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趣味故事两则导语
中华草药千万种,不同的搭配对症不同的病症,其中有你熟知的药材,有你不熟悉的,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哦!
1强腰除痹丁公藤
明朝时,雁门有个叫解叔谦的人,事母至孝,母患瘫痪多年,精心施治,久不嫌烦。但经多医,母病无起色。
一天深夜,他沐浴焚香,跪于庭院,求神赐方。忽夜空中飞过一鸟,叫着:“丁公藤,丁公藤。”解叔谦喜出其望外,次日,便去药肆求购,无公藤可售,又遍访民医药叟,皆不识此药。一位老人告诉他,去宜都山寻找,或许可得。解叔谦携带干粮,远上宜都山寻觅,三日无获,第四日,在山中遇一老翁伐木,树上一藤,角叶如丁,其绕如蛇,便拜问老翁可识丁公藤,老叟停斧笑指树上青藤道:“我即丁公,种藤于此。取藤五斤,切段煎汁过滤,同曲米酿酒饮便可。”
解叔谦大喜,回家依法制备,老母服后很快痊愈。解将丁公藤荐赠乡人,治愈多个病人。现代药理实验,小鼠腹腔注射丁公藤提取剂(绒毛胡椒针剂),20分钟后出现显著镇痛效果,可持续90分钟。丁公藤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生药5克)用于临床,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肌肉注射,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外伤性关节炎,均有良好镇痛作用。
丁公藤,为胡椒科植物。味辛,性温。能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除痹痛,壮肾阳,治疗挫伤。
2凉血止血数大蓟
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跃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这种草药枝枝直立,高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大蓟,又名大蓟草、大蓟姆、牛戳嘴、鸡项草、戳人蓟草,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入药。味甘、性凉。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作用。
据研究,大蓟能降低血压,对结核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而在临床上,大蓟除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压外,对以下疾病更有很好的疗效。取大蓟全草捣烂,绞汁,每次服一小杯,频服,治口干、吐血、鼻出血。将大蓟鲜根洗净,捣碎,加水煎服,治咳血、小便热涩、疼痛、尿血。大蓟配伍艾叶、白鸡冠花子、黄柏,治妇女白带不止、崩漏。鲜大蓟叶,榨汁,加白酒饮用,治跌打损伤、疼痛不止。大蓟新鲜根,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外敷,治漆疮、汤火烫伤、疔疖、疮疡、红肿疼痛。加水煎服,治鼻窦炎等疾病。将大蓟根或叶煎汤内服,治高血压,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根的疗效优于大蓟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