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FánɡJǐ
STEPHANIAETETRANDRAERADIX
上一期: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丁公藤
第35天
中药速记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干燥根。
产地:
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别名:
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
主治病证:
(1)风湿痹痛,尤以热痹为佳。
(2)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而无湿热者慎服。
药理:
本品有抗炎、镇痛、解热、抗菌、抗过敏、免疫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抑制心脏和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氧、抗肿瘤、抗矽肺、抗过氧化及松弛横纹肌等作用。
△植物防己
△中药防己
性状鉴别
药材
①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
②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
③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④气微,味苦。
饮片
①呈类圆形或半圆形的厚片。
②外表皮淡灰黄色。
③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④气微、味苦。
中药故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分别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年)和三十五年(公元前年)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并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史称“焚书坑儒”事件。
大批方士和儒生迫于秦始皇的淫威,纷纷居家南迁,逃到岭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隐居。
在这批隐居的人当中有一个叫方吉的人,此人嗜好读书,爱书如命,所涉范围极广,尤爱医药典籍。
我国岭南地区,药物资源极其丰富,方吉常常独自一人上山采药发现了众多在中原地区都没有见过的中草药材,并为周围的百姓解除病痛。
那年春夏之交,岭南地区阴雨连绵数月,加之气候炎热,不少百姓都患上了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百姓皆恐慌,认为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农田都荒废了。
看到这些,方吉想到他前不久用山上采的一种树藤治好过这种病症,于是,便决定为百姓解除痛苦。
随着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于是患有这个病的人都知道要来找方吉看。
前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方吉每天所采的草药不够用,他便教会那些前来求诊的病人如何识别、采摘和煎煮这种草药。
由于这种草药是方吉教他们的,于是他们便把这种可以用来治疗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的草药叫做方吉。
随着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方吉也逐渐被读作防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中药材防己。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1
END
1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