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针灸那些事

扎针无感……

屈指临床当中经常见到一些有“丰富就诊经验”的患者,他们在接受过我的针灸治疗之后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

您扎针怎么没有感觉?不是说扎针要有酸麻重胀的感觉效果才好吗?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

本人也是一个很惧怕疼痛的人,故此自从进入针灸行业后一直留意学习各种“无痛”或“微痛”的针刺治疗技术——即通过特殊的进针手法和特定的针刺部位使针刺过程尽量无痛或微痛,而毫不影响治疗效果,尽量通过无痛的治疗缓解病人的痛苦。

公式:

需要接受针刺治疗的人,首先他的病痛一定要大于针刺的疼痛,他才可能来接受针刺治疗,所以我尽量让我的针“不那么痛”……

无痛针灸的说明:

1、针刺产生疼痛的原因

针刺产生痛觉的主要原因是进皮时碰到分布于皮肤的痛觉感受器或进皮后碰到血管壁。这与针刺部位有关,手脚等末梢部位感觉灵敏痛觉感受器分布较密集,较易产生疼痛,而靠近躯干部位肌肉丰厚的部位则痛感较轻微甚至不痛;同时因痛觉感受在只分布于表皮,针尖破皮快则不疼,我们采用特殊进针方法,可以把疼痛减轻到最低限度。

2、关于“酸、麻、重、胀、串”的针感:

针刺过程中针至不同组织会产生不同的“酸、麻、重、胀、串”的针感,有的人觉得舒适,有的人不适应这种感觉,这与针刺入身体的不同组织结构有关——在古代文献记载、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都表明,是否出现这种“针感”与针刺疗效没有直接的关系”。

3、无痛针灸

如果您特别惧怕针刺的痛感,我们可以给您操作“无痛针灸”——应用极快的水针针刺穴位而使患者感觉不到疼痛而治疗疾病,这种技术可以使药液迅速进入皮下,丝毫感觉不到针刺的疼痛。

操作便捷!每加药一次,可连续注射40-50次,每次注射剂量为0.1mL。药液通过0.mm微孔以大于米/秒流速,迅速进入皮下。在感觉不到痛的情况下,完全喷射!无针无痛,创面微小,药液弥散性分布,摒弃了传统针刺皮下注射的淤积状态。

4、无痛针灸的适应症:

无痛针灸适应范围

无痛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

(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注射液及洋金花等中药制剂。

常用药物:无痛针灸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夏天无、肿节风、丁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种中草药注射液。(2)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K3等。(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许多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也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无痛针灸穴位选择

(1)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进行辨证选穴。

(2)作为无痛针刺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即用拇指或食指以均匀的力量在患者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以检查其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的变化等。触诊检查的部位一般是背腰部的背俞穴,四肢部则沿经络循行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部位及一些经验穴。有压痛等阳性反应者,注入反应点往往效果较好,反应不明显者,也可取有关俞、募、郄穴进行治疗。

(3)软组织损伤者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较长肌肉的肌腹或肌腱损伤时,可取肌肉的起止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将药液注入到神经根附近。

(4)耳穴根据耳针疗法中耳穴的探查方法选取有关穴位。

无痛针灸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用药物。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针刺快速刺入皮下组织,即可将药液迅速进入皮下,丝毫感觉不到针刺疼痛。

(2)药物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

(3)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赞赏

长按







































中科爱心救助
重庆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gx/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