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荐读风过镇山

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02816.html

散文:风过镇山

原刊《湘江文艺》年“青山碧水新湖南”专号作者:张远文去镇山,并非是一种偶然。天地山川大野,五岳之外,另有“五大镇山”,即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天柱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隋唐之后,历代君王加封祭祀,名随五岳,丰神迥异,各具千秋。然而,在湘西北的沅陵七甲坪,却有一座海拔未逾千米的山,不高,不大,不遮天,也不蔽日,却被当地人神秘兮兮地直接命名为“镇山”,这多多少少显得有点傲世轻物,自以为是,甚至有些僭越,当然,更多的是让人觉得蹊跷与迷惑。于这样的一架山,去看看,显然是有必要的。一座名不见传,却又神秘幽远的山,真要去,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沅陵,原本篱落促狭,被誉为“湘西门户”,上扼川黔,下蔽湖湘,万山耸峙,千水奔流,山行天地之气,水蕴日月之光,为五溪山水交汇之所、荆南要冲雄峙之地,飘摇婉转,磅礴跌宕。七甲坪,又位于县东北,距县城百余公里,东与桃源相邻,北抵张家界,系怀化、常德、张家界三市接壤地带,人们茶余饭后随便蹀躞几步,便可“一脚踏三市,犬吠四处闻”。镇山,是七甲坪境内最高峰,东接莲花,南邻汪家,西连洞溪,北处潭坪,九峰环簇,层峦叠翠,天风浩荡,霞光四起,如拱莲花。俗话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此,从县城出发,循山绕水,开车需要三四个小时,山路七弯八拐,崎岖颠簸得很,人若是没个钢筋铁骨的好身板,三下五除二的,差不多就会晃晕了头,摇散了架。先胜兄是七甲坪镇本地人,身形魁梧,敦厚寡言,小聚小饮后,红了脖子眯着眼,话匣子一经打开,就象悠朵朵的云,成了淅沥沥的水,洇了一屋子的天南地北,这其间,少不了,就有他念兹在兹的镇山。镇山,俨然成了他灵魂的一座高地。据说,镇山深峭幽独,一岭一阜、一丘一壑,近者鹄峙,远者罗列,竹树悬缀,别有一番旷致。山风微微拂过,绮霞映染峰际,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风移影动,婆娑斑驳,珊珊可爱之极。若是繁复间冥然兀坐,则万籁有声似有神契,种种物外之趣飒然而至,许多低落郁寂的心绪会穹然高起,透隙澄明,回环往复不啻数里。更妙更玄的是,那里每一块赭黄其色的石头都蕴满禅机,每一丛偃仰参差的藤萝都生生不息,每一簇簌簌作响的树叶都有着黛绿天地的本事儿,每一个为生计东奔西走的人都有着沟通神灵的架式。总之是满坡满岭,万物有灵,巫风遍野,傩声冉冉,连只蚂蚁都不容小觑。晨光曦微,穿镇而过的雨花溪蜿蜿蜒蜒,潺湲出许多细细的、翠翠的声音,若有若无的乳白色水雾丝丝缕缕,披拂在岸树柔软的倒影中。四围的云山烟树,沙汀村舍,一峰一状,一树一态,湿漉漉、水灵灵的。溪坝的跳岩上,有早起的几个妇女在捣洗衣服,或蹲或立,或弯腰或戏水,几袭红粉花裙,迷蒙婀娜,身后一挂薄薄的瀑水,如月光下泻,她们仿佛捣洗的不是衣服,而是水墨丹青的流年。我小心翼翼地问她们,怎么不用洗衣机洗?她们莺啭着柔婉的腔调:溪边洗衣服,那才叫洗呢,水清景致好,空气又新鲜,还可以一起拉拉家常,有趣有味得很。我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又打听一些有关镇山的情况,她们笑吟吟的,不再多言多语,只是建议先去镇山脚下的几个村子转转,保不准会有收获。趁阳光尚未完全浓稠起来,我们开车先后溜达了好几个村子。无论是金河村、三星村,还是提茶坪、远水坪,以及洞溪村、莲花村,村村皆有来历,户户多有掌故。青山绿水间,村子里新修了许多别墅式小洋房,显得有模有样,欣欣向荣。一些青瓦木屋吊脚楼倒并不十分显眼,依山就势隐在茂林修竹间,走马转角,司檐悬空,木栏扶手,或两手推车,或封合天井,庭前屋后栽花种草,条石铺砌的晒谷坪上,晒满金黄的稻谷、火红的辣椒,几只黄狗或黑狗,伸出长长的舌头,悠闲地踱来踱去,遇上生人,便呲牙咧嘴作势狂吠起来,待到主人一声叱喝,方摇摇尾巴噤声趴下,目似瞑,意暇甚,彻底变了副模样,温驯得很。屋主人多上了年纪,瘪着嘴,叼了长长的旱烟袋,叭嗒叭嗒地吸上几口,烟雾缭绕中,土生土长的语词便下油锅似的,滋滋滋地响了一地。镇山脚下,大凡上了年纪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几手奇门遁甲的功夫。有的能竹筛打水、定蛇定鸡;有的能祛病安煞、借力千斤;有的,能将隔了几座山别人家的酒,飞流到自己的杯中来;有的,能将哺乳期没了奶水的妇女隔空催乳,奶汁长流;有的,在房间里说声“转”,堂屋里的四方桌子便应声旋转起来;有的,能使灶锅煮饭,尽管大火烧煮,米汤一天到晚也煮不沸;还有的,能让石碾盘上的石磙,跳出碾槽,在外面自己旋转,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当然,更厉害的还是被誉为千古之谜的“辰州三绝”——放蛊、赶尸、辰州符。一袋袋的烟,一杯杯的茶,我们听得眼珠子差不多快要掉了下来,既将信将疑,又胆战心惊。七甲坪,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州傩的发源地,确实有些名不虚传。

