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米内网
作者:?未晞
精彩内容
春节前,《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对外发布,其中明确将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此项显然是针对中成药和生物制品集采的采购原则,看来中成药难以标准化的难题将通过此方式进行合并解决。早在年下半年,浙江金华、青海、辽宁、河南等省市启动了中成药带量采购试点,为中成药国采提供了经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也明确指出“中成药纳入集采是制度性的要求,纳入集采是毫无疑义的”。哪些重磅中成药会成为集采“先锋”?我们不妨来猜测一下。
45个过亿品种遍布14个亚类,肿瘤、脑血管、心血管最火热
图1:Q1-Q3销售额过亿的中成药品种分布的亚类情况
来源:米医院终端竞争格局
《意见》中明确了药品集采覆盖的范围:按照保基本、保临床的原则,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逐步覆盖国内上市的临床必需、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做到应采尽采。
年受疫情影响,减少了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的频次,米内网数据显示,年前医院终端化学药、中成药的销售额均出现了下滑,降幅均在10%以上。在此严峻的态势之下,依然有45个中成药品种销售额超过亿元,抗压能力实属强大。这45个品种分布在14个亚类之中,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肿瘤疾病用药(10个过亿品种)、脑血管疾病用药(9个过亿品种)、心血管疾病用药(9个过亿品种)。
肿瘤疾病用药10个过亿品种受疫情影响较大,除了西黄有正增长,其余9大品种在年前三季均出现了销售额下滑的态势;脑血管疾病用药9个过亿品种中,参芎增长率在7%左右,杏芎暴涨65%,其余7大品种销售额出现下滑;心血管疾病用药9个过亿品种中,舒血宁暴涨42%,参松养心增长4.5%,其余7大品种销售额出现下滑。
独家品种能躲过集采?医保谈判已提前出手
目前已进行了五轮四批次的化学药国家集中采购,从遴选的品种来看均为非独家,但不能忽略的是,医保谈判其实也是国家层面对于“降药价、保质量”的另一套大招。版全国医保目录将在年3月1日正式执行,个药品谈判成功,其中中成药占40个(30个为独家),米内网数据显示,以最低挂网价/中标价与医保支付价相比,30个独家中成药平均降幅超过25%,这一举动也被业内分析为是另一种方法的集采。
表1:22个过亿独家品种的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米医院终端竞争格局
米内网数据显示,前三医院终端销售额过亿的品种中有22个为独家,目前除了弘和制药的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外,其余均已纳入版国家医保目录。杏芎氯化钠注射液目前是云南省、河南省等9省的医保增补目录乙类品种,虽说未来将逐步清退省级增补目录,但早前网传国家医保局制定的各省带量采购个品种目录中也出现了杏芎氯化钠注射液的身影,该产品最终会否被纳入国采?
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首次设立了目录内药品降价谈判,针对费用偏高、基金占用较多的独家药品进一步降低价格,其中丹红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早前均已进入了版、版、版国家医保目录,年经谈判继续留在国家医保目录:丹红注射液的医保支付标准为5.05元(2ml/支)、17.32元(10ml/支)、29.44元(20ml/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医保支付标准为31.69元(50mg/瓶)、53.88元(mg/瓶)、91.60元(mg/瓶),康艾注射液的医保支付标准为11.73元(5ml/支)、19.94元(10ml/支)、33.9元(20ml/支);康莱特注射液的医保支付标准为元(ml:10g/支)。
而血必净注射液、痰热清胶囊则从年谈判成功后进入国家医保,现为版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品种,两大独家产品的医保支付标准为22.08元(10ml/支)、4.3元(0.4g/粒)。
年6月金华市的第二批药品带量采购中有对中成药进行集采,包括了消痛贴膏、连花清瘟胶囊、康莱特注射液、康艾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独家品种;同年6月青海省的第一批带量采购药品目录中也有喜炎平注射液、肾康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痰热清注射液的身影,这些重磅独家品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