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游一次太白山,就等于读了半本《本草纲目》。秦岭自古就有药山之称。“去天三百浮云间,积雪捧海壮奇观。举目云海贯宏图,俯首满山尽灵丹。”
唐代名医孙思邈、王焘均在太白山中钻研过中草药。秦岭药用植物十分丰富,共有药用植物种,其中仅太白山中草药就有多种,足以称为宝鸡人的中医药材库。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认识几种太白山上的中医药材,下次来登山的时候不妨你找找??
1手儿参“手儿参”植物名“凹舌兰”,块茎呈圆锥状,常分数个叉,白色,状如手掌,故名手儿参,有滋补强壮、补脾润肺的功能,与人参相似。太白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的磅礴气势中孕育着太白贝母、太白黄连、太白米、太白花、太白茶、太白三七、太白黄精、太白鹿角、太白艾、太白美花草、太白小紫苑、太白参、太白树等以“太白”命名的重要药材。
2太白贝母太白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岩石裂缝中,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能,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最重要的中药之一。
3祖师麻“祖师麻”和“百步还阳草”都是医治跌打损伤的重要草药。“祖师麻”植物名叫“黄瑞香”,是一种落叶灌木,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民间有“打得顺地爬,离不开祖师麻”的谚语。
4百步还阳草“百步还阳草”植物名叫“鸟巢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强心兴奋、活血散瘀、接骨生肌,有使垂危病人回生的功能。“尖叶小羽藓”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藓,从这种藓中提取出的青苔素,其消炎作用不亚于青霉素。
5地蓬草“地蓬草”能补肾健肝、清心明目,对于眼睛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还发现了植物名叫“黄底石耳”的“红石耳”,它不仅是一种健胃良药,而且还具有抗癌的功能。
6满天星“满天星”植物名叫“细叶泥炭藓”,不仅具有清热明目、消肿的功能,这种藓还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因而还可以做代用药棉。
7桃儿七目前秦岭山中仅太白山一地,可用于癌症治疗试验的药物已有十一种之多。其中,“桃儿七”植物名叫“鬼臼”,其所含的足叶草树脂、足叶草毒等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分裂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对治疗皮肤癌有较好的疗效,民间也常用于治疗子宫癌和食道癌。
8粗榧裸子植物“粗榧”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其中含有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等抗癌物质,对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已发现的菌类抗癌植物还有“猪苓”、“猴头”、“桦灵芝”等。
太白山草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师传口授,在民间已形成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和太白草药的配伍理论。草医们所编著的《太白草药性赋》、《太白草药汤头歌》和《太白草药性歌括》,是太白草药医疗理论和草药配伍理论的集成。它不仅在民间的卫生保健上起着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研究新药源提供了基础。
太乙山黑膏源自唐代药典《唐新本草》。据史料记载:显庆二年,长安朝廷,年老大臣常年入朝跪拜,腰椎、膝关节软骨退化严重,多患骨关节病,参拜时“弯腰跪地”疼痛难忍,而经当朝太医谢季卿熬制黑膏,敷于患处,不久病患全除。后因朝廷动乱,太医年老隐居终南太白山中,边修道研医,边采集草药治疗民疾,而其奇方在民间流传甚广。后经陕西籍教授谢士元,不遗于力对家乡流传的奇方搜寻挖掘,更是深入终南山中探访民间草医、修行的道医,经临床实践,大胆创新,终研制成。因配方的奇虫异草大多采自终南山、太白山(周代统称:太乙山),故名太乙山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