山风徐来,蝉鸣树上。入夜,我们在先胜兄伍家湾的家里用餐,先胜兄的父亲金承乾老先生,已八十有余,清峻瘦削,腰板挺直,双目炯然,是辰州傩的传人,大半辈子致力巫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当地颇有名望。先胜兄的家,便是典型的巫傩人家,两层楼的青瓦木屋,歇山重顶,檐角飞翘,玲珑精巧,堂屋里神翕两旁悬着“箕裘绍远”与“甲第联蝉”的牌匾,屋内珍藏有各样的巫面傩具与各式法器,弥漫着神性与魔性相谐相融的远古气息。田有封洫,道有险夷,席间,老先生依旧豪气干云,连续一饮而尽几杯小酒后,脸色苍润,皱纹舒展,一边扬着手势,一边舌底翻莲,诸多的巫傩往事开始复活、鲜活起来,有点支离破碎,也有点酣畅淋漓。

顺了风的方向,溯着时间之水,四千六百多年前,在那个名叫涿鹿的地方,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居于轩辕之丘的黄帝与姜水边的神农炎帝一同东征蚩尤,一场关乎土地、食物、信仰与文明的战争拉开序幕。蚩尤首创巫教“夫人作享,家为巫史”以抗衡,兵败后九黎部落南迁西徙。九黎之裔“三苗”部落犹如林中藤蔓,在潮冷潮冷的崇山峻岭中繁衍生息,攀爬壮大,他们笃信万物有灵,敬奉傩公傩母,吹着牛角法螺,持着雷枣令牌,摇着金刚铃铛,念咒画符,酬神娱人,将巫教一步步发展成为驱鬼逐疫、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巫傩文化。傩仪、傩祭、傩戏、傩画、傩具、傩坛、傩面、傩艺、傩俗,辐射浸透进人们日升月落的生活,与天地对话,与神灵沟通。他们是大地的精灵,天地的舞者,带着一股神秘的力量,与自然,与命运一起流转。他们的血液和骨髓里,散发对善与美的渴盼,灵与肉的虔诚,绽放出原始古朴的傩魂神韵。他们祈望着:千两雨丝在前,万两雨丝在后,风到地头看风,雨到地尾看雨,家家要风有风,户户要雨有雨。他们穿越着:请神降仙、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招魂收魄、驱鬼打煞、收瘟治蛊、隔山止血、接骨推拿,无所不及,无所不能。他们坚韧着:上刀山、下火海、踩火犁、滚刺床,令人瞠目结舌的神功绝技,纵然一时让人云里雾里,不辨南北东西,却尽现来自生命的深邃魅力。面对无尽的前路,无边的灾难,他们需要有一道道护身的符,福佑平安康顺,求得神衹的庇护,灵魂的慰藉。他们画着命运的纸符,净身、净面、净手、净心,摆好神案,点燃三支清香,案呈“三牲”,口诵祝咒“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鬼伏藏,急急如律令。”他们家家门上贴符,以保平安;户户起新房贴符,镇住邪神鬼怪;猪牛鸡舍贴符,确保禽畜兴旺;出行人身上带符,可保百事顺利;狩猎场地上画符念咒,可使猎物丰收,如此等等,凡有饮烟处,几乎无处不用符,无日不画符。符咒掐诀并用时,屏息端立,头微低,手下垂,然后迅疾高吟,一气诵完,兼以翻掐手诀,勾按屈伸、拧扭旋翻,步罡踏斗,存思运气,阴阳对流。耳闻目睹巫与傩的林林总总,说不清道不明的,每次眼睛都是昏亮亮地瞪着,后脊背发凉发寒,有时惊骇得身子如印在旮旯里的风车,纹丝不敢动,有时又如惊弓之鸟,在黯淡淡的灯光中,将影子抽掠得恍恍惚惚,一明一暗,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事后糊里糊涂地想了又想,究其实,他们玄之又玄地乐此不疲,需要的并不是神神叨叨的前尘往事,而是一个当下可以席地而坐的故事,故事里有可以吮吸久远的白驹过隙,岚生雾起,鸣锣开道,涅槃重生,虽然诡谲玄幻,虚实难辨,却有着面向未来转身的雄强蛮悍,各样的名堂与板眼,无不出神入化、古艳动人。

