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小伙来中国摆摊,苦练1个绝招,坦言中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如果可以,我想把我的老婆和孩子都接到中国来,中国真的比印度好太多了。”

一个皮肤黑黝黝的大个子印度男人说道。

这个印度男人叫拉姆,他没什么特别的,按他自己的话,他唯一的长处就是能吃苦耐劳。

但这个印度男人,年来到中国,年开始赚大钱,年回印度买了房子,娶了老婆。

他究竟是怎么在中国赚大钱的?

后来他又是否把老婆和孩子都接到中国了?

“打工是赚不到大钱的”

拉姆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印度低种姓家庭,家里并不富裕,而且还有着印度最普遍的特点,那就是人多,他有6个兄弟姐妹。

家里穷,人又多,所以拉姆年纪轻轻就出来干活了。

年纪小,干的活却不少,他在一个开饭店的叔叔家打下手,每天从早干到晚,一个月到手也没多少。

刚好够温饱饿不死的程度还累得慌,可这样的日子就是绝大多数印度人的常态。

拉姆也想改变这个现状,但他根本就没有门路,也没有多少钱,就只能这样过着。

转机发生在拉姆的朋友身上,他的朋友去中国打工了,回来办事,找拉姆吃饭。

拉姆的朋友早已今非昔比,单是衣着打扮,就明显跟自己不一样了。

拉姆看着自己松松垮垮不知洗了多少次的短袖,再看看朋友明显还很新的棉质衬衫,还有脖子上的项链,心里多少有点不自在。

明明大家起点都一样,可如今对方却已经把自己抛在了后面,这换谁都会觉得不开心的。

朋友在外面赚了不少钱,说话都有底气很多,酒过三巡,酒量不济的朋友已经醉了,他的手搭在拉姆的肩膀上,口齿有些不清楚地说着话。

朋友醉醺醺地说:“我的朋友,我跟你说啊,我在中国赚到钱了,在中国,工资比印度高多了,印度真的不是个赚钱的地方。”

朋友的话拉姆都听进去了,他躺在自己的床上,开始想自己的未来。

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每天都在又黑又脏的小厨房里干活,累就算了,工资还低。

如今朋友在中国赚到了钱,如果他也去中国,总不能会赚不到吧?

拉姆越想越觉得自己也应该去中国找机会。

拉姆并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但却是个不愿意轻易服输的男人,朋友如今发展得那么好,还不断在他面前显摆,他心里就像有根刺,很难受。

不愿服输的拉姆最终做出了决定:我也去中国闯一闯吧。

做出这个决定后,拉姆开始跟朋友打听去中国打工的事,所幸朋友虽然爱炫耀,但总归还是个热心肠的,几乎是知无不言。

年11月,一切准备就绪的拉姆来到了中国重庆。

重庆市中国的一个大都市,拉姆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一家酒楼的厨房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做一些印度菜。

刚开始,拉姆几乎每天都待在厨房,基本上都不用跟人交流,每个月20号拿工资。

一年下来,拉姆也存到了一笔钱,这笔钱在印度可以说是比较多的。

但是在中国待了也有1年了,拉姆很清楚,这点钱在中国不算什么。

拉姆明白了:打工是赚不到大钱的。

中国比印度发达得多,而且还发展得很快,拉姆认为,他不应该只局限在厨房,应该更多地去看看厨房外面的世界。

机遇往往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要自己去追寻的,深谙这点的拉姆在不上上班的日子里,开始在重庆这座城市到处逛。

重庆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拉姆的想象,他过去曾经以为,中国跟印度其实相差并没有很大。

但随着对重庆的了解的加深,拉姆开始意识到,中国实际上真的比印度发达很多,而且中国的发展很快。

感觉中国真的是日新月异,而印度却每天都一成不变。

这个认知一方面让拉姆感慨印度不够好,一方面又更加笃定,中国一定是一个能够赚到钱的地方。

拉姆的主要观察方向主要还是吃食方面,毕竟他除了做吃的,没有别的手艺。

一次次观察下来,拉姆开始意识到,他最喜欢的印度咖喱在中国并不受欢迎。

重庆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印度那些偏甜口的食物并不合重庆人的胃口,关于这点,他在酒楼工作也有所察觉。

