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花我想开了

北京荨麻疹医院网站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414/8846467.html

《延禧攻略》热播时,

剧中的富察皇后曾下过懿旨:

“舍弃珠翠,改以通草绒花为饰”,

但剧中的头饰只有绒花,

没有出现过通草花。

▲通草花头饰

其实,通草花不是花,而是草。

白色的通草木茎片,

手感类似婴儿皮肤,轻脆有质感。

经由匠人手工加工后,堪比真花。

在古代,是女子点缀青丝的头饰。

▲白色的通草木茎

▲目前将通草木茎处理成通草片的从业人员也逐渐减少。

现在,通草花已是很少见了,

扬州仅有钱宏仁和戴春富两位

通草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如今没落的通草花,

也曾有过绚烂的高光时刻。

▲腊梅通草花盆景(戴春富作)

早在唐代,便已有

“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的文字记载。

清初康熙年间,扬州通草花闻名天下,

不但在民间流传甚广,

而且作为贡品送往清廷。

到了民国时期,

已有扬州人人戴花的风俗。

▲通草花做成的琼花头饰和桃花耳环。

然而,时代变迁

单一的通草花头饰经营逐渐艰难。

是出生于卖花人家的钱宏才,

重新赋予了通草花高光绚烂时刻。

受扬州剪纸艺人张永寿的影响,

他将通草花从头戴花类饰品

发展为观赏性盆景作品和室内装饰品。

不仅开拓了创作生产的新领域,

而且远销海外。

▲牡丹花通草花插花作品(钱宏仁作)

年,

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上,

钱宏才的作品被赞为“不谢之花”。

此时,他的妻舅戴春富和亲弟钱宏仁,

也开始跟着他学习制作通草花。

那是通草花盆景市场最好的20年,

师徒三人的创作经常出现在

人民大会堂、中苏友好大厦

以及国内外手工艺展中。

▲梅花通草花插画作品(戴春富作)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受限于成本高、手工繁复等原因,

通草花的光环渐渐消失。

年,

全国还有50多位通草花手艺人。

年钱宏才去世后,

坚持制作通草花的非遗传承人

只有戴春富、钱宏仁两人。

▲通草制成的叶经过染色后,形似真枫叶。

两位老手艺人每天坚持去扬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的

工作室“上班”。

这是江苏省为保护通草花技艺,

给二老潜心制作免费提供的工作室。

▲钱宏仁正在将花朵、叶子与茎干扎在一起,俗称传杆子。

钱宏仁将通草纸剪成5mm宽的细条,

放入湿毛巾中润湿后,

又将细条的一端剪成指定的尖角,

接着双手合力揉、捏,

等菊花瓣弯曲有致成了型,

他用拇指指甲在花瓣中间轻轻划过,

菊花瓣便制作完成了。

▲牡丹通草花半成品(钱宏仁作)

通草花制作考验的是手上功夫,

没有任何定型材料,

也不借助任何工具,

只能润湿通草片后完全靠手指捏制。

“速度慢了就干了,

造型也就捏不出来了。”

钱宏仁做花时,

5根手指始终紧紧合拢。

▲等待传杆子的松针半成品(钱宏仁作)

捏、捻、揉是通草花制作的要技,

要掌握好这个力度,

至少要学习1年之久。

而做了一辈子的通草花,

钱宏仁和戴春富已经有了“职业病”:

长年捻花,右手再也无法伸直,

不做花时,手关节仍然高高拱起。

▲王蕴玉照着古画中的仕女头饰加以复原的花簪。

通草花制作是门清苦的手艺,

钱宏仁和戴春富的儿子都不愿意继承。

费时一个月才制成的菊花盆景,

售卖后仅够补贴个人生计。

如果不是真正喜欢,

多数人是坚持不了的,

这也是他们收徒不易的原因。

但是,两位老人仍在等待,

等待着或许能传承通草花技艺的人。

“如果他(她)来找我们,

我们就在这里等。”

▲“95后”姑娘王蕴玉喜欢通草花和汉服。

王蕴玉便是其中的一位。

她是戴春富的徒儿,

虽然刚20岁出头,

但她对通草花制作有着自己的想法。

相对于师傅师叔拿手的盆景制作,

她更喜欢用通草制作首饰。

▲桂花步摇(王蕴玉)

平日里,“汉服控”的她,

会为裙裾罗裳搭配自制的通草花发簪。

还会将自己制作通草花的日常和

服饰搭配拍成图片和视频,

发到社交平台上,

链接更多的汉服圈爱好者。

如何以草生花?(上下滑动查看)

将通草片用剪刀剪出上宽下窄的长条形状,放入

湿毛巾中湿润。

取出湿润后的通草纸条,通过捏、捻、揉,制成

花瓣形状。

用镊子将一片一片做好的花瓣,小心地黏在事先

扎好的花芯上。里层的黏好后,外层的花瓣要一

层层包裹好,形成自然花的心态。

将制作好的通草花用油性颜染色。层层递进的渲

染方式会令通草花的色彩自然、生动、逼真。

她认识到,

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和喜爱汉服,

作为佩饰的通草花

也许能搭上这班汉服复兴的列车。

▲制作好的通草花可与真花媲美。

探索通草花新生存路径的,

还有宋安和一凡这对现代纸艺家夫妇。

第一次看到通草花图片,

他们便被通草花的制作技艺折服。

随后来到扬州,拜钱宏仁为师,

开始学习通草花制作技艺。

▲一凡尝试用传统纹样而非真花真草为原型制作的蓝色通草花胸针及发簪。

为了探索通草花技艺研究发展新方向,

他们广泛收集资料,

从台湾通草花协会得知了

通草的种植和加工。

又从故宫博物院了解到

故宫通草花的式样和使用记录。

还发现日本也有通草,用于酿酒工艺

……

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和帮助。

▲越南折纸艺术家将通草折成了花。

前不久,

他们在“NICECHOICE”

中外手工艺采风交流活动中结识了

英国扎染艺术家

简·可兰德(JaneCallender)

和剪纸艺术家

皮帕·德加拉(PippaDyrlaga)。

▲宋安提供的保存于英国邱皇家植物园的通草花盆景图。

听说最古老最完整的通草花

就保存在英国邱皇家植物园里,

两位艺术家不仅愿意帮忙

在英国进行通草花的宣传,

还愿意在寻找通草花的植物染色方式

与现代创作上面出力。

▲桃花通草花头花耳环与配饰

一句“你要学我就教”,

是宋安和一凡夫妇

学习通草花技艺的起点,

也是钱宏仁和戴春富数十年来

对通草花技艺传承发扬的渴望。

刚满80岁的戴春富

吃完了新徒弟陈玉蓉的拜师茶,

他身后还站着

6位长期学习通草花技艺的徒儿。

面对一屋子“新生力”,

戴春富充满了希望。

他们或许会和自己一样,

成为一辈子让通草花开不败的人。

更多通草花技艺的详细内容

尽在第三期《中华手工》

文:宦菁

图:陈隆譞宋安

编辑/排版:蒲敏(见习)

审核:孙凝异

点击

阅读原文

一起学习通草花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bm/6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