林霁初开,举头日近,镇山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一行有点迫不及待地振衣直上。峰壑松石间,盘山公路时隐时现,分岔处,一道镌刻着“巫傩圣山——镇山”的仿植山门赫然眼前,傩公傩母浮雕面具大像,神形毕肖地拱卫两边。傩公颧骨高显,眼球凸鼓,方脸大耳,直挺挺的看着前方,貌似凶神恶煞、面目狰狞,让人心生恐惧,却又忍不住想慢慢靠近。傩母倒显得温良俊秀,恰似窈窕淑女,安安静静地莞尔,意味深长。正午时分,菁粹的阳光从云层罅隙缓缓漏下来,斑驳在各样的花草树叶上,微风掠过双肩,似有隐约的天籁在云端缥缈。纤绝的尘陌栈道,曲迂盘桓,负势竞上;沿途草木葳蕤,随风婆娑;马尾松、青冈、厚朴、紫檀、稠木等高大乔木繁荫森森;三三两两的巨石巉岩,险峻嵯峨,壁上多有虎耳、青苔、薜荔缠绕倾覆;淫羊藿、吊竹梅、紫茉莉、牛筋草的清幽野芳弥漫开来,天地间诸多的虚空、寂静,不为千回百转的遇见,只为一场相约已久的空明潋滟。浃一背汗水,盈一袖清风,站在白翎垭上远远眺望,只见狮子尖持笏朝拜,云头山耸翠簇拥,七弦岭优雅奏乐;白鹤山翩翩起舞,八斗岗屏息谛听,桑木垭盎然唱和;阳明山清浅布道,扶桑垭素心传经,稻萝尖觅香吟哦,四围山峦参差起伏,峥峥嵘嵘巍峨万状,继续攀爬约半个时辰,只见一块飞来磐石,上大下小,惊世骇俗,呈倒梯形,如一尊大佛端坐莲花,灵异怪绝之余,尽显梵音袅袅、云水昭昭。峭壁之上,行树皆偃侧,有的斜逸如翅,有的横卧如虬,更有侧体而横生者拿云攫石,一幅搔首问青天的雄浑模样,疏密变幻,莫不壮其烟霞,纷其无垠,蔚为奇观。此时,山风猎猎,枝叶翻飞,云舒云卷,回望山脚莲花村,辍于逶迤,嵌于清峻,紫气东来,如黛似碧。烟霏云敛中一汪兰滩,泠泠清清,映云似雪,茫茫渺渺,偎依如带,如此山巍水澈,柔远镇迩,所谓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金木水火土”、佛家的“生老病死痛”全在这山、这树、这石、这人的朴茂圆融之中。我突然心头一热,顿悟着这风,潇然于山石草木间,莫不是从数千年前吹过来的巫风么?云笼烟锁,傩韵铿锵,它带着柔软的坚强,慈悲的美丽,在众神的花园里,凛然宏博,大化于无形,却又漫漶出古拙无尽的韵致。一抹流云,一声风吟。这风,吹过两千多年前屈子仰望苍穹的目光,“沅有芷兮澧有兰”,“制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他把那么多归去来兮的上下求索,那么多楚天万里清秋的所见所闻,写进了《九歌》,融进了《山鬼》,化身为《湘夫人》,衣袂飘飘,秋兰为佩。