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邱杰,南朝刘宋时人。
邱杰14岁那年,母亲去世,从此他不再吃熟菜。一年多之后,邱杰梦见母亲对他说:“死亡只是分别而已,你为何要如此辛苦自己?你吃生的菜,中了虾蟆毒。灵床前有三粒药丸,可以拿去服下。”邱杰惊醒后,找到一个瓦盆,里面果然有药丸,服下后,当即泻下蝌蚪好几升。从此邱家世代保存这个瓦盆。(《南史·孝义传·邱杰》)
(2)
王虚之,南朝萧齐时人。
王虚之父母去世后,他连续25年不吃烹调过的食物。有一次生病卧床,忽然有个人来看望他说:“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一会人就不见了。王虚之的病果然很快就好了。他家庭院中的杨梅树,在隆冬时节结了三次果实。每天晚上,他住的屋子都像有人点了蜡烛一样光亮。他在父母坟前种下的橘子树,一个冬天也结了两次果实。(《南史·孝义传·王虚之》)
(3)
羊氏,南朝人萧矫的妻子。
羊氏极其孝顺,为父亲守丧时,常常恸哭到吐血。母亲生病时,羊氏深夜祈祷,忽然看见一人站在树下,自称是枯桑君,对她说:“如果想要人没病,现在泄气在亥时,你到西南方找一块白石头镇住。”说完就不见了。第二天,羊氏照此去做,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南史·孝义传·萧矫妻羊》)
(4)
王氏,南朝时永兴人。
王氏的女儿五岁时得了重病双眼失明。这女儿性情至孝,20岁时父亲去世,她对着父亲的遗体失声痛哭,双眼都哭出血来。这时她的小妹王娥,就去舔姐姐眼睛上的血,她的左眼当即就复明了。(《南史·孝义传·萧矫妻羊》)
(5)
解叔谦,南朝南齐时人。
解叔谦的母亲生病,他深夜在庭院中磕头祈祷,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这病如果用丁公藤做酒,喝下就会好。”他立刻去访问医生,可是没有人认识丁公藤。于是解叔谦一路访求到了宜都郡。他在山中看见有位老人在伐木,就问老人做什么用。老人说:“这是丁公藤,能治病,治疗风湿更有效。”解叔谦当即跪拜说明来意,老人听完很感动,给了他四段丁公藤,并告诉他泡酒方法。等解叔谦再回头时,老人已不见了。他按照老人的方法,母亲的病果然痊愈了。(《南史·孝义传·解叔谦》)
(6)
王崇,北魏时人。
王崇兄弟们都以孝顺著称,母亲去世时,王崇悲伤到只能靠拐杖行走,两鬓头发都脱落了。母亲的丧期刚满,父亲又去世了,他哀伤的程度更加超过常礼。当年夏天,刮大风下冰雹,风暴所到之处,禽兽暴死,草木摧折。但是到了王崇家的田地边界,暴风和冰雹却停止了!他家十顷禾麦丝毫无损。越过王崇家田地,大风和冰雹又恢复如初。当时大家都说这就是孝行所感。(《魏书·孝感传·王崇》)
(7)
陆政,北魏至西魏官员。
陆政生性至孝,他母亲是吴地人,喜欢吃鱼。但北方鱼少,陆政经常因为没有鱼而发愁。后来有一天,他住的房子旁边突然涌出一股泉水,水中恰好有鱼,于是得以供养母亲。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孝行所致,因此将泉水命名为“孝鱼泉”。(《周书·陆通传》)
顺便说一句。
今天一次录入7个孝子孝女的故事,出自三代史书、分属四五个朝代、跨越多年。那么问题是——为什么今天我们感应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假如我们的一言一行天地神明无不洞若烛照,那么今天究竟是天地变了,还是我们变了?你猜,我们忙着挣钱、升职、出名,习惯用钱来交换一切、摆平一切,觉得可以用买礼物、问候、发红包、甚至道歉的方式来对待亏欠已久的父母,会不会有感应?你猜如果连“感”都没有,还有没有“应”?
自我解嘲地说一句,你看我们今天混得和天地几乎都失联了,我们却觉得自己混得还不错……
文字校对:闫飞师兄。
禅画临摹:广超师兄。
二十四史因果因果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