话虽如此,拉姆依旧还是有所收获,那就是印度飞饼是所有印度美食中最受欢迎的。

在存了一笔钱后,拉姆决定开一家印度飞饼的店。

年,拉姆的飞饼店在一个苍蝇巷子开张了,原以为自己的生意能非常火爆的拉姆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拉姆的店几乎是没人光顾,第一天就只卖出去10多张饼,连水电费都没能回本。

在那个时候,宣传广告之类的并不多,互联网能够给予的帮助也不大,要想打出名气真的不容易,更多还是要靠人们口口相传。

拉姆的店铺没几个星期就倒闭了,他选择了及时止损,但也并不意味他放弃了。

拉姆意识到,所谓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他的飞饼并不适用,他想要生意好,一定要找个人流量大的地方。

拉姆的运气是极好的,那时候重庆正在规划洋人街。

洋人街嘛,自然是希望能有更多外国人入驻开店之类的。拉姆就成为了其中之一,洋人街的负责人联系到了拉姆,拉姆欣然答应。

年4月,拉姆开始在洋人街摆摊卖印度飞饼。

洋人街的人流量一点都不虚,恰逢天气也比较凉快,拉姆的飞饼卖得相当不错。

蒸蒸日上的生意让拉姆越发有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赚到大钱,但与此同时,他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语言不通。

语言不通是个大问题,中国跟印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不仅仅是语言存在障碍,就连用手势比划都存在不同。

拉姆意识到自己要赶紧学中文,然而他甚至还没开始学中文,更大的问题却先出现了。

“想要赚钱,一定要有绝招”

进入到6月后,天气越来越热,大热天的,冰激凌果汁之类的开始成为洋人街游客的首选,很快,拉姆的飞饼店的生意一落千丈。

8月,拉姆的飞饼摊的生意又更差了,哪怕他每天起早贪黑起来摆摊,但依旧无法挽回生意的颓势,每天都在亏本。

天气热起来,制作飞饼的面皮当天无法卖出去,那就必然会变质,接着就只能扔进垃圾桶。

短短两个星期,拉姆亏了几万块,他明白,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他不能靠天气吃饭。

拉姆的飞饼摊生意不好,他觉得天气占了很大一个原因,但他也发现,有些卖烤串,卖重庆小面的摊子生意依旧不错。

拉姆左思右想,没能想出一个突破当前困境的办法,干脆直接暂停摆摊了,他决定回印度一趟。

回到印度后,拉姆经常去一些卖小吃的地方看印度人是怎么摆摊的。虽然中国也能看,但他卖的终究是印度小吃,最好能有点印度特色。

拉姆认为:想要赚钱,一定要有绝招。

但这个绝招,究竟是什么?这让拉姆始终找不到头绪。

转机出现在拉姆回到乡下的那天。

那天天气不大好,刚下完雨,路面很是泥泞,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的泥土味,还有牛粪的味道,同时还夹杂着饭香。

因为正好是饭点,所以村里不少人家都在吃饭,不少人都选择在屋子外面煮饭煮菜,所以味道在村子里弥漫。

这一切拉姆早就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饭后,拉姆百无聊赖地在村子里到处走,走到田埂上,他的目光被一群小孩吸引了。

几个孩子正在打泥巴仗,他们把稀烂的泥巴往对方身上砸,有些人为了增大砸中的面积,就把泥巴弄成饼状,然后把泥巴饼飞出去。

拉姆瞪大眼睛看着这一幕,内心突然有了一个主意:飞饼飞饼,他为什么不让饼真的飞出去呢?

拉姆瞬间茅塞顿开,他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他想要的绝招!

他要让他的飞饼真的飞起来!

那时候的印度飞饼,普遍最多也就稍微抛起来个二三十厘米,还有很多都是直接摊饼,没有这个过程。

为了吸引更多客人,拉姆决定让饼飞得更高,最好是能够在空中回旋转回来那种。

拉姆花了大量时间来联系,刚开始那几天,天天抛飞饼,不断重复一样的动作,他的手臂都练疼了。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依旧每天花大量时间来练习。

就这样夜以继日地练习了两个月,拉姆终于成功了。

他抛出去的飞饼,最高能飞到3米多,然后再空中回旋回来,虽然有一定的失败率,但依旧是成功的次数更多。

拉姆带着自己的绝招回到了重庆,重新支起了他的飞饼摊,10月的重庆依旧冒着热气,并不凉快。

重新摆摊第一天,拉姆仅仅一个上午,就把所有的饼都卖完了,原因自然是他的飞饼表演吸引了一群又一群的客人!