沅湘楚地,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难怪,刘禹锡说,顾山川风物,皆骚人所赋;朱熹说,昔楚南鄙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沈从文也说,屈原虽死了千年,《九歌》的本事还依然如故。楚地多奇谲,楚人多幻想。这风,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领略过。沈先生自然知道辰州(沅陵)的巫风傩韵中是以辰州符闻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辰州符的灵迹,就是用刀把一只鸡颈脖扎断,又把它重新接上,噀一口符水,向地下抛去,这只鸡即刻就会跑开,撒一把米到地上,这只鸡还居然可以赶回来吃米。神巫头缠红巾,双眉向上竖。脸颊眉心擦了一点鸡血,红缎绣花衣服上加有朱绘龙虎黄纸符。巫祭时,神巫手执铜叉和镂银牛角,一上场便有节拍的跳舞着,还用呜咽的调子念着娱神歌曲。那在鼓声蓬蓬下拍动的铜叉上圈儿的声音,与牛角呜呜喇喇的声音,使人相信神巫的周围与本身,全是精灵所在。

这风,步履踉跄的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同样见识过:“余少时在乡间,曾见一画辰州符者,肩挑一担。来一农,病腿肿,求治。彼在檐下壁上画一形,持刀割划,鲜血从壁上淋漓直流。后乃知此血从肿腿者身上来,污血流尽,腿肿亦消,所病霍然而愈。腿上血如何可从壁上流出?此诚一奇,然实有其事,则必有其理。惟其理为人所不知,却不得谓之是邪术,此实神乎其技矣。”

树、草、藤、石掺杂一起,背脊透着汗亮,我们时不时野野地长啸短吼一声,喊山喊魂似的,只是弯腰抬腿都得十分小心,生怕有什么差池。在莲花石边坐忘良久,继续横山越岭,一些石磴多临崖凿就,险要处需攀援而上,耳边山风呼啸而过,蝉声鸟鸣空谷回荡,各处依旧是抱石苍松,藤萝翠蔓,葱郁有致。沿途,有许多巫傩往事的遗存,如傩母的莲花座墩,杨五郎赴傩堂急跳的“脚板岩”;傩公傩母半山下棋的“棋盘岩”;还傩愿时用餐的“碗柜岩”;孟姜女下池洗澡的“藕塘”古柳;太上老君的“马舌岩”和“玉兔岩”,以及天然“自生碾”等等。此外,还有两处古战场遗址,汉伏波将军马援征蛮时的镇山之战遗址与元蒙人万里南征的千古战场。临风远眺,千年之后的古战场遗址上,仿佛依然能听到当年的牛角声阵阵,锣鼓声喧天,傩歌直冲云霄。镇山,因此也成为了一座不能被征服的山。

