莞道滘放河莲花之习俗,起源于佛教的盂兰节。道滘是水乡,过去人们出门以船代步,为了保佑出门远行的人平平安安,家中的主妇借用放河莲花这一形式来求得心理安慰。至今端午“放河莲花”这一习俗已在道滘镇流传上百年。
农历五月正是当地一年中水势最为迅猛的时期,水乡赛龙舟、游龙舟水的风气也极盛。所以长辈们会在五月初一涨潮时刻,在河边和埠头处放河莲花,祈求家人安康,水上平安,风调雨顺。
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如今放河莲花已经不再局限祈求水上平安,而成为了群众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贰做河莲花的多为中老年人
和一些地区的传统莲花灯不同,道滘的河莲花是纸扎的,只在白天放且不点灯的。因为河莲花并不是灯,而是一个长方体状纸扎民间工艺贡品,中间插着数支纸制的莲花、莲叶等物。
制作河莲花的花心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据介绍,做河莲花,需事先用竹篾、麻骨等材料经过曲架、组合、埋笠等步骤扎起架子,架子上再糊上红纸,然后用修长的竹签串起,扎在封面后的四方形底座上,再用大红、桃红、纯白、明黄、翠绿等色纸裁剪出立体河莲花,最后是上花。
村民们在江边放的河莲花要大很多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材料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手巧的妇女大约十五分钟左右就可制作出一盏河莲花。一盏河莲花上一般有5朵,3红2白或4红1白,高低不同,错落有致。
叁河莲花等待游客放漂
年,放河莲花入选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开始,道滘镇将放河莲花活动纳入到一年一度的美食文化节中,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受到了广大游客、市民的一致好评。
如今放河莲花活动已经成为了美食文化节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之一。
为了做好放河莲花活动的准备,近段时间,道滘镇美食文化节组委会就组织了道滘镇多名手巧的妇女,制作了盏河莲花。
图/文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余晓玲
编辑:周希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