有人在拍照,有人在喝彩,拉姆在人们的注视下一次次抛出飞饼,他脸上带着下,汗水从额头滴下。

应接不暇的客人让拉姆欣喜若狂,他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卖饼的同时,拉姆还在认真学习中文,他要确保自己能够成功跟客人沟通。

中文的学习并不简单,不过拉姆很认真,毕竟他还要跟中国人打交道。

拉姆首先学习的是数字还有问好之类的,学习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容易,毕竟拉姆是个没怎么读过书的人。

但他怎么说也是天天跟中国人相处的,所以久而久之,倒也还真的能够说得有模有样。

拉姆对洋人街非常熟悉,附近的很多商户也都认识拉姆,提到拉姆,他们立马就会想到,那个卖印度飞饼的印度人。

拉姆的印度飞饼真的很受欢迎,很多来重庆旅游的人,都会特地去他的摊子买飞饼,顺便看看拉姆的飞饼表演。

也正因如此,拉姆的生意好极了,每天张饼皮全都能够卖出去,而且经常是一早上就卖光了。

很多人都觉得拉姆的表演很有意思,虽然偶尔也有飞饼掉在地上或砸到其他地方的情况,但还是让人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

再加上拉姆的印度飞饼味道本身也很不错,所以他的生意完全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等到天气彻底转凉后,生意又更好了,拉姆干脆又多开了一个摊。

再后来,拉姆又多了一个绝招,说是绝招,倒不如说是一种专门为重庆人准备的一种创新。

很多重庆人都离不开辣,所以拉姆全新研发了麻辣口味。

天气一冷下来,吃点辣的,整个人都暖呼呼的,拉姆的麻辣口味飞饼同样大受欢迎。

“想把老婆和孩子带来中国”

年,拉姆来到中国的第五年,他也已经买了2年飞饼了,生意依旧很好,他说:“来中国发展是我最正确的决定。”

拉姆不止一次感慨,幸好来了中国,不然根本不可能赚到那么多钱。

拉姆不仅自己在摆摊,他还雇佣了一些同样从印度来的人给他打工,所以赚到的钱又更多了。

这时候的拉姆,已经成功在中国年入百万了,是真的富有了,要知道,他也才24岁。

24岁的拉姆成功在中国闯出了一片天,他兴奋又自豪,在他看来,中国的钱真的比印度好赚,中国人很好,很善良。

有人问拉姆,说:“你喜不喜欢中国?”

拉姆笑得异常开心,他说:“喜欢!我喜欢中国!非常非常喜欢!说实话我已经不想离开中国了,中国太好了!”

话虽如此,拉姆还是挑了个时间回到了印度。

回到印度后,拉姆用自己在中国赚的钱成功在城区买了房,把住在贫民窟的父母接了进去。

此外拉姆还在父母的介绍下,娶了一个听话又温柔的妻子。

其实拉姆在中国也不是没有想过找女朋友,娶个中国老婆。

但拉姆终究还是觉得,还是娶个印度女人比较好,毕竟不同国家意味着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

与其花大把时间去磨合,倒不如娶一个跟自己来自同一个国家的。

而且印度的姑娘普遍都很听老公的话,大多都会选择在家当家庭主妇,这点对拉姆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拉姆成功娶妻买房后,他依旧选择回到中国继续摆摊,不过不时会回印度看看妻子。

年,拉姆的第一个孩子在印度出生,是个女儿,年,拉姆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这时候的拉姆在中国赚到了不少钱,他琢磨着想要妻子和孩子们也接到中国来。

拉姆也有想过接妻儿来中国跟自己一起生活,但又觉得不大实际,毕竟中印差别还是挺大的,而且父母也需要人照顾。

拉姆便作罢,不过他还是把妻儿接到中国玩了一段时间。

为了让孩子们以后能够来中国发展,拉姆还让孩子们打小就开始学中文,他有预感,中国将来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

拉姆甚至还没有30岁,就已经有房有车还有存款,娶了老婆有了孩子,他觉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

他靠自己的绝招赚到钱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进一步创新,他很清楚,绝招能够吸引客人,但饼好不好吃,也非常重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nggongtenga.com/dtgx/9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