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 对中医药不了解的朋友肯定不知道什么是丁公藤,丁公藤是一种中草药,能够消肿止痛,效果非常好,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丁公藤功效与作用,丁公藤的药性,及丁公藤使用注意。
丁公藤功效与作用
丁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广东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生用。
风湿痹痛,半身不遂
本品辛散温通,尤长于发散,善袪风湿,消肿止痛。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中国药典》);或配桂枝、羌活、乳香等,如丁公藤风湿药酒(《中国药物大全》)。
跌打损伤
丁公藤所含包公藤乙素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包公藤甲素、丙素有显著的缩瞳作用;包公藤甲素具有强烈拟副交感神经作用及强心作用;丁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有强烈的发汗作用。本品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之功,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丁公藤风湿药酒除治风寒湿痹外,亦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在使用丁公藤的时候要注意用量,这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反应,后果很严重,其症状为大汗不止、四肢麻痹、流泪、心跳减慢,甚则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一般救治方法为:及时洗胃,导泻,服用甘草蜜糖水,用温水擦身,及时给予阿托品类特效解毒剂,静脉输液及对症治疗等。
中药丁公藤的作用(药理作用)
01.抗炎作用经过实验证实,丁公藤有非常好的抗炎作用,因此,医学者门将丁公藤运用于抗炎。丁公藤粗提物腹腔注射能显著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其有效成分东莨菪素腹腔注射对蛋清和组胺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均呈明显的保护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粗提物或东莨菪素对二甲苯引起的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2对免疫功能的作用丁公藤注射液皮下注射可提高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比,还可显著降低白细胞移行指数,提高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数和中性白细胞吞噬率,表明丁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0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包公藤甲素可引起中枢M胆碱能震颤作用。包公藤甲素与震颤素合用产生协同作用,与东莨菪碱合用呈拈抗作用,可成为复制帕金森氏症动物模型的工具药和中药麻醉催醒剂。小鼠腹腔注射人工合成的包公藤甲素具有促进学习记忆的功能。
0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包公藤甲素能显著减慢大鼠在位和离体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05其他作用东莨菪素对妊娠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呈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抑制PG合成酶和拮抗PG。包公藤甲素具有缩瞳作用,可用于治疗青光眼。
06毒性包公藤甲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8.85mg/kg。中毒症状表现为副交感神经亢进,大剂量组动物有类似氧化震颤素的中枢性震颤。兔静脉注射大剂量的人工合成包公藤甲素可见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颤、室性早搏、二联律、室颤乃至停搏,动物在5分钟内死亡。
中药丁公藤的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蒸至透心,晒干。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药丁公藤的药性
味辛,性温,有小毒。
中药丁公藤的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中药丁公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外擦。
中药丁公藤的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具强烈发汗作用,虚弱者慎服。
临床报道
SPRING
1.治疗风湿骨痛及神经痛
丁公藤注射液(每支2ml,含原生药5g)肌注,每次2-4ml,每日1-2次。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及外伤性关节炎88例,症状明显改善、止痛效果良好者39例,症状好转者39例,无效者10例。
2.治疗青光眼
用丁公藤总提取物和丁公藤碱Ⅱ(包公藤甲素)制成眼药水滴眼。共治疗例只青光眼,结果表明:眼药水有缩小瞳孔、降低眼压和改善房水流畅系数等方面的作用,其作用不亚于毛果芸香碱,尤其缩瞳作用似略强于毛果芸香碱。
结语:通过对上面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丁公藤功效与作用有所了解了吧,文中还介绍了丁公藤的炮制,及丁公藤的用法用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些丁公藤的知识,希望今天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