从白翎垭,过颈项岭,到棋盘岩,看一眼仙人指路,小卒过河,上舌子岩,过天井湾,爬九拐坡,望马头岩,绕桃树湾,到旱碾窝,终于,一路逶迤到了镇山山顶。山顶有一块窝桶形的洼地,一大片小青蒿散漫肆意地生长开来,细碎粉白的花朵蘸着阳光,在风中摇曳,看似卑微,却充满灵性。小径两边的狗尾巴草也毫不示弱,毛茸茸,金灿灿的,象极了荒野中的一首小令,潜藏着整座山峦柔韧而又修长的地址与风韵。茂林修竹中,镇山莲花庵稳稳地坐落在洼地窝桶形中央,左青龙右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显然是块风水宝地。庵后有一巨石,上端相接,下空如斗,因名马头岩,恰似一匹疾驰的骏马追风逐日,昂首嘶鸣。古庵建于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年),可惜的是,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早已倾颓不堪。灌木杂草丛中,高大的石牌门楼尚存,顶坊差不多坍塌殆尽,几茎蒿草悬空当风抖着,很是凄惶。额坊条石上,一左一右分别雕刻着鹿回头与牛颔首的浮雕,显然有着永生相伴与扭转前生的佛法寓意。立柱上刻有一联:曲径通幽缭绕一莲拱座;层峦耸翠峥嵘五岳朝天。摇山振岳,气势熏灼,果然不同凡响。庵内房屋梁柱与壁瓦欹斜零落,瓦砾青草中,人们不知从何处请了个神龛,按例应是供着观音、文殊与普贤,但我细细看了看,除了观音,另外两位尊神大小不一,身披红绸,持杵怒目,看来应是“金刚怒目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慈悲六道”了。听说,莲花庵虽破旧,却很灵验,每年打清、皇二醮时,要还七天七夜大傩愿,成千上万人蜂涌上山,观镇山风景,上古庵朝圣,看辰州傩戏,赏傩舞傩技,人人仿佛都是传承千年的巫傩化身。上刀山、下火海等巫傩节目以及莲花寨接亲、莲花溪放排、莲花船上水拉纤、村姑排中对山歌等,怀揣满衣襟的纯良,人人心里都是种着一朵莲花的,明月清泉,不存杂念,心是香的,身是香的,灵魂是香的,连走路带起的风,也都是香的。从莲花庵踅踅磨磨出来,门楼映了余霞,怆惶威穆之感油然而生。先胜兄看了看天边的晚霞,捋了捋额头屈指可数的几根头发,指着庵前正在施工的一块空地,眼里骤然放出许多的亮光来:这里将建成一个巫傩文化展览馆与一个巫傩演艺中心,莲花庵也将修旧如旧地复建起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巫傩历史文化遗存,镇山将建成全省唯一的辰州傩文化主题森林公园,探秘千年辰傩,领略千般风情,聆听千古绝唱,触摸千古遗存,人人可以在这里跳傩舞、学傩技、雕面具、演傩戏、采野菜、尝野果,使巫傩文化的赓续传承经久不衰,乡村旅游红红火火,乡村振兴指日可待。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当朵云从头顶飘过,微风从耳边吹过,鸟儿也在树梢叽叽喳喳,我的心禁不住有些荡漾起来。看来,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镇山不可以无莲花。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仿佛看到,这朵古老的镇山莲花,一颗千年的种子,从神灵落脚的地方,带着上古原初文明的密码,带着大地不朽的歌吟,带着姓氏沸腾的渊源,在初春的雨水中发芽,在盛夏的阳光下绽放,路过它的人,不近,不远,不惊,不讶,每一瓣追云逐月的脚印都飘着隔浦的莲香,每一枚吹瘦山河的木叶都自带着巫风遍地的光芒。风过镇山,俯仰之间,可视可抚,不存悬念。→张远文,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传道授业多年,审问慎思,顺天致性,愈教愈惑。大道不从心外得,一片闲云涧边来。略识几字,偶尔为文,不敢以作家居,仅为独立意见表达者。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湖南日报》《中国报告文学》《湖南文学》《文学界》《文学风》《湖南年鉴·文献与人物》《财富地理》等报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yy/8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