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后最爱的通草花,如今可能只有一位八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生过孩子的女士对“通草”肯定不陌生,哺乳期的通乳秘方里,肯定有一味叫“通草”的良方。

通草

但通草最早并不只是作为药材的身份出现,而是戴在大清皇后的青丝间,娇艳得不可方物。《清史稿·列传一》记载乾隆孝贤皇后“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二年,册为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通草绒花是通草花、绒花的总称,通草花是以通脱木的茎髓为主要原料加工的花。但通草花作为后宫嫔妃的头戴花并非清朝才有,最早的记载见于《中华古今注》,记载了年前秦始皇时期后宫妃子头戴通草花。此后,也有很多古籍中也有记载这种花艺,如宋朝苏轼的《四花相似说》里记载了:

“荼蘼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

到清代,通草花从宫廷发展到民间,是广泛佩戴的饰物,也是那个时代的时尚。雍正元年(),造办处开始制作通草花,由杂活作负责。雍正三年(),杂活作供花任务单列成“花儿作”,依旧负责制作通草戴花和娃娃,此时花儿作与杂活作关系为作中之作。这反应了造办处作坊的整合分化。雍正五年()花儿作正式独立。乾隆朝造办处进入鼎盛期,花儿作也因活计膨胀应接不暇,出现相同活计由不同作坊制作的情况。乾隆元年()开始,通草花由“花儿作”和“皮作”共同负责。乾隆中期这种膨胀得到遏制。乾隆二十年(),造办处作坊发生重大变化,所有作坊合并为五处,花儿作和皮作被共同编为一处,称“灯裁作”或“皮裁作”。通草片的获得需要将通草进行收割,自然风干,剪切成段,再将内茎趁着湿时取出,将内茎像削成纸片状。通草纸纹理细软洁白,有可塑性。民间艺人经过漂白,染色,捏瓣等一系列艺术加工而成的通草花,质地柔和,色调秀雅。仿照真花的形态制作出来的通草花,完全可以和真花媲美。

制作通草花

通脱木茎髓趁湿时取出,截成段,切片、漂白、裱草片、剪花、染色、捏瓣、粘花、做叶子、传干子、塑形等多道工艺流程,捏、捻、搓,大师们巧夺天工,成就这些富有立体感,如鲜花般可爱,“永不凋谢”的扬州通草花。清宫通草花制作在18世纪中期繁盛过后,避免不了被替代的结果,可谓繁花如梦,这项技术尽在民间自我传承,跨越民国,来到现代。眼看着这份手艺逐渐走向末路之时,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和他的内弟戴春富两位艺人开创了通草花另一种用途,那就是盆景,这样下来即使人们不佩戴,通草花也有了发展,一度非常引人注目,一幅大型的通草花作品出口能卖到两万到五万美元,人民大会堂都有他的作品。年,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江苏工艺展览厅展出了钱宏才、戴春富设计制作了大作——两件大型通草紫藤花架,获得了四海宾朋的广泛赞誉。《华盛顿邮报》、《每日镜报》和英国《卫报》以及香港《大公报》,还有几家台湾媒体纷纷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年,戴春富精心为中南海紫光阁制作了《菊花》、《琼花》和《五针松》等大型盆景32件。年他们制作的《琼花》、《菊花》在江苏首届民间艺术节展出,一亮相就被一个香港客商看中,以元的高价买走。年戴春富的作品还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中法文化交流工艺美术精品展会上展出,赢得了一致好评。年5月,戴春富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但由于技术过于复杂,一直以来,能潜心学习通草花制作技术的人少之又少。现在,钱宏才已经去世,而戴春富也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将来,通草花这门技艺究竟还能不能继续传承,没有人知道,面临失传或许已成定局了。灵娆文玩官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最新上架产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y/6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